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的频率与手移动快慢间的关系所在
针的数量与速度频率成正比,针数越少调速越慢,反之,则调速越快,当然有时亦需视不同需要而定。另外,色泽呈现除针数与速度以及刺入皮肤的深度。前段文中提到的,纹身机可以在弹片与电磁线圈接触之柔软度上做个适切的调整,也可以在颜料浓度上做个适切的稀释。从这点方向我们又可引申出针刺入皮肤的另一个重要关键---针点的分布。以刺完成一块色块来讲,理论上最好的现象是针点的平均分布,也就是这块色块是由许多小针点聚集而成的大色块,当色块是由一点一点小伤口形成时,自然对于皮肤破坏的程度会很低,最好的纹身伤口应该是比擦伤来的轻微,因为擦伤是整块皮肤面的破坏,因此,我们必须想到要如何达到这种效果,于是我们就该理解纹身机刺入皮肤时,出针的频率与手移动快慢间的关系所在?假设,一秒时间纹身机出针十次,那刺入皮肤于同一个点上不移动,会在同一个点上刺了十下,而形成一个大点,若是手以一个速度呈直线移动,则会形成直线排列的十个点,并且点与点间的距离会随手移动的速度越快而越大,越慢则越小,直至点与点间无距离密集连接成一直线,这就是针刺入皮肤的另一个重要关键。由此了解,我们便可晓得出针的频率与手移动快慢,需要依图形的需求而有所变化与相互的搭配,只要知道这种基本的原理,就更能从刺出来的效果中领悟出该如何调整修正自己的步伐了。这也是笔触运作习惯与针触运作习惯的不同之处,纹身机除割线外,在打雾每接触于皮肤时,除非必要都不能停顿于同处,所以会有一个不断前后左右或旋转的移动动作,很多纹身师都经历过这种过程上的疑虑?一些纹身初学者常问﹔到底前后动作好,还是左右、还是画圆,倘若我们明白了针的频率与手移动快慢间的关系后,就会了解这问题并非绝对,这跟画图需有顺势的笔触不太一样,只要你能将针点平均分怖,那甚么方式倒不是重点了,因为甚么方式都有纹身师在用,应该是个人习性,也可自己变换方式,看自己不同手式下会不会有不同的效果,总之,手式没绝对,以效果择之。必读---针的学问---由针的尖锐度开始进行联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从”针与皮肤的关系”说明中,大致了解了颜料层次的关系後,接著来谈”针的学问”!很多人认为针好像没甚麼两样,不过是运用针的尖锐度来破坏皮肤,使颜料渗透於皮肤内,虽然说的也没错,但其实”针”本身是相当有学问需要探讨的。针的尖锐度会影响色块的呈现,以同样大小色块而言,越尖的针,针点越小,颜料每点渗入较少,聚集呈现出的色块质感较轻,以很轻微的力道就能刺入皮肤或刮伤皮肤,所以在刺浅雾的过程中的控制必须非常小心,当力道哂玫牟缓脮r,深浅容易不一,部分会太深部分会太浅的呈现出斑点状或斜现状,反之,较钝的针,针点较大,颜料渗透多,聚集呈现出的色块质感会较重,而钝针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力道才能刺入,不会轻易刮伤皮肤,但在刺雾时却有针点过大的顾虑,控制不好一样也会有斑点状不均匀的现象产生。我们知道了针的尖锐度有这种影响,就能推测出运用的方法,以”浅雾”论,较尖锐的针有针点小的优势,只要我们避开它容易犯的缺失,自然能刺出漂亮的浅雾,轻微的力道就能刺入皮肤太深,我们就想办法让它不易刺入太深。而以钝针而言,有不易刺入的优势,我们就得避开针点大的量感。这样由针的尖锐度来开始进行联想,就可推论出针的粗细、数量多寡与排列方式之不同,所刺出呈现的效果就会不同,接下来我们以现有的纹身技法中,针的不同种类来做个分析。〔一〕单针:通常都用於图形细腻处,优点是易於控制,锐利度够容易入针,力道不须太重,因此纹身机速度不用调太快,太锐利太快容易损坏皮肤过重,调缓慢速度控制性很好,慢慢可刺出很细腻的的图。缺点是颜料以单针渗入皮肤很少,大色块区并不适合以单针来刺,渗入颜料会不够厚实,且作品完成时间会较长,又若以单针调快速度割线时,必须注意手与纹身机配合的适切移动,若深度过深或停顿过长,因单针太快容易割断许多微血管,颜料会渗入微血管内过多而造成往後晕染的现象。〔二〕三针:这种针是以三支针的针端结合成单支针端,利用针与针之间的间隙容易沾留较多的颜料,刺入皮肤时会有很好的渗入效果,适合用於刺出图形轮廓。〔三〕圆针:以多针结合成柱形圆针,一样的在针与针之间的间隙会沾留较多的颜料,而多针形成一个针面,以五针论之,调快速度可刺出较粗之线条,调慢速度亦可打小细节的明暗色,十针以上论之,可快速刺出大面积的色块,这里有一点必须注意,当多针形成一个针面时,整个面的受力面积大,自然不易刺入皮肤,会刺在较浅层的皮肤层上,在浅雾及明暗层次颜色很好运用,但若刻意要刺深会因而磨坏皮肤表层而使颜色效果不佳,故不适合深层皮肤层的刺法。〔四〕单排针:以多针结合成单排针,大多以四至六针为主,排针有结合单针与圆针的优势,容易入针,刺入颜料渗入量也足够,可以以最少的”刺数”刺出比圆针更多刺数的颜料量,但利度过利不适合刺整个面皮肤的色块。〔五〕双排针:以多针结合成双排针,例五针单排针,将二、四两针挑起固定成两排,五针以上的双排针以此类推,双排针有补强单排针的缺点,由於针张开成分散的针点,较能比单排针平均刺出整个色块面积,这是目前最普遍运用的针种,有一点必须注意,通常在十三针以上会有受力面的影响,刺於皮肤时,皮肤会受压迫而形成凹状,太宽的排针会因而只受力於排针的两边,可能刺出不均的颜色,故在十三针以上有的会使其黏成圆弧形以适合皮肤受压迫所形成的凹状,若没黏成圆弧形一样可以,只要将皮肤尽量扳平即可。〔六〕三排以上的排针:用的大多於大面积之色块,据我了解,使用这种针的纹身师比较少,以日本纹身师为多,应该都是日本手工纹身的一种用针习性,效果能刺出很密集的色层,有更优於圆针的效果。〔七〕针的粗细与针尖端处的长度:现在普遍用的针从直径0.25mm至0.4mm都有,粗细除单针差别外,多针的在每针与每针间的缝隙距离就会不同,细则比粗来的密集,刺出来的效果就会不一样,密集者刺入不易就会浅些,反之则深。而针尖端处的长度与粗细是一样的道理。关於〔七〕这点很重要,它的影响涵盖所有种类的针,很多新式的针都是以此依据与皮肤间的关系来作为思考方向,这点原理需好好去领悟。不知道怎样判断锐针和钝针?如上图,我用的割线针是收口的,感觉比较锐利,而打雾针感觉比较钝,不知道对不对?还有,我的机器频率比较慢,弹片也比较软,打雾的时候基本没什么皮损,重复做很多次也没关系,但割线的地方一打雾就会坏[我割线的频率较快,但出针很短,只有一毫米左右],就像下面这张图,有好几个割线的地方的皮都掉了,请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呢?----------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一般纹身的针确实有两种,由於斜度的阻力影响刺入的深浅,因此可分成锐针(从针斜度开始到针尖比较长)钝针(从针斜度开始到针尖比较短)正如所说""割线针是收口的,感觉比较锐利,而打雾针感觉比较钝""这与"表面接触面积"有点关系。若我们从原理面去做思维就可了解很多问题了...关於割线的问题--->频率较快,出针短频率快力量大自然破坏大,出针虽只有1mm,但是完全入针,因此还是会有明显线痕,不过缺点是破坏大,因为快速的针与刀子没有两样!当皮肤被刀子割出切口时,很多微血管被割断,出血自然较多,因此岳恒的经验告诉他出针不能太深,因为越深微血管越多,而颜料就会随微血管流窜,就会有晕染现象!所以形成频率快,出针短的割线方式!而提到"""我的机器频率比较慢,弹片也比较软,打雾的时候基本没什么皮损,重复做很多次也没关系"""这是很正确很好的打雾方式,从中我们也了解到不只频率能影响力度,弹片软硬也会影响力度,加上手移动的快慢也是影响之一。而现在要如何解决"破坏过大"的缺点呢?以以上的说明中的一些数据(出针长短.表面接触面积.频率快慢.弹片软硬.手移动的快慢)各位能否想出一些端倪呢?想一想吧!想通了,如果我胡乱改变其中的任何数据,那怎麼也难不倒你们了!理论是死的,人脑是活的,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你们要如何变自己的魔术呢?以下为一些圈子里众多高手的探讨.意见观点不同之处才是交流的受益之处.(在此对事不对人) --医学界(或爱好了解者)的朋友有兴趣也可参与进来继续探讨 , 我会把一些相关专业知识与各方朋友交流探讨 ---------艾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