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桥古村
竹桥古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北距龙虎山景区30千米、南接大觉山景区40千米,济南-广州高速公路、抚州-吉安高速公路和206、316国道穿境而过。竹桥古村面积约2.8平方千米,始建于元末明初。
竹桥古村是一个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保存有明清时期风格、格局比较完整、赣派建筑成片的古建筑150余个, 以及古祠堂100余座、明代牌坊8座、清代牌坊30余座、古民居1万余幢。
2010年,村桥古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8年1月3日,竹桥古村正式跨入4A景区行列。
发展历史
五代南唐时(961年),唐代吏部尚书余褐的长子、福建人余克忠被封为敦武校尉 ,驻扎在江西上幕镇,后来,余克忠又把家眷从福建绍武兰田迁到了金溪。到了元代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余克中第13代孙余文隆带着家眷四处奔波,希望可以找个安定的地方落脚。偶然经过祝乔,便在祝乔安了家,后人尊余克忠为竹桥余氏始祖。
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余氏家族人丁兴旺,余氏后人余恒在当时主持修整家谱时,建议用祝乔的谐音,将村子的名字改成竹桥。此想法一是为了纪念村前那座几百年历史的竹桥,二是为了寄希望于余氏后人要像竹子一样,刚正虚心。余恒的提议在当时得到村里人的认同,于是新的村名竹桥就沿用。
几百年来,余氏后人做官的不多,经商的却不少,这些经商的余氏后人们,谨记祖先"做人要以德为本"的训导。竹桥古村还有200多户人家,近千人,且一直维持着单一的姓氏--余姓。
折叠编辑本段建筑格局
竹桥古村形似一柄巨扇,存有109幢明清建筑,其中明代祠堂1幢,明代民居8幢,其余为清代建筑,均为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山字墙有防火防风的实用功能。民居多为上下两堂,仅有一幢明代所建民居分上下四堂。厅堂居中,左右为卧室,中间是一方天井,上露天光,厅堂采光全赖于此。下为石砌的泄水池,天井四周檐水如四柱珠帘流入池中,随即排出而不四溢。明代及清初住宅大门开在东侧,其他宅第的大门则开在正中。门楣、屋檐、雨檐及屋内墙壁、门柱、窗棂、柱磉、坊头、揎板、天花板等多有雕绘装饰。
竹桥古村分布着一条古驿道、两处雕版印刷遗址、三口古井、三个晒场、四座门楼、五座祠堂、六条街道、八方水塘。保存完好的十家弄和八家弄建筑群组、六座祠堂以及养正山房、公和堂、怀仁书院、赐福庙等古建筑物集合成为封建社会农商并重的人文历史信息标本。
竹桥村建筑群中有三组建筑群,一为"文林第",一为"十家弄",一为"八家弄"。建筑群中均设有三门,即总门、巷门、大门,各有并排四栋或三栋式样相同的房屋由耳门相通。
竹桥古村有总门楼远案崇麓岭,近案黄婆岗,始建于元末明初,为风水师廖禹先生后人所定,总门楼前有"品"字形排列,而周围都有石栏杆围成的多边形古井三口,寓意喝了这"品"字井的井水,不管是为人、为学、经商都要讲究品德,户近两百,从超千丁,村内有水塘七方,全由石块砌成,中间为一月塘,形成七星伴月之象,俯瞰全村,形似一柄巨扇。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景点
七星伴月塘
七星伴月塘,是位于竹桥古村西侧的一口水塘,全部由石块砌成的,全村总共有八方这样的水塘,七星伴月塘构成了古村先进完善的排水系统。
品字三井
品字三井位于村口不远处,三口水井分别修于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并呈品字排列。井周饰有多边形石栏杆,外圆内方,形似铜钱,寓意是金钱如流水,没有钱不行,但千金散尽还复来,唯有人品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总门楼,位于竹桥古村西侧入口处,建于明朝初年,相传为著名风水师廖瑀先生后人定的方向。门楼在咸丰和道光年间被毁过两次,后于道光二年(1822年)遵照原貌重修。
总门楼
总门楼,位于竹桥古村西侧入口处,始建于明朝初年,相传为著名风水师廖瑀先生后人定的方向。现址于道光二年(1822年)遵照原貌重修。
上门楼
上门楼,位于竹桥古村中心,也叫谏草传芳门楼,是为了纪念南宋先贤余昌言,相传他在任时曾多次上书为民请命,并被皇帝采纳,后人视为荣耀便将这四字刻在门楼上。
文隆公祠
文隆公祠,位于竹桥古村西侧,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现上下堂已倒塌,只有中堂尚存,村东的镇川公祠与其他祠堂不同,两侧为"培兰"、"植桂"门,"培兰"、"植桂"意即培植人才,里面为竹桥人延师教子之所在。两边建有裙屋,三栋一排,连成一体,建筑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内有大小10个天井,其结构之复杂可见一斑。祠堂前一块空地,面积约300余平方米,对面一门洞开,直达花园,门楣上石刻"对云"二字,上下落款为"乾隆丁丑年"、"曹秀先书"。
养正山房
养正山房,位于竹桥古村东南侧、仲和公祠右侧,村中第二处雕版印刷遗址,进门为一大庭院,上堂及后堂为印书之所,乾嘉时期书板盈架,直到解放初期保留的刻版才焚之于尽。在康乾时期竹桥就有人在全国做卖书生意,余德昭在北京开书肆,收罗古籍,兼理金溪嘉会试馆中,其家谱有明确记载。后来余仰峰又回乡里自开印书房,"刊书牌置局于里门,昼则躬耕于南亩,暮则肆力于书局。以刻书鬻书为业。
苍岚山房
苍岚山房,位于竹桥古村东北侧,是竹桥的大房书院,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是培育村中学子的学堂,又是雕版印刷作坊。
芋头胖子土胚房
芋头胖子土胚房位于竹桥古村正南、中门楼东侧、步云公祠西侧,该建筑是明嘉靖早期村中一位财主所有,芋头胖子是这位财主的绰号。
步云公祠
步云公祠位于竹桥古村南侧,是村中保存最好的一个祠堂,民国初期,红军军长周建屏当时曾在此作为召开扩大红军大会的会堂。
大夫第建筑群
大夫第建筑群位于竹桥古村北侧,为一幢四栋连体古建筑群,由竹桥村余钟祥所建,始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竣工于道光八年(1828年),该建筑群格局完整,设有专供晒养银钱的"晒银楼"。
折叠编辑本段开发建设
折叠基础建设
2006年,金溪县启动了竹桥古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抢救、修缮、复原了品字三井、文隆公祠、镇川公祠等30余处古建筑和10余处珍贵文物,拆除了多处"插花"式建筑,修通了进村水泥路。
2017年,金溪县推进竹桥古村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竹桥古村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是竹桥古村创建国家4A级景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位于双塘镇竹桥古村门楼边。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总用地面积20496平方米,包括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集散广场及服务配套设施。其中景观面积18856平方米,停车位248个,集散广场可容纳3000人。
2019年5月23日,金溪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咸富调度下李至竹桥古村旅游公路建设。
折叠荣誉表彰
2009年,竹桥古村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2010年,竹桥古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6年,第六届全国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发布了《最美古村落》公益榜单,江西省有8个古村落入选。竹桥古村榜上有名;12月26日,竹桥古村被江西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2016年市级乡村旅游点。
2017年5月,竹桥古村景区入选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7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 12月28日,竹桥古村通过国家创4A景区验收。
2018年1月3日,竹桥古村正式跨入4A景区行列。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折叠耕读文化
竹桥古村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雕版印刷,为金溪书的发祥地和主要承印地,村内保存着古雕版印刷作坊遗址两处,《三字经》、《百家姓》、《四书集注》等雕版数十套。在古村,可直接印刷装订线装古籍。
竹桥古村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涵盖了考古、社会学、人类学、人文学、民俗学。
折叠名人文化
金溪县61个立传人物,竹桥村占了3人;250个著书立说的学者,竹桥村也有3人;194名革命烈士,竹桥有2名;新中国成立后至1985年的11名县团级干部中,竹桥又有2人。
竹桥村有重商传统,弃农经商,竹桥村长期从事商业贸易的生意人经商致富后,大多向朝廷捐款,热心村中的公益事业,如修祠、建庙、修砌道路、捐资办学等。其代表人物是清朝时期的余为霖、余壁恒、余钟祥等。
余钟祥发财后在湖南曾市创建了一条商业街,在浒湾镇书铺街创办了余大文堂刻书房,还在竹桥村建起十家弄和镇川公祠。
余为霖,康熙时任山东齐东(今邹城市)知县,任期抗旱救灾革除弊政,治声大振。后归养老母,亦勤于读书著述,著有《石松堂集》等。
余壁恒,幼有才名,师徒李绂(临川文化名人),但久考不中,教书40余年,学生多考中为官,壁恒到73岁时,犹和诸生共应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乡试,后受聘于省城南昌朱氏书馆授课,卒于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