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最后的秘境,古典乡村的嬗变

ECHO

设计之旅 X 松阳

大诗人王维诗曰:“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宋代状元沈晦赞叹“惟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浙江松阳,瓯江上游,地形闭塞,因这山水的阻挠,200多座传统古村落得以保存。

本期设计之旅,我们特别选择了「松阳」,以知名建筑师们展开的建筑针灸活动,探寻这个古典与当代融合的“乌托邦”乡村的美。

黄墙黛瓦错落地嵌入在层叠的梯田中,涓涓细流,四围苍翠,宁静古朴的村落,没有城市的喧嚣和匆忙,躬耕与此的人们依然享受着宁静悠然的生活。赶上做饭时间,村子上炊烟袅袅,似乎回到陶渊明笔下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中国人自古便心向往之的避世生活场景。魏晋、唐宋到近代,中原人、福建人为躲避战乱隐居至此,因此这里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古迹文物;地处浙西南边缘,现代浪潮的侵蚀相对较小,耕读的慢生活节奏尚未完全打破。

2013年,《中国国家地理》将其称为“最后的江南秘境”,有学者称其为“古典中国”的样板。如今,由当地政府主导的乡村重建工作已经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通过建筑整合了松阳的经济和文化资源,成为建筑设计塑造乡村美学的范本。去年,松阳入围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生态贡献奖”。

杨家堂村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凹中,左右两翼山峦环抱村庄,山环水抱好风水的典型布局。据记载,该村建于1655年前后,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松阳县志称:因村中有三棵交叉的樟树,故最早叫樟交堂,后改为杨家堂。

在地无三尺平,顺着山势一级级向上延伸,建起“阶梯式”的民居,整个村庄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逐步形成了5层18幢土木架构的气势宏大的清代民居群,令前来游览的人们叹为观止。

杨家堂村

杨家堂的古民居内鲜有雕梁画栋,其独特之处是每幢老屋的院墙上,一律用毛笔书写着《朱子治家格言》、《孝经》、《孝悌力耕》及《宋氏宗谱家训》里的文字,体现了杨家堂人“勤于耕作笃于读”的传统思想。

平田村是一个有着900余年历史的村庄,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处于云雾缭绕之中,因此也得名云上平田。村里有一座老房子,是一座浙南地区普通的夯土民居。因为曾经是村民江斌龙祖父的住所,所以大家亲切地将这里称为“爷爷家”。

经过改造,爷爷家的外部形态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几乎未变,仍然与周围的其他民居和谐共生在一起。只在二层朝向良好景观的一面开设了一个长窗,将阳光、空气和秀美的风景引入室内。好的设计、业态、经营,把年轻人重新吸引回来,重新赋予村庄活力,这是中国现在的村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上图:从村庄远眺爷爷家民宿

下图:新旧材料的碰撞

飞蔦集位于陈家铺村西南侧,由两栋典型的浙南山地民居组成,松阳政府对于传统历史保护村落的风貌控制有着非常严格的条例要求,要求改造后的空间兼具体验感和舒适性,能回应外部的风景。

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对原来老房的夯土墙作最大程度的保留,外墙在古朴斑驳中呈现着新生命,而内部的轻钢结构又给予空间如风般轻盈自在的意境。

飞蔦集

设计单位:gad · line+ studio

室内设计:上海玮奕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先锋书局,崖居山村的平民图书馆,村庄中的小型图书馆,其内部流线组织的功能性并没有太多限定,开敞的两层空间的正中心,一个悬浮的半透明的盒体,贯通至屋面天窗,形成柔和的自然光的容器和内部空间的中心,“冥想”的功能主题。

陈家铺平民书局

设计: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云夕MO+是松阳县、乡、村三级政府合作探索重拾乡村活力,探索具有松阳特色的山区国际化发展之路的精品示范项目。棕绳成为云夕MO+延续在地文脉的有效手段,穿着蓑衣的“野奢高定版建筑立面”由村里人采用当地棕绳手工编织而成 ,建筑以四都乡的材质、陈家铺村的手艺、当代的语汇融入自然。

云夕MO+共享度假空间,探索并弘扬传统手工技艺

设计: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从2013年开始,在松阳县政府的推动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罗德胤牵头,哈佛背景的建筑师徐甜甜、香港大学建筑系王维仁、中央美院的何崴等多位知名建筑师来到松阳,为避免古村落凋零没落,展开了一场“建筑针灸”运动,这场诗意的反抗,在古典中国与振兴乡村经济之间寻找平衡点,在人文与商业之下,讲述独特的“松阳故事”。

松阳老街是松阳历史最为悠长、文化沉淀最为深厚的街区,自唐以来,就是松阳的商业贸易中心,被誉为“活着的清明上河图”。老街多为清代至民国建造的土木结构二层楼房,至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号称五里长街,烟酒税局、邮电局、银行都曾设在这条老街上。

如今的古街百年老房仍保存完好,各种传统商业店铺还是生意兴隆,如铁匠铺、金银铺、炭烛铺、锡箔铺、裁缝铺、草药店、修篾店、钉秤店、刻字店等依旧营业。

松阳县城与中国千千万万个县城极为相似,在现代城市进程中不免逐渐没落下去,但是幸运的是有一群拥有专业建筑设计背景的人,对它展开了“救助”。

松阳县正中的文庙城隍庙街区,自古便是松阳文化和公共生活的中心,这里隐藏着跨越千年的遗迹。承接了这个区域乡建工作的清华彭海东,邀请到建筑师刘家琨主持设计,让曾经的精神文化中心与当代生活紧密相连,渗透到当地居民生活中。

在文化与创意的加持下,松阳人拥有了新的精神家园,每一栋古建筑都得到了保护和修复,每一棵古树精心维护,每一栋新的建筑就像是生长出的新肌肤,为这里赋予了新的面貌,孩子们追逐打闹,阅读学习 ,邻里街坊聚会聊天,年轻人有了消闲的去处,古老的生活场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走在这里犹如在一条时光长廊里流连,一个活生生的建筑博物馆就在日常的生活中。

该区域设有露天剧院、公共书房、书店、美术馆、咖啡馆、精品酒店、复古餐厅。

唐代庞蕴《杂诗》有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这是心第精品酒店得名之由。于市井隐世,伴碧树而眠。诱惑和欲望在此浪止风息,回归本质的精神道场,照见自我、寻觅真理。诵三声“Shanthi”,身静、语休、心宁。

心第精品酒店藏身于林木繁茂之境,郊游于这里的山野。穿越市井的烟火气,遁入人文与自然织造的秘境。老树、古庙、旧宅、文化以最完整、最本真的面貌封藏,无愧于“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

心第精品酒店,主持设计师:刘家琨建筑

如今提起松阳,总会提到建筑师徐甜甜的名字。从2014年开始,徐甜甜和她的DnA建筑事务所以“建筑针灸”的策略先后为松阳完成20余项建筑更新。“小建筑”介入、“针灸”式改造、激活整个地区,这些项目散落在松阳的各个角落,联结出一条完整的松阳村落故事。

豆腐工坊所在的蔡宅村位于松阳县大东坝镇,四面环山,石仓溪穿村而过。这座客家村落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2018年建成的豆腐工坊面积约1200平方米,“化整为零”缩小了每座单体建筑的体量,顺着原有地形逐级展开,仿佛是“建筑梯田”。

米酒工坊以标志性拱顶结构著称,采用混凝土建造并融入了当地常见的镂空红砖墙,分为地下酒窖、生产空间以及开放平台三层功能分区。坐在二层的开放空间品一小杯陈酿米酒,望漫山花海观云雾聚散,如遇雨季也是另一番朦胧的浪漫。

红糖工坊面积约1200平方米,兼具红糖生产、村民活动和文化展示功能,是连接村落经济和田园生活的重要场所。甘蔗缺席的夏秋,这里可以转化为村民活动中心,看电影、表演戏剧、跳舞,小孩子们玩耍。

红糖工坊里的邻里街坊

横樟村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遗存很多,尤其是建于嘉庆七年(1802年)的包氏宗祠。在河流下游的村口,闲置的古油茶工坊位于茶田中间的下沉场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改造几乎完整地保留了主体建筑、室内的木制榨油设备以及传统的水利驱动方式。在保留古建筑原汁原味的同时为室内留出许多透光孔。这样一来,人们由参观步道进入工坊时就能感受到自然光星星点点地洒在身上。

松阴溪石门圩廊桥,新建的廊桥成为两个村庄村口的共享公共空间,如同过去的风雨桥。石门廊桥作为一种指引,将人群引入周边村落,不仅连接起松阴溪两岸村庄,也进一步把人流量带入到邻近的村落里。一公里外,王村的王景纪念堂以及周边的村庄建设,和石门廊桥串点连线:廊桥所处的自然山水与王景纪念堂中的建筑历史叙事,建构起这个区域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王景是松阳历史名人,翰林学士,担任明《永乐大典》和《太祖高皇帝实录》的总编。纪念馆建筑外形简单朴素,以夯土墙体与祠堂等周边建筑产生对话,而设计策略重点则在于通过室内空间重塑人文和纪念性,提升村庄的荣誉感。王景纪念馆将展览浓缩在空间转角形成“纪念角”,是为了尽可能腾出室内空间,满足村里各种公共活动需求——比如,纪念馆也成为春节前王氏家族聚会的场所,并用于开展民俗文化活动,传承耕读文化和慈孝文化。

栏目策划 | 回响之外

平面设计 | 王津   排版 | 子溪

监制 | 西坡

新媒体运营 | LOONG

品牌运营 | 子溪、侯雨

新媒体战略合作 | 人间三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