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辣汤”到水泡茶:还原古人喝茶的仪式感

本 文 约 3610 字
阅 读 需 要 10 min
现在的人喝茶,只需要放一个茶包,开水一冲就好了,简单迅速。讲究一些的,就备一套茶具,过几道水,引得围观的人拍掌叫好。
但是,和古人喝茶相比,我们这些“茶道”逊色太多了。古代人对茶的讲究与重视,大大超过现在泡茶的方式。
那么,古代人喝茶到底有多讲究?
明·文徵明《品茶图》。来源/网络

魏晋南北朝,喝茶就是“胡辣汤”

据说,中国茶的历史从神农时期就已经开始,战国时期的《尔雅》中,便有关于茶的记载,其《释木》一篇,讲到“槚,苦荼”,“荼”古音正是cha。
但是中国茶史真正的起源,到目前为止仍然众说纷纭、争议未定,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则是在两晋北朝,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
西汉时期,饮茶之风已逐渐兴起,士人王褒在《僮约》中,就写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同时代的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一只竹笥在其标签牌上写有“槚笥”二字,正是一件盛茶叶的器具。西汉还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不过,秦汉时期,茶并非普通百姓的日常饮品,而是更多以其药用效果出现在人们的病床旁。
东汉华佗的《食经》中有“苦茶久食,益意思”之说,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这跟可口可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口可乐一开始也是作为治疗头痛的药物出现,后来才逐渐演变为饮料。
后来,民间出现了煎茶的雏形,即粥茶。根据三国时期魏国人张辑的《广雅》记述,四川人采摘某种树叶,将老叶子制成饼的形状,再放上浓稠的米浆。饮用时先用米汤浸泡,再用无焰炭火炙烤,而使其烘干变红,再捣成碎末放入瓷壶,注入沸水饮用。也有的再加入葱姜、橘子,以调和苦涩味。
这种茶和我们现在喝的不一样,它更像是一种胡辣汤之类的食物,喜欢喝的人会觉得味道相当酸爽,不喜欢喝的人便觉得难以下咽。唐代茶圣陆羽便吐槽这种“胡辣汤”:“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也!”
六朝时期,粥茶成为南方人的流行饮品,吴主孙皓常在宴会上以茶代酒,桓温也曾用茶宴客标榜自己节俭。但是面对粥茶,北方来的客人实在是无法接受,都普遍饮用牛乳类饮料,并嘲讽茶为“酪奴”。

唐朝的煎茶法

唐朝时期,中国人开始用煎茶法饮茶。因为煎茶法的出现,饮茶之风方才盛极大江南北,“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中唐以后,茶已经进入民间,成为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饮料。
而茶叶命运的改变,要归功于茶圣陆羽。“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事学春茶。”陆羽著有《茶经》三卷,对茶道论述详尽。他提倡饮用以茶饼碾碎而成的末茶,茶末以米粒大小为宜。首先,煎茶前先烤茶,将饼茶用高温“持以逼火”,并且经常翻动,“屡其翻正”,否则会“炎凉不均”,烤到饼茶呈“虾蟆背”状时为适度。烤好的茶要趁热包好,以免香气散失,至饼茶冷却再研成细末。
古人煮茶。来源/网络
与此同时,将鲜活山水放在茶釜中煮,当烧到水有“鱼目”气泡,“微有声”,即“一沸”时,加适量的盐调味,并除去浮在表面、状似“黑云母”的水膜,否则“饮之则其味不正”。
接着继续烧到水边缘气泡如“涌泉连珠”,即“二沸”时,先在釜中舀出一瓢水,再用竹筴在沸水中边搅边投入碾好的茶末。
如此烧到釜中的茶汤气泡如“腾波鼓浪”,即“三沸”时,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使沸腾暂时停止,以“育其华”,这样茶汤才算煎好了,可以舀出饮用。
为什么说《茶经》的问世标志中国茶道的诞生?因为煎茶法使茶道中最早的艺术品饮得以形成。煎茶时,除了要注意“火候”,还要讲究煎水煎到什么程度为宜的“汤候”。辨别汤候,一是看水沸时的沸泡多少和大小,二是听水沸的声响。
《茶经》。来源/网络
水既要煮沸,又不宜过老,否则会破坏上等泉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用此等“老汤”泡茶,会使茶汤颜色不鲜明、味道不醇厚而有滞钝之感。有的高级绿茶则更忌泡茶的水过烫,过烫会将细嫩茶芽泡熟,而破坏茶中的有益成分,不利于饮茶卫生。
而用水温过低的水泡茶,失之过嫩,又会使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浸出不快、不完全,用此种“嫩汤”所泡的茶,味淡薄,汤色差。
陆羽还主张,饮茶要趁热连饮,因为“重浊凝其下,精华浮其上”,茶一旦冷了,“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另外,饮茶时舀出的第一碗茶汤为最好,称为“隽永”,以后依次递减,到第四、五碗以后,茶味就已经没有了。《红楼梦》里就讲,“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三杯便是饮牛”。
陆羽之后,煎茶法继续被发扬光大,斐汶撰《茶述》,张又新撰《煎茶水记》,温廷筠撰《采茶录》,皎然、卢仝作茶歌,推波助澜,使中国煎茶道日益成熟,茶艺具备了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固定环节。如今,日本的煎茶道保留了中国煎茶道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卖茶翁茶器图》中的唐朝铜炉。来源/网络

宋朝的点茶法

晚唐时,唐人又发明了一种“点茶法”,即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冲入滚水一边冲一边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点出来的茶汤,上面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以泡沫鲜白、久聚不散为最佳。看煮出来的茶,就能评价煮茶人茶艺的高低。点茶法能发挥末茶特点,加上注水时要注意对水流、水量、落水点的掌控,有颇多讲究炫技之处。
不过,“点茶法”在宋朝时才成为饮茶的主流方式。
宋朝人特别讲究茶饼,味道上追求“香甘重滑”,不喜茶中苦涩原味,并以茶色“纯白为上真”。为了制作理想的茶饼,他们在工艺上精益求精。首先精选原料,只取选茶叶的茶心一处,用泉水浸渍,然后上锅蒸,再用小榨榨去水分、大榨榨去茶汁,以求色白味甘;榨过之后,将茶放在盆里研磨,好的茶饼一般要研磨一天以上,等到盆中膏状物匀滑细腻后,再加入龙脑等香料和上香米熬成的薄粥,一并揉成茶饼。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来源/网络
费了这么多功夫制成的茶饼,因为有淀粉,样似牛乳,因掺有香料,口味甘香,与之前粥茶法下的咸汤茶味道截然不同。
茶道大师制作的茶饼,价格堪比学区房,宋仁宗时蔡襄制作的“小龙团”一斤售黄金二两,还极难买到,时人称“黄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徽宗时,郑可闻用“银丝水芽”制成“龙团胜雪”,每饼不但售价四万钱,还需要限售摇号。
当时人对于点茶也非常讲究,首先,要将茶饼烤干、锤碎,再用茶碾细细碾成茶末,茶碾越小越好。随后将茶末倒入筛子的茶罗中,筛取细碎茶末放在茶罐中,以备饮用。接着,先将茶盏烤热,这是为了避免开水注入冷茶盏降温影响口感。茶盏烤热后,用长柄小勺茶从茶罐中舀茶末置于盏中,倒入一点开水将茶末调匀,再用长嘴茶壶注水,同时以筷子、长柄勺或是筅(圆形竹刷)搅匀。搅匀之后,再注入更多的水,水的标准是“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初沸之水。
南宋·刘松年《卢仝烹茶图》。来源/网络
最后一步是调茶,须得“先搅动茶膏,渐加击沸,手轻筅重,指绕腕悬”,达到“上下透彻,如酵櫱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直到茶面上银光翻涌,才算是点好了一盏茶。
由于点茶手法太过讲究,是个名副其实的技术活,所以宋朝有钱有闲的人常以“斗茶”为乐,比试高下,规则是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斗茶主要考量茶和水的融合程度,搅动茶水转动,先在茶盏上留下痕迹的算输。茶色纯白,比斗时盛在黑盏中最为明显,所以福建建阳的建窑所出产的黑色茶盏最受当时人的欢迎。苏轼、苏辙兄弟就喜欢跟人斗茶,还专门写过斗茶的诗词。

元明不再讲究泡茶法

到了元朝,随着饮茶群体扩大,国人不太讲究茶道了,毕竟煮茶实在太耗费时间和精力,真不如把茶叶直接用水泡着喝。从那时起,中国人便在采茶后将茶叶焙干,直接在茶壶里沏茶喝,茶叶不再掺淀粉、香料,也不再制饼、碾末。随末茶一起消失的,还有用来制作末茶的一系列复杂茶具,只有装开水的长嘴茶瓶摇身变为茶壶,继续被人们使用。
明代皇帝喜欢泡茶喝,洪武年间,朝廷提倡节俭,下令禁止制作高阶茶饼,由此,散茶基本上一统江湖。既然大家都泡茶喝,那么茶壶的工艺便与时俱进。由于紫砂的透气性适合泡茶,新的茶文化开始流行,从此,紫砂在明代崛起,从皇帝到百姓都喜欢。这种壶也便于携带,文人墨客喜欢,一直流行到如今。
由粥茶、煎茶、点茶到泡茶,小小饮茶方式的转变折射的是古人生活方式的转型。不过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多人坚持用煎茶、点茶等古法饮茶。
元墓壁画:茶道图。来源/网络

结语

其实,茶道就是生活,从一叶茶到一个杯、一张桌,再到一个房间、一座城市、一个国家,茶是融入人类的生活方式。
喝茶这件事,古人把它玩得风生水起,只是如今,人们追求简单和效率,步伐匆匆之间,我们得到了很多,却也失去了很多。
但愿每个人都留一点时光给自己去品茶、去书画、或是做一些讲究的小事,把内心对精致的向往找回来。

参考资料:

1、陆羽《茶经》

2、陈香白《中国茶文化》

3、余悦《中国茶文化从书》

4、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

END
者丨柏舟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臧晓彤、李栋、张斌
排版 | 于嘉夫
(0)

相关推荐

  • 宋朝穿越指南 | 宋代点茶法和现代泡茶有多大不同?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方式也因世易时移而不断演变.唐时煎茶法代替煮茶成为主流.宋时点茶法大为风行,并影响日本.朝鲜半岛茶俗,也随之影响两地茶器的艺术风格. 今人泡茶方式与宋代点茶法大相径庭,具体有什 ...

  • 水丹青

    ​5.水丹青 凤仙在茶席正中坐下,查看席上适才四.五姑娘所用茶粉,但觉不如自己希望的轻细,遂自茶匣中取了一团外层尚封着膏油的完整茶饼,看看标签注明的年份,见是去年所出,便取了沸水注入水钵,徐徐置入茶饼 ...

  • 经典回顾 | 点好一盏茶,方知器暖心肠

    茶器与茶文化之间是互为载体的关系       茶叶发展到宋代,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片茶,片茶即团茶,也是饼茶.一类就是现在的散茶,在当时也称为草茶.叶茶.宋人饮茶是以末茶为主,也就是现代点茶用的茶粉.无 ...

  • 对于嵇康的酒量、司马光的茶品,我深表怀疑

    在蒸馏酒出现和普及之前,大多数酒是酿造酒,度数最高不超过二十度,所以,爱酒人士大可不必过分仰慕刘伶.阮籍和李白,他们喝二锅头也喝不了多少. -- 北大历史系教授 赵冬梅 现代世界的饮料大致可以分为三大 ...

  • 暴力撬白茶饼会对茶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你知道嘛?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四月里,杭城仍是处处百花争艳.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样的春天,除了大自然的热闹,还有尘世的喧嚣. 花朝节,一个传统却最不 ...

  • 喝白茶饼时不能忽视的三个细节,关乎饼茶的口感

    丨本文由百匠茶学院原创 丨首发于今日头条:百匠茶学院 丨作者:林方致 嘉木佳人思二水,江南最喜雨如绒.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随着树上的叶子摇曳飘落,十二月就这样如期而至. 严寒的冬天到来 ...

  • 唐宋茶谈(五)

    唐/宋/茶/谈 (五) 相比唐朝,宋朝的饮茶之法更进一步.宋人们制出如雪如尘的茶末,将其融入于细腻的点茶技艺中,将其带到精彩的斗茶赛上,哼唱着独属宋朝茶文化的韵律. 如今,虽然寻常人的饮茶之法已经不像 ...

  • 胡辣汤的做法和配料 胡辣汤的制作方法

    胡辣汤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传统汤类名吃,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其实这道小吃也可以可以在家里做.胡辣汤里面加入了丰富的材料,有豆腐.鸡蛋.海鲜菇.火腿肠.水发香菇.水发木耳.黄瓜,色彩丰富,好吃好看. 胡 ...

  • 河南老厨师做胡辣汤的3诀窍,麻辣鲜香真过瘾

    河南老厨师教我做胡辣汤的3诀窍,麻辣鲜香真过瘾,你不学吗?亲爱的好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大厨江一舟,今天又到了,给大家分享美食的时刻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一说到胡辣汤,相信很多朋友,第一想到的就是河南胡 ...

  • 跑遍河南13市,终于学到逍遥镇胡辣汤技术...

    跑遍河南13市,终于学到逍遥镇胡辣汤技术,味道属实没毛病

  • 鹏厨分享:河南胡辣汤的制作配方,鲜辣过瘾,营养健康,收藏学习

    鹏厨分享:河南胡辣汤的制作配方,鲜辣过瘾,营养健康,收藏学习

  • 最正宗的河南胡辣汤怎么做呢?

    谢邀!胡辣汤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在家里自己动手做胡辣汤,一般是先把骨头汤(或清水)烧开,放入胡椒等调料调味,然后下牛肉(或者羊肉).面筋等食材,待煮熟后,再把洗面筋的水倒入锅中,烧到汤汁浓稠,再加入粉 ...

  • 家乡的胡辣汤

    家乡的胡辣汤 安民 老家河南的胡辣汤带着儿时的味道.带着生活的记忆,时常在脑海中浮现,是我难以忘怀的家乡滋味. 胡辣汤做起来并不那么考究,但它实惠:吃起来并不那么雅致,但它独特,日子苦的时候吃,富起来 ...

  • 靠一碗胡辣汤默默经营40余年,他的配方和经验免费分享!!

    知名胡辣汤今天给大家透漏一些不同胡辣汤制作配料做法,大家都知道胡辣汤最早出现在宋徽宗年检,经过历史的变革,如今流传广泛的胡辣汤成为平常百姓的家常便饭,胡辣汤有很多功效,被很多人大赞称好,下面就让这么知 ...

  • 为什么河南最正宗的胡辣汤是发源于漯河?

    河南胡辣汤最著名的集中在漯河,被"北舞渡"和"逍遥镇"两大河南胡辣汤发源地夹击,竞争异常激烈,著名的"方中山"受不了竞争压力灰溜溜的关门大吉 ...

  • 为何难寻一碗正宗胡辣汤

    舌尖上的味道,纪录了全国各大地方的特色美食小吃,唯独河南名吃胡辣汤,没有上榜.这令吃货很费解,难道导演喝了一碗假的胡辣汤? 胡辣汤,周口逍遥镇最为正宗,以独特的美味迅速占领了国人的早餐市场.喝一碗胡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