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艺术名家——王喜平
艺术简历
王喜平,女,陕西潼关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潼关县四知学校专职书法教师。热爱本职教学工作,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培养了大批优秀书画人才,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人积极乐观,和善向上,勤奋乐学。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十余篇。喜欢文学,乒乓球,太极拳运动。自幼喜爱书法,不断学习书法理论和了解书法史。拜师学习书法,跟殷汉西师傅系统学习书法理论和书法史的发现演变过程。学习《等慈寺碑》、《文賦》、《麓山寺碑》、《圣教序》、《兰亭序》、《玄秘塔碑》《王福安说文部首》,小篆《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孙过庭《书谱》等等,临池不辍,孜孜以求,逐渐掌握其中的笔法墨法和章法,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和乐趣。
有机地将太极的阴阳,意、气、力和书法实践融合有效起来,使的书法充满生命的活力。
将太极的阴阳起承转合动静有机结合起来,将个人的情感思想文化,注入线条,使书法有了情感,有了思想,有了灵魂。书法是书者思想文化,精神神界,灵魂的载体。
现为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全球华人书画研究院会员,秦晋豫金三角书画研究院会员,西安盛唐书画院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院会员,潼关县书法家协会理事。经常参加大型书画展,荣获第十六届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金奖十五届海峡两岸书画大赛优秀奖。屡次荣获省市县一二三等奖,常常参加公益书画活动。作品被国际机构单位和海内外人士收藏
潼关是千古雄关,历史名城,地杰人灵,人才济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一批批文人雅士墨客。有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杨霜林,有原青海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井汉升等等,名扬全国,蜚声中外,实乃潼关骄傲。但是,在潼关书法家中,王喜平老师犹如夜空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星星,引人注目。
十几年前的腊月二十五,潼关街道上已经是货摊密布,卖年画的,卖灯笼的,卖对联的,卖干菜的,卖水果的,卖鸡鸭鱼的等等,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到处是一片节日来临前的喧闹喜庆和欢乐气氛。我从县委办完公事,匆匆忙忙从中心街和平路十字向西回单位,看到潼关宾馆门口站了很多看热闹的人。我很好奇,就不知不觉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位漂亮的中年妇女,她中等个子,身体匀称,圆脸长发,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站在路旁一张桌子前,手持一杆大毛笔,饱蘸金粉,镇静自如,胸有成竹,潇洒自如地写春联。她就是书法家王喜平老师。因为共同爱好,以后在书画展活动中经常相见,彼此交流,慢慢成为了翰墨挚友。
王喜平老师自幼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唐诗宋词,同时也热爱中国独有的书法。过去没有专业的书法课,只有寥寥无几的几节描红课。在上描红课的时候别人都在玩,觉得描红很枯燥没啥意思,根本不屑一顾,但是她却对汉字具有浓厚的兴趣。一笔一画,一撇一捺,认真刻苦,每次描红作业本子发下,她的本子上得的红圈圈是最多的。老师也经常鼓励她继续加油,将来成为一名书法家。当时她尚小,不懂什么什么是书法家,但是她懂得音乐家、歌唱家、科学家、作家等,她知道只要后面带家的人,都是很了不起的人,都是令世人敬佩的人。她受到老师的鼓励后,在心里就暗暗下了决心,立志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书法家。当然这只是一个最朦胧的梦想,距离目标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后来,她渐渐长大了,经常参观一些书画展,经过熏陶渐渐迷恋上了中国汉字。因为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独特最优秀的文字,也是有人类以来最有历史渊源的文字。有了爱好就要坚持,于是在空闲时间里,当别人都在玩跳绳,跳房子,踢毽子等游戏时,她一个人默默在家里悄悄练习毛笔字。到了中学,她的毛笔字已经有模有样了,当然钢笔字也进步很大十分优秀。她写作业认真细心整齐,多次得到老师的夸奖和表扬,令全班同学十分羡慕,有的甚至有些嫉妒。
她读大学是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后来回潼关当了老师,主要给学生讲授文史知识。但是,王老师一直没有放弃自己对书法的爱好,业余时间总是像钉子一样,千方百计挤出时间学习书法。一开始主要临习唐柳公权《玄秘塔》,每日坚持,从不间断。
后来根据上级教学要求,学校需要配备专业的书法老师,当时学校就没有此类专业人才,平时热爱钻研书法的王喜平老师,就顺势转型为全县唯一的专业书法老师。
王老师是个很敬业的人。在代文史课时就十分优秀,所带年级每次考试成绩都十分突出,多次受到各级表彰。自从成为专业书法老师以后,书法就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一日三餐,不可缺少。她遨游墨海,如痴如醉,默默耕耘,临池不辍。
多年来,她以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以身作则,从严求己。为了研临书法,她购买很多资料,如《中国篆书大字典》《中国行书字典》《王羲之书法集》等等。
为了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她曾专门从西安拜过三位书法专业老师,从中受到启迪指导,获益匪浅。
从教多年来,开设了书法兴趣班,发现培育出了很多书法新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县市书画展,并多次获奖。
古人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因为她深知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如浩瀚宇宙。唐代张敬玄《书则》所说:“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她不仅从法度严谨的唐楷入手,为了开阔视野兼学了王福庵的《说文部首部目》、小篆《千字文》、孙过庭的《书谱》、汉《曹全碑》等,从百家中汲取用笔、结构、章法之营养。近五六年主要临习《等慈寺碑》、《文赋》、《麓山寺碑》等诸碑帖,和古人对话,从中汲取精华,立骨架,充血脉,寻神彩,找魂魄。
王老师是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人,为了追求字的灵魂,把书法视为自己的生命。多年来,她每天再忙,早晚也要挤出一两个时间临帖。对每一次临帖和创作都要做笔记,对出现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和记录,以便于下一次有针对性的加以克服,力求不断提高完善。比如她在日记里写到:元月10日,创作了《道德经》第一章;3月20日,创作一幅刘禹锡《陋室铭》(中楷);3月21日,学习书法理论《中国千年书法》等。
她还从唐诗宋词元曲的,以及哲学、美学、太极等知识中领悟汉字的境界。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人常说,一个成功者的背后,肯定要有家人的默默付出。王老师已为人之妻,为人之母。平时要上班,下班后还要做家务,看书,临帖,思考,创作等,都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多年来,家里人为了支持她的爱好和事业,父母和老公为她分担家务,儿女为她买只纸笔,儿媳悄悄给她买来《说文解字》等。和谐温馨的家庭,给了她核能一般的无限动力。她能不成功吗?更有意思的是,在她多年的影响下,全家人对书法都有了爱好和兴趣,平时谁没事也会走进创作室挥笔书写一阵子中国汉字。在她的传承下,上幼儿园的孙子也会执毛笔写字了。
她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不断切磋交流,成果得到社会的检验,可谓是收获满满,硕果累累。
王老师墨海畅游二十余载,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传统的书法艺术。她不仅擅长楷行,对隶篆也有所涉猎,具有一定功底。经过多年的不断修炼,已经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柔中含刚,遒劲有力,神采飞扬,意境深远。欣赏其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欣赏一个个字,一条条优美洒脱的线条,如同欣赏一幅画,一首诗,如同欣赏敦煌壁画里一个个飞天舞者,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她的书法作品,曾荣获2002年第十六届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金奖,2019年“神州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优秀奖等;太极剑荣获2019年“体彩杯”河南省第三届传统武术赛女子组一等奖。
她目前是全球华人书画研究院会员,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院会员,秦晋豫金三角书画研究院院士,西安盛唐书画院理事,潼关县书协理事。作品曾多次被有关机构单位收藏。
古人云:艺无止境。中国汉字是我们的母语,中国书法是传统艺术,王老师默默继承,不断弘扬!
愿王喜平老师在书法艺术道路上越走越高,有所建树!
艺术风采
欣赏他的作品,你往往会无意识调动自身的情绪去感悟,去体会心灵家园的意义。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读懂他作品中深含的人生哲理,才能理解书法家通过个性的书法载体,向芸芸众生所倾诉其内心世界的艺术情素,从而寻找到生命中一个新的支点,新的精神寄托和诗意的美好。这,就是他书法风格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