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恢的传奇人生9:一钱难倒英雄汉

王恢另僻的生财之道便是卷烟。黎明,便去上海街买烟头。烟头——那时还没有过滤咀,专有那拾烟头的难民,从街边、墙角、厕所等处拾来,有的甚至跟着吸烟的走,为的是多拾一个烟头。捡烟头有碍卫生,卷烟更属违法,故买卖烟头须在黎明暗地进行。提个纸袋、小秤,自会有人来求售,只是一大包,才换两三毛钱。王恢买回烟头,便一一拆开,去焦,分色,用菜锅炒去焦气,滴入甘草、香水再炒,盖紧,俟气味入里,晾干上卷。卷烟纸与装烟盒,上海街纸扎店有流行名牌数种出售,价廉,也在暗地里买卖。卷烟机用木自制,卷好装包,可以乱真。每包十支,以一毛售与烟摊。烟贩多不肯兑现,而卖者又不敢索讨,但凭好人心,给个可怜价。王恢卒以成品难以推销和兑现,不久又改行。

乐群图书公司,据说曾与“大地”同为港九两大租书公司。书的来源,是广西政要凑集的,都是上海初版的文艺小说,最初过万册,招考过派书者20 余人,意在救济难胞。王恢到港时,公司已经没落了,只有王春帆(蓝山人,曾任大冶县长)一人派送,订阅户只有四五十人。每本书日租一毛,三日一换,月尾收租。陈恩元入台时带去若干,余下的交陈谋煊继续经营,难以维持生活。后来陈谋煊做别的生意去了,图书便交给王恢经理,但连印点书目、广告都无钱。王恢就着旧的书目封面,写道:乐善其同情,请花几块港元,供应中西文艺;群言皆有益,但愿一般读者,多看古今图书。王恢每日提着两藤篮图书走遍九龙大街小巷,租书的人很少,只有舞院有点生意。舞女歌星都喜欢租厚厚的翻译的大部头小说,但这些人流动性极大,不仅收不到租金,连书也丢了。再有朋友们借去不还的,图书丢了不少。租书公司先后搬了两次家,最后搬到芜湖街,兼零售面条,哪知拆旧建新,不一月又要搬家。复搬至南角道,再搬《人生》杂志社,搬来搬去,所携等同鸡肋。最后将图书卖与孟氏图书馆,得700 余元,王恢与陈谋煊各置西服一套了结。王恢出走时随身带着两件护身符——篾刀和锯子,后来弃置在汉口,一到九龙,即以六元购置篾刀和锯子(篾刀今犹在)。1952年6 月,王恢重操旧业,编织钱箩。据王恢说,箩高约十寸,口径七八寸,港九士多(杂货店)都有一个悬在店中,方便找补零钱。

行里卖出三元左右,王恢编得精细,上铺每个才一元五六,还多亏朋友扛去求售收账。织了两打,亏本十余元。朋友介绍王恢为矿山织畚箕,终因王恢身无分文而作罢。王恢在深水埠码头突然发现了“财源”:界限街尽头的海边,来自广东清远的各种竹子,分别长短大小,堆积如山,零售批发均可。于是与朋友合作,制作竹拖鞋,美观且凉快,但是人们没有穿习惯,又无档口宣传推销,寄售木屐店,嫌打击本行,拒不推销,不久便停制竹拖鞋。王恢思来想去,便改做竹花筒,一面刻点山水人物花鸟,一面刻几行字,绘彩磨光,十分雅致。每个售二至三元,每日可制三几个。长的竹子一根可做五六个。王恢身材高大,用蛮力把竹子竖起擎过弥敦道,再扛到五里外的山谷道。问题还是没有档口,除了圣诞节好卖,平日寄售也不易。

王恢还有一段插曲。艾申法是陈恩元的妻舅,冒充西南联大毕业生,充任临时电影演员,后又谋得香港信修中学地理、体操教员。每周六下午要王恢去他家教他,他才能转教学生。王恢还代命题、阅卷,以及编绘模型地图、暗示图。每周一个下午,酬王恢一元。王恢代写了《拔河起源史话》、《拔河运动在体育上之价值》、《拔河运动之美德》三文,另酬二元。承艾申法揽得信修中学学生四十二个花筒,每个三元,暂付六十元,余代续收,每次付三五元,使王恢不能不去教他。端午节前两天,艾申法夫妇约陈谋煊、王恢下午5 时去过节,二人4 时即高兴而至。艾太太说:申法因去拍电影先吃了。随即拿出小锑锅,掀开锅盖,仅余翅骨、头颈、脚爪。陈谋煊示意王恢不要吃,推说刚吃过了。一出门,陈谋煊厉声地警告王恢:你下次再来教他,我打断你一条腿!花筒的余款也就此没有去要,不久艾申法也被学校解聘了。两年后,王恢在香港结婚时,艾申法忽跑来自请任司仪,王恢不便推却,让其一展“雄才”,确也“唱作俱佳”,博得许多掌声。

6 月22 日,王恢和朋友去钦州街中兴竹业公司,参观雕刻落地电灯柱。柱用八寸大竹,四尺高,雕蟠龙一条。老板出其样品,并邀参观雕刻。只刮青法较快,而刻工根本不懂艺术,如龙鳞刻成一串,龙身用硬纸画好剪贴照刻,云成一个式样,云既不飞,龙也不舞,毫无生气。每根灯柱工资八元,因王恢等人是初刻,要打八折,最后议定为七元。王恢少年时喜爱绘画,临摹过龙凤图样。王恢的刻法,既不打样,也不描影,左手把稳竹子,右手用劲运动刀尖反面,不但刻得深,连竹屑随即去掉。当天刻了3 根,公司招待午晚两餐。

23 日,王恢刻了六根,暂付50 元。24 日下午,一个矮胖斯文的中年人,乘一部豪华轿车来到公司检验成品,挑选5 根灯柱带走。那五根竹柱全是王恢昨天的作品。7 年10 日下午,王恢正在门口刻笔筒,那个坐轿车的矮胖中年人突然来到山谷木屋,访问“王竹缘先生”,王恢说:在下便是。中年人递上“美敦洋行王佶”的名片,自称是江苏人,中兴是他投资的,出资多而作品劣,已中止投资。他看了王恢刻的几个花筒,约王恢明日到界限街一百六十九号奚宅详谈,筹办一家雕刻公司。此事终因外部原因未能成功。但王恢很感激王佶,颇有知音之遇。王恢用竹蔸雕制一个烟灰缸,“刻28 字以答雅意”:

丛林拔萃出风尘,

几度磋磨剩此身;

漫道遗材成小器,

去灰收拾仗斯君。

佶父颇为欣赏,叫王佶要善待王恢。王佶送王恢二百四十元。

十年后,王佶任新亚书院注册主任,王恢时入新亚研究院,相见欣

然道故,亦竹缘也。

本文选自蒋钦挥主编;宾恩信,王文胜,王清荣副主编,全州民国人物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 。版权所有。别的媒体采用请联系作者本人。

作者简介:

蒋咸美,全州县大西江乡大石江村人,生于1949 年7 月,1970 年参加工作,1979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曾任全州县党史办征编股长10 多年,多年坚持文学创作,在《人民文学》、《青年作家》、《广西文学》等报刊、出版社发表作品200 余篇。

正在公示 | 全州县或将成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