小中医行医三年肺腑之言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自从2017年底正式开始中医门诊,至今已经三年有余,虽然在一家最基层的小诊所行医,还是有许多感悟体会的。虽然毕业时间较早,但是毕业以后坎坎坷坷,开始在民营医院给住院患者针灸,后来辞职。期间又干了一年公共卫生,做过推拿、艾灸,还在餐馆打过零工,又在医院干了六年病房工作。
做中医还是要趁早,这是我最大的感悟。人这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很短,我一位师兄中医学的很扎实,很有见地,可惜四十多岁就离开这个世界了,令人惋惜。说实话,青年中医目前多数的位置都很尴尬,体制内多数没有中医门诊的机会,主要从事西医。体制外呢,许多时候又不被患者信任,行医之路举步维艰,并且体制外工作有时候也得不到自己家里老人的理解支持。
许多人想着等到年龄大了,成“老中医”了再做中医,这种想法很不太现实,因为中医需要积累验证的东西太多,古往今来,几乎每位中医都是这么过来的。甚至也有许多人想着退休以后头发白了再做中医,可是这几年行医体会发现,单纯从脉象来看,许多年轻人的体质未必比现代许多老人好,再赶上延迟退休,很惧怕出师未捷身先死,所以选择中医还是要趁早。有机会被安排中医门诊更好,没有要想尽一切办法争取,实在没招就选择多点执业,不能坐以待毙。
青年中医坚持学习,是必须的,并且要务实,不能盲目跟风。许多门派都是有其优点的,这个毋庸置疑,但是一旦推向市场做推广办学,不可避免就会伴随一些脑洞或者夸大,一般也不会对你和盘托出最核心的干货。这个都需要自己去“偷”,去研究琢磨,然后去到实践中验证。学习中医没有捷径,只学某一门派不可能就能至善至美,更何况人家门派学习班也不可能把压箱底的全部告诉你,越是商业化越是如此,有时同道闲聊反而更加坦诚。
每天坚持读书学习,哪怕翻上几页,集腋成裘,日积月累,坚持下去就不得了。就像朱老一样,每日必有一得。世上的许多事情,只要坚持去做,定会有所收获,只不过现代人都太浮躁了,总想走捷径,但结果往往走偏了。每天睡前,我会打开那盏很有文艺气息的油灯,躺在床上,在昏黄的灯光下看书,宁靓平和,不被打扰。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困意,带着中医进入梦乡,也是一种享受。
有爱好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只有真正热爱中医的人,才会体会到那种甜蜜的幸福。不能把中医当成工具或者生意,然后为了所谓的成功假装热爱中医,那样永远体会不到那种发自肺腑幸福,终究还是一场表演而已,哪怕演技再好,早晚会说咔。每个人都年青过,就像我们当初追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女孩,初次牵手的那种奇妙幸福的感觉,无法复制,更无法伪装,否则很别扭。中学时梦想当作家,当哲学家,所以笔者每天拿出半小时写一些有关中医的文字,普及一下中医,发发牢骚,也是一种爱好。
疾病的复杂,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碰撞,无论患者还是医生,许多人迷失了自我,早已不是那个真我。都觉得活的压抑,过的不逍遥,只不过不愿放下执念而已,被名利、地位、家庭等所绑架。作为青年中医,如果只从中医的角度看患者,无一例外会进入一种执念的死循环。而如果跳出这个圈子,从患者或者疾病的角度,来审视中西医学,甚至各种疗法,就会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大格局,也会有一种鲲鹏展翅九万里,背负青天朝下看的境界。
永远在路上,相对于健康与性命,医者的面子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但许多中医却过分在乎这些。有些病本来适合中医治疗,哪怕患者或同行不认可也要去说,而有些疾病更适合现代医学治疗,或者需要现代辅助检查,哪怕揭不开锅也要放手,不能粘患者。这不仅是保护患者,也是保护自己,更是保护中医的名节。
中医内部也是江湖,你不招惹别人,别人出于各种原因,也会招惹你。医患之间永远不可能完全相互理解,即便做的再好再努力,也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若一切以真性情从事,心怀赤诚对待中医,心怀赤诚对待同行与患者,即便有误解,随着时间流逝终归若风吹云。不用道德绑架别人,这是修养,不用道德绑架自己,这是智慧。中医人大体都爱好文史哲之类,读这类书就是让人活的轻松自在又明白的,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