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笔法、笔势、锋势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如何形成?

唐太宗在《晋书·王羲之传》中说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这是在赞美王羲之书法,其中有一个词可谓是这句话中的重点和核心,它就是笔势。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什么是笔势?笔势在书法中有什么作用?如何在书法中完成好的笔势?

笔势,从字面上来讲,它的意思就是运笔的趋势,但是,对于书法来说,光有运笔的趋势是远远不够的,书法中的笔势,除了运笔以外,另一个更重要的就是用笔,运笔与用笔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运笔,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把毛笔运从一个位置运送、推送到另一个位置,而用笔,是指书写时所包含的笔法,因此可以说,用笔是关键、是核心、是基础,而运笔则是由用笔作铺垫的。

另外一个含义就是趋势,趋势就是指向的意思,我们要把毛笔按照一定的规则,运送到哪个方向上去,这个很关键,运送到位以后,接下来还要做什么?这又涉及到了两个笔画之间的关系,这叫连接,也叫呼应,两个字之间又是如何呼应的,这叫字与字间的呼应,当然,还有行与行之间的呼应。书法中的呼应是书法生命力的体现,可见书法中的笔势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制造生命力的基本因子。

古人在写字时非常注重笔势的关系,西晋时期,书法家卫恒就提出了“锋势”的概念,锋势与笔势大体意思基本一一致,但锋势要比笔势更为具体,它把毛笔的整体,分解到了笔锋之上,会使人联想更加具体化。而北宋时期的书法家米芾,在论笔势时,它没有直接提出笔势,而是用“锋势备全”来说明书法由笔势所产生出的呼应关系。米芾是这样说的:“世人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

米芾在这里所说的“锋势备全”,绝不仅仅是说一个笔法的问题,而是指整个作品的风格,但这个风格却是由笔法、笔势所共同组成的。前面我们说笔势中就包含有笔法,它是笔锋的趋势,因为有笔法的参与,这里又涉及到笔画的质感问题,所以说,锋势的产生,是由笔法和笔势共同参与的。米芾说的锋势,从具体的一个笔画,到两个笔画之间,从一个字到两个字,又从一个行到行与行,因此,他说的是一个很“备全”的概念。

学习书法的人经常会听到一些书法名家在讲解一个笔画、一个字,甚至一个作品的整体章法如何表现的方法,比如一个笔画在写完后,要考虑下一个笔画如何与它形成一个呼应关系,彼此之间要有关照,不然写出来的字就缺乏生命力,字与字、行与行都要有关照。就整体章法来说,第一行如果向左方斜去,那么,在第二行制造与此相呼应的生命关照,不能都偏向左方,而是要向右边再来一些,这样看上去,在整体上是闭合的关系。

书法是以笔法为基础的,以笔势为呼应的,最后又以锋势为主体的生命表现方式,就作品的形式感来说,上述三个要素一个都不能少。没有了笔法,笔画就没有质感,进而作品的整体就缺乏相互呼应感,更谈不上生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