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原创|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文/欢爸
时间/2021-03-17 02:58
【引言】对个话而已么,美国政府真是铆足了劲,做了这么多的铺垫,很正式、很规范,很有美国范儿实足、美国味儿实足。白等那句话咋说的来着:美国回来了。只可惜他们没搞懂一个事实,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开篇词: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世界真奇妙,常被吓一跳。
上午,看到美国驻港澳总领馆关闭的消息,点进去细看才知道是因为领馆有人感染新冠的原因而临时关闭。
新闻往往喜欢这么拿标题作秀吸引眼球,本来很简单的一句话新闻,变成了让人觉得似乎香港又发生了啥大事情。
这样的新闻多少有些不厚道,还容易无事生非,引发不必要的紧张,若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还会平添乱象,必须差评。
香港平安无事,缅甸却出了大事。
略去过程,只说结果,在缅中企被打砸抢烧,人员、物资等,损失巨大。
好好的咋就被打砸抢烧了呢,当然是无风不起浪。
香港消停了,乱港的那群职业颜色革命者,却没了用武之地,虽然有背后老板照发工资,也不能就那么闲养着,让他们吃白食,于是,移师泰国、缅甸。
前些日子,泰国新闻里就提到,泰国有些小异动,也是这伙子人干的,新闻报道里还特地指出这批人被怀疑来自台湾。
自从所谓的缅军政变,昂山素季被软禁,一个多月来,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暗流不止,早就预示着要打破表面的平静。
这些职业颜色革命者的最大特长,就是破坏、破坏、再破坏,混乱、混乱、更混乱,除此之外,别无长处。
恶犬有狗粮,必然生灾殃。
菲律宾外长洛钦在3月12日的一次电话会议上的视频讲话,强烈谴责、抨击、揭露,西方势力才是制造缅甸动乱的根源。
长此以往,缅甸不仅会成为第N个乌克兰,更有可能成为第N个叙利亚。
经济遭到重创,社会长期陷入党派矛盾、军政冲突、族群纷争之中,其后果也是可以预见的。
足见,一个国家的稳定是何等重要。
昨日看到一篇解读颜色革命不是革命的网文,想着找来分享一下,却忘了哪里看到的了,好在这不是今天想聊的重点。
我们往往是看到后果之后才有危机感,平时却没有危机意识。
中资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各种相关的法律、商务、金融,甚至包括舆论、安保、危机应对等相关的指导、支撑和服务,也要有所规划和提升,这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而这些是团队、是政府,甚至是国家在外交、商务、军事等各个层面,需要做综合考量的,网络时代了,不能抱着试试看、碰运气的想法走出去。
碰运气,对于投资规模小的企业,还好说,折就折了。
对于大规模的战略投资,则必须做好风险预测、预警、评估和防范。
有些风险,不是一个团队、一个企业,所能具备抗风险能力的。
要做到这些,是需要团队,甚至需要顶层设计的。
“一带一路”走出国门的中资企业,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看看《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就可以料想其中的艰难险阻。
复兴之路不平坦,太多的鬼魅魍魉跳出来阻挠我们的崛起。
百年变局之中,也有更多的机遇,留给各路英豪施展才华。
该来的总会来,躲是躲不掉的,必须勇于面对、勇于担当。
明天就是中美高层2+2战略对话的日子了,正日子前的热场也是很有看点。
【环球时报消息】16日,日美两国外长与防长“2+2会谈”在东京召开。双方集中围绕中国展开讨论,更是在共同声明中罕见“点名批评”中国。对此,有中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美日共同声明“点名中国”更清晰的表明美国希望联合其盟友在亚太地区打压中国的意图,也不排除美国试图为中美即将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会谈制造筹码。
这就叫,主子发指令,恶犬打头阵,“围殴”中国,盟国优先。
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防长奥斯汀这一圈游说下来,对于东亚、东南亚到南亚,有种要重返与中国对抗之路的赶脚,这条路,早在当年美国挑唆菲律宾制造南海仲裁案的时候,就已经被证明是走不通的了。
除了日韩这些固定给美国交保护费的国家,其它的东南亚各国早就看明白了,跟着美国混,害人害己,没啥意思。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的比较直白,中美之间站队,我们承受不来。
如果说,去年的夏威夷会晤,已经是特朗普政府执政的最后一年,可能是导致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会谈中表现激进、不顾后果的原因。
但今年是拜登政府执政的第一年,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高层会晤,拖了这么久,还带着这么大的情绪,很不正常,也很不应该,少了些战略底气,过于怒形于色了。
对个话而已么,美国政府真是铆足了劲,做了这么多的铺垫,很正式、很规范,很有美国范儿实足、美国味儿实足。
白等那句话咋说的来着:美国回来了。
只可惜他们没搞懂一个事实,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继续,吃瓜、看戏...
【荐读(独立思考再做判断)】
《图文|滕建群:打砸缅甸中企并不简单 ,美带头围堵中国“走出去战略”》(滕建群)
《缅甸事件的警示:中国如何保护海外发展利益?》(李光满冰点时评)
《美驻联合国大使访台被迫取消内幕曝光:解放军出手拒阻成功!》(新华裔)
作者相关文章:
养成阅读后,点“在看”、点赞的好习惯,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