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衣侍卫

​​惊蛰刚过,被朋友圈里的帖子提醒,来说说安宫牛黄丸。无论熟不熟悉中医,很多人家里都备有安宫牛黄丸以用于老年人的急性中风发作。但近年来又有说法宣称不管有病没病,“惊蛰吃安宫牛黄丸”甚至“每个节气吃安宫牛黄丸”能够养生,这就危险了。简单说没病的人吃安宫牛黄,最后会吃得自己“透心凉”!

安宫牛黄丸不是什么秘方,出自清中期温病大家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病条辨》中有三大急救药,号称“凉开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根据吴鞠通的排序:大抵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主治略同,而各有所长,临用对证斟酌可也。三者作用有重合,都治疗温热病,高热热陷胸中,紫雪丹善治高热抽搐,至宝丹适合牙关紧闭,九窍闭塞,安宫牛黄丸最寒,也意味着药力最猛,功率更大,这也是它成为备用救急药的原因。

所谓“安宫”是因为心为君主之官,心包保护心,也被看做是心的宫城,当人感染热邪,邪入心包时,这个药能清热解毒,帮君主解围,称为“安宫”,又因为牛黄为其中主力,故名安宫牛黄丸。

按理说“丸者缓也”,丸药多是为慢性病设计,但安宫牛黄是为急救,因为病情迅猛时根本等不急抓药煎煮,所以弄成丸剂随时服用。那安宫牛黄丸的主治是什么呢?我们看看书中的条文:——清神不了了时时谵语者——热多昏狂,谵语烦渴,舌赤中黄,脉弱而数,名曰心疟,加减银翘散主之;兼秽,舌浊口气重者,安宫牛黄丸主之。——阳明温病,斑疹温痘、温疮、温毒,发黄、神昏谵语者,安宫牛黄丸主之。——吸受秽湿,三焦分布,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先宜芳香通神利窍,安宫牛黄丸;续用淡渗分消浊湿,茯苓皮汤。

书中记载安宫牛黄可以治疗风温、春温、暑温疫毒等等,共同点是“昏迷”、“谵语(说胡话)”,说明热入心包,扰乱心神,故用安宫牛黄清热毒,透热外出,热入心包,神志昏迷也是安宫的标志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安宫牛黄主治:清热解毒,豁痰开窍。治疗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或舌蹇肢厥,以及中风窍闭肢体不利,语言障碍,小儿惊厥属痰热内闭心窍者。

安宫牛黄丸好比是皇城的侍卫,把攻入心包的热毒清掉透散掉,安神清热。急救是一把好手,留备预防中风也基本对路。那如果一个没有发病或仅仅是亚健康的人适合吃安宫牛黄吗?相信大家心里已经有答案了,安宫牛黄药性寒凉,能清臓腑热毒,如果误用滥用同样会损伤内臓阳气。相比其他去火药,安宫牛黄寒的更深入,所以有病则病当之,但如果无事滥用,则直接扑灭心的阳气,最终吃成透心凉,寒了心,容易出现神疲乏力、萎靡、心率低、肠胃疼痛、关节冷痛、鼻炎过敏加剧等从里到外一系列寒证表现。所以安宫牛黄丸备用救急OK,不能作为保健品。

说完主治,再和有兴趣的朋友看看药物组成:

牛黄 犀牛角 麝香 珍珠 朱砂 雄黄 黄连 

黄芩 栀子 郁金 冰片 金箔

吴鞠通先生高明之处在于,吸取了后世解读《内经》、《伤寒》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的困境,自己亲自对《温病条辨》逐句解释,以免后人误读,所以我们直接来看吴老对用药的解读:

牛黄得日月之精,通心主之神;犀角主治百毒、邪鬼、瘴气;珍珠得太阴之精,而通神明,合犀角补水救火;郁金草之香,梅片木之香,雄黄石之香,麝香乃精血之香,合四香以为用,使闭固之邪热温毒深在厥阴之分者,一齐从内透出,而邪秽自消,神明可复也;黄连泻心火,栀子泻心与三焦之火,黄芩泻胆、肺之火,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朱砂补心体,泻心用,合金箔坠痰而镇固,再合真珠、犀角为督战之主帅也。金箔古代有“吞金自杀”的说法,是毒是药,关键在于剂量与配伍。

处方公开,药也分析到位了,所以安宫牛黄丸难点不在制作,而在原料。方中每个药的质量都很有讲究,重点有牛黄、麝香、犀角、冰片,以上四味天然药物稀少宝贵,国内也只有几家药厂能够使用天然牛黄和麝香。天然牛黄是牛的胆结石,人工牛黄是直接从液体里提取的有效成分。真牛黄抹在指甲上能够感受到“透甲凉”,加之麝香、冰片产量都很低,而且很大一部分要去供片仔癀,所以得资源者得天下。

犀牛角在1993年之前产的安宫牛黄丸中是有加入的,后来因为动物保护被禁止入药了。就药性而论,犀牛角和水牛角会有差别,不然古人也不必舍近求远,不过从临床报道和身边使用效果反馈来看,水牛角的安宫同样效果不错,所以大家也不必太纠结。

最后还是禁忌慎用,再好的药也要对症。安宫牛黄丸既然叫“凉开三宝”之首,“凉开”自然是治疗“热闭”,用于治疗温热病,遇到寒闭时则应该用苏合香丸。至于寒热辨别,确实需要审慎,这里分享最简单的一个方法,用手探测患者胸腹深层的温度,如果滚烫则大概率是热闭,反之冰凉则多属寒闭。从经验上来看,确实安宫牛黄的使用频率更高一下,这也是它出名的原因。当然这都是来不及就医时万不得已之举,如果可能第一时间要去就医。所以我首先建议家有老人的朋友可以备一丸安宫牛黄救急,同时祝愿这丸安宫牛黄成为古董文物,永远不被用上。

-END-

文/星辰

编/星辰

审/徐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