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小伙感冒死亡 一天一夜花费1.85万?抹黑医护的媒体是真正的刽子手
史铁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历史在发生时未被发现,在被发现时已被重组!媒体热衷报道的医患纠纷事件就是如此。
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医患纠纷发生后,媒体重组真相操纵人心,将矛头直指医院和医生,打造医院无能、医生无德的印象。即便之后,舆论反转,逐渐还原真相,很多人早已不再关心。如今又有媒体故意颠倒是非,抹黑医护,发布《小伙发烧住院死亡一天一夜花费1.85万,父亲称护士玩手机不负责》一文,引发民愤,赚人眼球。不出所料,不久之后,事件反转了……
据媒体报道,10月16日,江苏连云港的一位23岁的小镇青年王某,因洗冷水澡后“感冒”发烧,到镇卫生院输液。
10月17日早晨,王某到灌云县某三甲医院治疗,检查大都显示无大碍。当晚12点,患者状态不佳,王某父亲几次喊护士,护士终于来看了一下说道“小孩发烧都这样”,然后转身就走了。
10月18日早晨,王某嘴唇变色,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抢救。
10月19日早6点多钟,王某离世。
王某离世后,其父亲诉诸于媒体,讲述了事情的大致经过。在媒体的详细描述下,医院无能、医护失职的形象跃然纸上:
死者父亲直言:“三甲医院,连个小感冒都看不好,我儿子住院一天一夜,花费1.85万元,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死者父亲表示:“入院前各项报告单,我孩子都比较正常,只是小问题,所以才安排我们住普通病房,但第二天检查血液这些项目指标下来就不得了。我给他们反映的时候,他们如果全力抢救,我孩子就不会出这么大的事。他就是普通感冒,也不是疑难杂症,如果是疑难杂症,也不可能住进普通病房。”
他同时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希望能查清楚孩子具体的死因,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究竟有没有尽到责任。我当时一个医生也没看见,而且值班护士在玩手机,我反映给护士,护士也不负责,好几次都是在玩手机。”
但是,报道的结尾有寥寥数语但极其重要的一个线索:10月26日,王某父亲接到了县卫健委的电话说,县医院查出病因是出血热,血液是送到南京检查的。这意味着,王某并非死于所谓的“感冒”,而是出血热。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的的严重急性传染病,我国法定是乙类传染病,多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据报道,病死率高达20%~90%。
需要注意的是,出血热发病初期症状酷似感冒,很容易误诊,且病情经常急转直下。涉事医院的死亡记录也显示,王某病情进展迅速:
18日上午,患者在家人陪同下到医院放射科查胸部CT+副鼻窦CT,返回病房楼下,突发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立即予轮椅推回病房,予以心电监护、吸氧。患者口唇紫绀,立即请ICU会诊,安排血气分析检查,考虑酸中毒。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循环功能不全,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血液净化等治疗。
13:01,患者大动脉搏动不能扪及,听诊未闻及心音……持续胸外心脏按压。13:15抢救成功。
10月19日06:45,患者再次出现心跳停止,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但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心率,抢救失败,宣布死亡。”
媒体明明知道23岁的小伙子因凶险的出血热病逝(在报道结尾处一句带过),仍把标题写成了《小伙发烧住院死亡一天一夜花费1.85万,父亲称护士玩手机不负责》,真可谓居心叵测。试问如此长文,多少人有耐心读到结尾?或许不少读者刚读到死者父亲对医院和医护的血泪控诉,就会心生愤怒和同情,给医院和医护贴上“不负责”的标签。
新华社前社长郭超人曾言: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
当然,有的媒体错误报道,是因为对医学的无知,或是为了流量抢先报道不求甚解,但有的媒体却是在精心策划恶,典型代表是“纱布门”,就是上文的“感冒门”,硬生生把医生患者推向对立面。
互联网上有这样的说法:中国人能够享受到如此廉价而质优的医疗,这要归功于一大批任劳任怨的医生,他们的收入比起全世界的同行是如此低廉,他们面对的风险是如此之大,但他们依然固守在这个岗位上,全院练武,带着头盔和脖套就是他们最后的坚持。
如何有人愣是要把医生们这最后的坚持也要扼杀掉,那他就是医患和谐真正的刽子手,应该人人唾弃。当然,刽子手也最终难逃医患关系恶化牺牲品的命运!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