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认为穷人一定道德高尚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穷成了一种道德符号,穷人一定道德高尚,而富人则一定为富不仁,道德低下。当然,现实不一定是这样。有句老话,说的还是不错的,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禀实而知礼义。也就是说,物质生活的丰盈,才是道德的基础。穷人倒是有道德感很强的人,宁肯饿死,绝不做缺德事,但是,因为贫穷而道德低下乃至廉耻全无之辈,也是有的。

我在农场劳动的时候,连队时不时地要举行忆苦思甜大会,会上贫下中农一个一个上台去诉苦。有一天,一位大妈说她也要诉苦,说你们诉的苦,跟她比起来,根本不算苦。她上去一说,大家才发现她原来诉的是她老伴和公婆的苦,她是童养媳出身。连队的队长连忙把她打住,因为他的老伴是标准的老贫农。过去买童养媳的人家,多半是穷人,买来一个劳动力不说,日后圆房,还省了结婚的费用。但是,童养媳的日子,那可真不是人过的。公婆对待日后的儿媳,简直就是虐待,一丁点的慈悲心都没有。

童养媳跟公婆,没有血缘关系,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应该是最深的了吧,这是由于人的动物属性决定的,跟道德尚且无关,但是,过去卖儿卖女的,还不都是父母?卖掉儿女,是为了给儿女找条活路的,其实不多,多半都是为了自己,让自己活下去,或者活得好一点。把亲生女儿卖给富人为婢做妾的,还算是好的,很多人干脆图多卖几个钱,直接把女儿买进妓院。

更有甚者,在明清两代,北京周边的一些地方,进宫做太监,竟然是穷人的一个自愿的选择。把儿子送到专门做手术的地方阉割,还是人道的,有的父亲,为了省这笔钱,竟然自己动手把儿子割了,风险极大,弄不好人就割死了。这样狠心的父亲,也是父亲。

孟子说,人的恻隐之心,是道德的基础,但有些穷人,连对待自己的孩子,都没有恻隐之心,还谈得上什么道德?在这里,生活的贫穷,物质的极度匮乏,是消灭他们恻隐之心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人穷志短,短的不仅是志气,还有道德感。人都有求生的本能,活都活不起了,还讲什么别的呢。

尽管我们说,对于有些人来说,即使改善了境遇,不再贫穷了,道德水准也未必能上得来,毕竟,人的秉性,是有差异的。但是,让穷人有一个过得去的生活,还是改善他们道德状况的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讲教育,再讲移风易俗,再讲文化建设。

正因为如此,就全世界范围而言,人均GDP,尤其是人均收入,或者说,切实的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