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大荔·散文·闫忠录】背馍背出了个名堂来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20

背馍背出了个名堂来

原创/闫忠录

背馍的往事,已时过境迁,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现在回忆起来,虽然有点心酸,但那也完全是为了去中学上学读书。那时的学生路再远,条件再艰苦,也得去上学,直到把这三年熬出来。
二哥的家,距他念书的南源中学有四十华里路,距县城里的中学也是四十多里路。南源中学地处县城南原上,山路弯弯,崎岖不平,交通十分不便。那时没有汽车,连一条象样的公路都沒有,上学只能靠两条腿步行走路。
二哥退休了,经常喜欢拉拉家常。他说的最多的话,还是他的童年时代。二哥在家门口读小学的时候,不贪玩,放了学总是帮助母亲去地里割草,喂猪;或是在院子里那块大石板上写作业、复习功课。他所在的六年级毕业班有四十五名同学,考中学只录了六名同学,他就是其中一名。
一九六三年,是个灾慌之年,粮食欠收,人人都吃不饱饭,饿肚子。农村刚刚解散了大食堂,生产队里的牲畜基本上也饿死了,家家户户吃饭都成了困难。二哥去中学念书,要住校,要背馍,学费只收三块八毛钱,加上书费,共计不到五块钱,父亲愁得团团转。更为困难的是,他上学时,每天两顿饭,吃四个馍,要从家里拿。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也包括他自己,都要抱着磨棍推石磨,才能把粮食加工成面粉,才能蒸成馍。
二哥想起他第一次上学背馍,就觉得很好笑。母亲蒸好了二十四个高梁面馍,出锅,放凉,再装进布袋里。那时候,家里穷,沒有象样的布袋,母亲把掛在墙上的那条旧搭链拿下来,扫一扫,拍打拍打,就成了二哥背馍的布袋子。
阳历八月二十八日开学了,母亲起个大早,把蒸好的二十四个高梁面馍,分开前边装十二个;后边装十二个,装得满满当当。二哥背着搭链,手里提着个小盐瓶子,还有新鲜青辣掓,就出门上了路。他走起路来,一摇一㨪,很不平衡,很不得力,像是旧社会里走来的算命先生,只是没戴那顶黑布颜色的西瓜皮㡌子。
二哥个头不高,背着沉甸甸的馍袋子,一路同行有三四个同学。他在行进中总是爱掉队,掉队对他来说很是苦恼。在上学的路上,基本上走的都是截路,翻一道沟,爬一道山峁峁,放着原路不走,非要从人家庄稼地里斜插过去。为了省力省时间,就走小路。如果从独户人家门前走过,一不小心,住户人家的狗就会扑出来,汪汪汪地吠叫,吓得同学们慌里慌张,夺路逃命。二哥说,有几次跑的时候他就被绊倒了,绊倒就容易把镆掉出来。狗见到馍,再也不去袭击行人,就抓紧时间寻找吃食,嘴里刁着个高梁面馍,贼不溜溜的,躲在它家墙角落里就啃吃起来。
背馍辛苦,上学读书更辛苦。南源中学是一所新建的学校。新生入学,还要从自己家里背三十斤重的麦桔杆来为自己打地铺。春季开学了,天慢慢䁔和了,睡到麦草窝里,全身上下感觉暖盈盈的。到了冬季,学生的住宿条件苦不堪言。南源中学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西北风嗖嗖刮来,带着潇潇的哨音,钻进被窝里,冷得人瑟瑟发抖。窗户上糊的旧报纸,时不时就被西北风撕破,呼啦呼啦地夜夜笙歌,让人冻得实再难以入睡。
二哥还说他在住校期间,同学们背馍吃饭的那种生活情景,很惬意。三人一团,俩人一堆,圪蹴在一起,馍蘸着青辣掓,吃得嘴角上、舌头上到处都是,辣得人稀溜稀溜作响,可为了填饱肚子,再辣还是坚持着要继续吃完。生活条件虽然这么艰苦,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现在回忆起来,还是让人念念不忘,挺有意思。
背馍上学,同学们的生活环境不管咋样艰苦,都是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求知的欲望还是有增无减。同学们都知道求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生活得更好,学习的自觉性还是十分高涨。每天上课的时侯,早晨把馍送到学生灶上,一个年级分配三层笼屜,同学们都会自觉的把自己馍放好,也不用打记号。下课了,待到吃饭的时间,同学们都会自觉排队,个人拿个人的馍。每人再舀一洋瓷缸子溜过馍的蒸笼开水,高梁面馍蘸着食盐、蘸着青辣掓吃着、喝着就是一顿饭。一日两顿饭,三年六载,天天如此,学业就是在背馍的道路上,用辛苦换来的。
二哥一生最高兴、最愉快的事,就是背馍上学了,他说还真要感谢那个艰苦的时代。人常说,“十年寒窗礳砚墨,九载熬油读圣贤。”人的知识,学而是知之,只有读书,才会变得聪明起来。走上工作岗位,靠的是什么?靠的还是聪明才智。入党、提干,做领导,组织考察某某人,看你是否是研究生学历、博士生学历、还是更高的学历。这些都是每个人参加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每个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
如今怎样看待背馍?二哥说,那是人生中的一种骄傲。古人云:要知甜中甜,方知苦中苦。先苦后甜,才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二哥正因为有了背馍上学的三年时间,在中学里苦苦学习砺练,毕业后才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会画画、会书法、会写文章,还是报社的特约通讯员。二哥的人生道路虽然坎坷不平,但他没有气馁,他常常安慰自己,有学问,有知识就会战胜一切困难,但是知识也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时刻不忘充实自己,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
永不停止的学习求知,使二哥沒有虚度人生。现在回过头来看,他所走过的路,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当年背馍上学背出的名堂。

作者简介

闫忠录,生于一九四九年,文化程度初中。中共党员,陕西长武县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九六九年入伍参军,系商洛军分区独立连战士,班长,会计。一九七八年转业卫光电工厂,退休后居于西安。爱好文学、散文、小说发表在省市报刋及文学微信平台,著有长篇小说《兄弟》。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管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你喜欢走路锻炼吗?有好多名堂

    你喜欢走路锻炼吗?有好多名堂

  • 名堂

    青春抒壮志 秋冬染风霜 近老不服老 愈老愈名堂 看淡生死意 越年历桃疆 天伦喜常在 契阔步沧桑 (李乐生.诗) 2020.10.27

  • 【短篇散文】吴龙飞||栀子花开(连载2)

    我们家还有一个从来没有喊过我"幐子"的人就是我的大哥.我的印象中大哥一直对我和颜悦色.大哥和二哥阅历相似,处境差不多,关系一直非常好,大哥对老三.老五都发过脾气,动过手,甚至种仇, ...

  • 【大荔文学·散文·闫忠录】庚子春节的别样亲情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72 图片源自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 庚子春节的别样亲情 原创/闫忠录 今年春节前,远在外地工作的女儿给我换了新的智能手机,还给安装调试了许多新功能.其它 ...

  • 【吃在大荔·周纪合散文】情系打麦场

    情系打麦场 原创/周纪合 大集体时候,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很大的打麦场. 我们生产队的打麦场在村子的西南角,有6亩大小.场的东.北.南三面筑有一人多高的围墙,西面是一个很深很广的大坑,东边盖有三间场房, ...

  • 【大荔散文】刘玉丰:妈妈的那个梦

    我的妈妈是一位退休八年的中学高级英语教师,曾就职于大荔县沙底初中和石槽初中.她的工作经历非常简单,基本上一直都在教授初中英语,但就是这么看似简单的经历对一个1958年出生于大荔沙苑农村的女孩来说实属不 ...

  • 【吃在大荔·刘志义诗歌】逛庙会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逛庙会 文|刘志义 二月的二三月的三,城皇庙过会闹破天. 男女老少去逛会,成群结队走的是欢. 新郎拉着新娘的手,大人和娃紧相赶. 老汉老婆相扶参,手柱拐拐 ...

  • 【吃在大荔·刘志义诗歌】逛庙会(修改版)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逛庙会 文|刘志义 二月的二,三月的三, 城隍庙过会闹喧天. 男女老少逛庙会, 成群结队走的欢. 新郎新娘手牵手, 爹妈把娃驼上肩. 老汉老婆喜笑颜, 手 ...

  • 【大荔散文】李淑慎:春草

    春     草 文/李淑慎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眼中的美好,或许就是别人的烦恼,当人们还裹着厚厚的棉衣时,荠菜已经撩着绿色的裙裾在寒风中翩翩起舞,小小白色的花朵颤颤巍巍轻轻摇曳,像天上的星星落满原野, ...

  • 西武女性成长侧记 —— 闫忠录长篇小说《她们》探析 文/白春峰

    西武女性成长侧记 -- 闫忠录长篇小说<她们>探析 文/白春峰      此刻已是凌晨一点钟,窗外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掩卷覃思,"她们"的身影在我记忆的脑海里永久地 ...

  •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在山里:听雨,赏竹,吃面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45 在山里:听雨,赏竹,吃面 原创/闫孟秋 雨 山里的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刚觉得有零零星星的雨滴落下,几个人就赶紧把东东西西搬到附近一个用彩钢瓦 ...

  • 【大荔文学·散文·闫梦秋】立秋•吃面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50 立秋·吃面 原创/闫孟秋 今天立秋.窗外,雨斜斜地落着.    吃啥饭?    下雨天凉,吃南瓜面.    水里放了盐,开始给面加水.     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