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风水鼻祖郭璞预言三百年后中国统一

风水鼻祖郭璞郭璞的堪舆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其所著的《葬书》中。

说到风水,大凡中国人没有不知道其神秘的。这方面的牛人很多,有三国时的相地大师管辂、东晋堪舆鼻祖郭璞、隋代占卜高人萧吉、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宋代相地名流赖文俊、明代风水大师刘基。图慕“水龙”遗嘱葬金山郭璞,是中国古代白事宝典《葬书》的作者,他之所以被视为一代风水宗师,并不是炒作出来的。正是他从之前流行的相地术中单独提取出了“风水”二字,“风水术”才从此深入人心,大行其道。可以说,与孔子的儒家文化一样,郭璞的风水理论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甚至左右了中国古人的思想。及至今天,风水术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据《晋书?郭璞传》载,郭璞是山西闻喜县人。一个山西人是怎么成名于南京的?原来,西晋末年,晋室南渡,郭璞为避战乱和个人发展,也与一大批官宦、大族一样,随晋室到了江东,在建康落了脚。时权臣王导对郭璞很赏识,招其为幕僚。后他又被晋元帝司马睿青睐,任用为著作左郎。再后丧母辞官守孝期满归来,又被王导做大将军的堂兄、后来谋逆反晋的王敦征用。郭璞并不是在南京死的,他的墓又怎么会出现在南京?这背后就有一段故事。这里便来说郭璞在江苏的另一座著名墓穴——镇江郭璞墓。据清刘名芳编《金山志》,“郭公墓,在山之西石簰山。郭璞墓地怎么又在镇江出现,而且现在成了当地旅游看点?曾在镇江府任职的元代诗人萨都刺,对此也感到疑惑,在其《金山》一诗中留下了这样的话:“当年郭璞因何事,来葬江心作浪传?”原来,此处是郭璞生前相中的。郭璞生前曾游历至京口,站在江边山顶,抬眼远眺,山峦起伏,连绵相接。背山而立,面临大江,江风拂面,西来之水闯过金山,势如游龙。耳边林涛阵阵,鸟语花香,郭璞顿觉神清气爽,驻足流连,当即把此当成百年后归宿之宝地。因为图慕镇江金山脚下这条“大水龙”,郭璞便给儿子郭骜预留了话,“我卒,可葬于金山脚下。”风水大师的神奇“水葬”郭璞东渡后,早先本在今南京城北下关区幕府山的“金城”,为王敦做事。后来随王敦去了武昌的幕府,最后就是在那儿被杀的。郭璞是在山西为母亲守丧期满回宁后,被王敦征招到武昌幕府的,之前一直是王导的人。郭璞随征前,就预测此去凶多吉少,便给儿子作了交代,除了指明身后葬地,还告诉了死后下葬的办法:将尸体装殓进棺后,用船运棺至金山寺西南处的江面上,直接把棺材放入江里,其他事别管。还特别嘱咐,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也不要回头看,否则要坏大事。郭璞死后,郭骜等家人前去收尸,一一照办。但棺材刚一入水,突然有惊涛骇浪,冲天而起。郭骜立即背过身去,接着又是如炸雷般的一声巨响,郭骜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惊恐之下,忍不住扭头看了一下。刚才放棺的位置,原来还是一片江水,此时却出现了一个小山头,正在往上长。但郭骜这么一回头,山头立即不长了。此小山,即是今镇江金山塔影湖之侧的云根岛。因为这个意外,现在游人看到的云根岛才很矮,离江面只有几米高。现代有人借此故事,把郭璞下葬方式发扬光大,称他是中国古代正式实行“水葬”的第一人。郭璞葬处又称“龙门”,紧靠江边,连站人祭拜的地方都没有。明代有一位名叫中心叟的日本使者,曾到金山祭拜郭璞。中心叟在《吊郭璞墓》诗中称,“遗音寂寂锁龙门,此日青囊竟不闻,水底有天行日月,墓前无地拜儿孙。”历代都有名士前来金山凭吊郭璞。明万历三十三年巡按御史、曾任顺天府尹的黄吉士,为郭璞立了块墓碑,上刻“晋赠弘农太守郭璞之墓”,此碑至今尚存。郭璞虽然葬在水边,但其墓过去却从未被水淹没过,这真是一大奇事。清刘名芳编《金山志》因此有这样的文字记载,“相传郭璞葬此,有石碣,虽江水泛滥,不没。”“父作子笑,子作父笑”宋张蕴《金山诗》中亦称,“江心台殿渺空云,夜月鱼龙影不分,八十老僧相引说,潮痕不上郭公坟。”郭璞墓葬金山脚下的故事,很显然,是一种传说。而传说,还不仅仅这一个版本。

郭璞死后,晋室念其大义,在追赠他为“弘农太守”时,晋明帝司马绍又封其子郭骜为“临贺太守”,也算是对郭璞的一种补偿。郭璞与郭骜,是一对很有意思的父子,两人老唱反调。处处不遂郭璞心愿。在如何处理自己后事一事上,郭璞原意是想葬在金山腰上高爽处,但想到郭骜平时老与自己作对,才有意说了反话,“我卒,可葬于金山脚下”,估计郭骜会反其意而行之。可郭骜这回偏偏不与郭璞作对了。正处丧父悲伤中的郭骜,想想自己以前老与父亲“过不去”,心里内疚。这最后一回,一定要听父亲的话,真的把郭璞葬到四周全是水的金山脚下。明人郑瑄曾对此发表过评论。《昨非庵日纂?郭璞墓》,原文是这样的——郭璞生平不取信于其子,凡郭公要向西,其子必向东,故郭公看金山风水,谓其子曰:“我卒,可葬于金山脚下。”意葬于脚,彼必葬于巅也。郭公卒后,其子悔向所作之非,必遵父言为是,竟葬于金山脚下,遂为凶地。故当时有“父作子笑,子作父笑,若要不笑,须是龙叫”之嘲。噫!以璞之术,尚不能自为身谋乎?东汉光武帝刘秀葬黄河底秘闻说到郭璞父子的故事,东汉光武帝刘秀,他和儿子刘庄,也是这样的一对父子。刘秀称帝于公元25年,都洛阳,东汉开始。刘秀死后葬于河南省孟津县附近的原陵,当地俗称“刘秀坟”。此处在邙山之北,离黄河不远。一般人看来,订阅号红阳遁甲法术,此处并非皇家风水宝地,刘秀为何却要葬在风水理论中土壤贫瘠的“凶地”——黄河边上?这里便有一段与郭璞下葬十分相似的秘闻。刘秀的儿子叫刘庄,是个糊涂蛋,既不省心,也不听话。平时你说东他说西,你说行他说不行,反正总与刘秀对着干。刘秀为此很伤脑筋,本想在风水宝地北邙山上营建寿宫,但恐难遂愿。有一次自叹,就是在邙山建了寿宫,可死后谁知道儿子会不会让自己如愿葬进去啊,说不定葬到黄河滩上呢。临终前,刘秀有意说了反话,称自己命中缺水,死后应该葬在黄河底下。刘秀要死了,刘庄才知道听话,当即把头磕,答应了刘秀的“要求”。刘秀气得顿时翻白眼,一口气上不来,死了。至于为何现在原陵未在黄河底,据说刘庄当时为在河底建陵犯愁,最后还是河神显灵,让黄河北改道,现出一块沙滩,遂了刘庄葬父于黄河底的“孝心”。郭璞为人相地“葬龙角”郭璞嘱葬自己的传说,确实充满了传奇和神秘色彩。郭璞将自己葬在水边,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先例的。之前,母亲病死后,郭璞从南京奔丧山西老家,亲自给母亲找了一块墓穴。此穴便在水边,距离河岸不到百米。常人看了都说不好,一发大水坟便会被淹掉,这可是风水大忌。郭璞却敢葬,预言水必退去。若干年后,河水果然改道了,郭母墓四周都成了桑田。郭璞占卜本事,在当时是无人不晓的,王导宅基在今南京秦淮河边乌衣巷一带,当时便曾问过郭璞吉凶。连当朝的皇帝司马绍对其都深信不疑。郭璞“葬压龙角”赢天子的故事就是一例。

听说郭璞给人相墓非常灵验,司马绍便微服私访,看看事情真假。应该在南京郊区吧,有一户人家的墓地葬在“龙角”上。所谓“龙角”当在帝王陵区的边上,沾上了皇家的“龙脉”风水,故称“葬龙角”。“葬龙角”是一个风水大忌,皇家风水都想沾,岂不是想造反,图谋当天子?所以过去葬书上有“葬压龙角,其棺必斫”的说法。当年,唐高宗李治的宰相郝处俊,死后“葬龙角”,后来便被女皇武则天给掘毁了,遭扬骨之祸。所以,“龙角”是块凶地。司马绍便问主人,“你家人为何要埋葬在龙角上呢,这可是要满门抄斩的啊?”此墓地正是请郭璞相中的,主人说,“这是郭璞告诉我的,他说葬在龙角上,不出三年,便会出现天子。”司马绍惊讶了,这还了得,追问道:“出天子?”主人急忙解释,“不是我家会出天子,是迎来天子到这里来问话!”,这正应了郭璞的断语。司马绍暗自佩服,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郭璞这位高人。好让他为自己选择一处吉穴,以在地下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后来郭璞给他相墓与否不得而知。算准了自己的死期郭璞到底怎么被杀的啊?王敦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女婿,有功于晋室,但却有强烈的政治野心,一直有意纂逆自立。但他对起事的信心又显不足,所以在病重快死时,才匆忙发兵打京城。王敦即将动手逆乱前,问郭璞结果会怎么样。郭璞装模作样一通,得到答案是“无成”。王敦之前就怀疑郭璞与自己不一心,这回又见他算出了“凶卦”,心里很不高兴,带着一脸怒气说,“郭璞你再给我算算,我的年寿几何?”郭璞说,“联系前一卦,如果你起兵,就会有祸过,如果呆在武昌,寿命则长不可测。”这话说得很明白,潜台词是警告王敦不要与朝廷作对。王敦这下更生气,怒问郭璞,“你知道你能活多大?”郭璞很从容能说,“我的命,就在今天正午时结束。”旋即,王敦真的将郭璞逮捕,送到一个叫南冈的地方砍了头。郭璞占卜本领确实神奇。他在被王敦手下带出时,郭璞问行刑的地点,得知在南冈后,郭璞说,一定是在双柏树下。到那后,郭璞又说,这树上还有一个大喜鹊窝。前来的人不信,找了半天,果然在茂密的树叶丛中找到了。更出奇的是,行刑的刽子手都是郭璞之前算到的,连自己的送老衣裤,都早托给了此人。当年,郭璞刚到建康时,曾路过位于今南京城南长干里的越城。时碰到了一个人,郭璞喊出了他的姓名,并把一身衣裤送给了他。但这人却不认识郭璞,当时推辞不收。郭璞说,你收下就是了,以后你会明白的。这个刽子手,原来就是当年郭璞在越城碰到的人。你说奇不奇?郭璞之前还算出,将来在背后害他的人,是“山宗”。后来,果真是一个姓崇的人到王敦那里诬陷他。预言三百年后中国统一郭璞死时年仅49岁。或许,能准确地算出自己的死法、死期,这是郭璞一生最准确的一次占卜,但后世人却不能喝彩,此事留下的是一串惋惜!《晋书》所记郭璞之死的真实性,还是受到现代人怀疑的。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知道,反对王敦造反,郭璞是早有准备的。大将温峤、中书监庾亮,之前都曾请郭璞占卜过,如果讨伐王敦结果会怎么样。郭璞当时毕竟还在王敦手下做事,说得含糊其词。温、庾二人又让郭璞算自己的吉凶,郭璞这回说得很干脆,“大吉”。这是郭璞换个方式回答前一个占卜结果,间接劝朝廷讨伐逆臣。郭璞不只算出自己的被害日期,还预言出,东晋之后中国还要分裂,江东有三百年“王气”,此后将会重新统一。郭璞的预言一直为后世记着。据《资治通鉴?陈纪十》载,公元581年,隋军进攻南陈,兵临江边,随晋王杨广南征的宰相高颎与内史侍郎薛道衡有这样的问题高:“今兹大举,江东必可克乎?”薛:“克之,尝闻郭璞有言,江东分王三百年,复与中国合。”从东晋元帝司马睿于公元314年据江东另立起,经宋、齐、梁、陈四朝,到隋于公元589年灭掉南陈,统一全国,期间历275年。中国长期分裂状态未到三百年就统一了,比郭璞的预言还提前了25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