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秋拍】逸庐:扇里扇外的风雅
“逸庐”两字原是伊秉绶后人尹立勋所书横额,因爱其渊雅拙厚,朝夕与对,以之为室名。逸庐自2015年在中国嘉德首次推出专场以来,备受各界藏家关注。是值中国嘉德乔迁之喜,逸庐主人与中国嘉德经过两年的悉心准备,再次推出文房古器专场。本次专场以明代铜炉、玉成窑紫砂、文人折扇三个门类为主,兼及饶有韵味的案头雅玩。
逸庐——古器雅集
拍卖时间:12月21日(周四)晚上8:30
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A厅
春服既成,风乎舞雩,或踽踽于长廊水榭,或相将于濠濮石梁。雅扇轻摇,交相鉴赏。每当一言中肯,会心微笑,益觉其秀在骨,其清在神,弗待烹云煮雪,已不禁两腋生风,如品佳茗矣。
这是《蕉窗话扇》中描述的一个场景,说的是文人们在园林中雅集游玩,谈艺论道,而手中的一把扇子显然成为焦点。这应该要是一柄折扇,扇面书画辉映,扇骨雕工精绝,在轻轻打开的那一瞬间,众人的注意力立马集中起来,交头品评,如沐清风,茶都还没煮好,众人已然陶醉其中。
一柄扇子的魔力,正是从这场明清文人的经典雅集中,逐渐蔓延开来。在古代,一把竹椅,一片树荫以及一件不整的衣衫,就是纳凉的基本装备,此时扇子的重要实际功用不言而喻,而古人们尚且用心制作,留心赏玩,为的无非是给心中也留下一隅无上的清凉;在风扇空调都已经难以抵挡这个星球日益炎热的夏季的今天,古老的扇子自然不会再被委以如此光荣的重任,此时,关在空调房间里静静欣赏那柄被文人们深爱了上千年的扇子,就成为一件更为简单纯粹的事了。
5019
清咸丰蔡照竹刻行书扇骨
L:32.2cm
RMB100,000-200,000
扇骨以玉竹制成,呈赭黄色,马蹬方头。一侧上板有阴刻行书款识:「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丁巳闰夏,蔡容庄刻。」另一侧上板阴刻行书铭:「非读书不能入圣贤之域,非积德不能生聪慧之儿。芝堂四兄大雅正之。」镌刻用刀爽健清隽,字画线条底子铲静平整,结体、法度、气韵均佳,体现出蔡容庄书法艺术与雕刻技艺的精湛融合。丁巳年为1857年,此件正值蔡氏盛年。
蔡照(1821-?),原名照初,字容庄,清咸同年间浙江萧山人,以刻竹闻名,其刻扇技艺在当时颇负盛名。《涤山笔记》称:「任渭长以画名海内,所绘《列仙酒牌》、《于越先贤传》、《剑侠传》,笔法精细,非庸工所能办。」而容庄为之「奇巧工细,有观止之叹」。所做扇骨花卉、山水、人物咸备,亦均由渭长落墨,容庄奏刀。
扇子的使用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代以上,经过羽扇、纨扇、折扇等不同发展阶段,少说也有两千多年;但要到了明永乐年间之后,折扇这种最经典、最常见也最长寿的扇子形式,才真正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家画扇、名工刻扇,题材多变,手段繁复,扇面、扇骨的材质与形式也渐次丰富,都说文人多事,扇子便是典型一例,事儿一多,可玩味的东西自然也就多,欣赏一柄扇子,变成一件很立体的事情——扇子的审美系统在此过程中悄然建立。
文人制扇,书扇、画扇是必备技能,折扇上作画,明代文人是始作俑者。故宫“烟云宝笈”为乾隆时期内府所藏元明两代书画扇三百柄,明代名家作品也占大部。到了清代民国,书扇画扇在艺术家的生活中就跟吃饭一样稀松平常,有时不仅是艺术的需要,更是日常应酬交际的需要。
欣赏扇面与欣赏书画无异,此事不难理解,尤可注意者,乃文人趣味对扇骨艺术的影响。
5032
明芝麻竹制和尚头扇骨
L:32.8cm
RMB 50,000-80,000
折扇以芝麻竹为骨,小圆头式,又称「和尚头」。色泽乌亮,间有深黄色丝状纹理,经年盘玩光亮润泽。芝麻竹质地坚硬细密,且有天成纹理,质朴自然,制者以此制作扇骨不忍多作雕琢,取其天然。以芝麻竹制扇主要是在清中期以前,此后因环境、气候等因素,芝麻竹逐渐绝迹。因其天然难得,文人争相寻之,并以有芝麻竹扇骨者贵。此件开肩处较高,上板阔而浑厚,板面微外鼓,下板细直,整体修长,比例匀称,和尚头两侧镶嵌象牙作护片,配牛角扇钉,用材精心,颇见匠心意趣,非名手巧匠不可为之。参阅故宫博物馆院藏成扇匠心巧思专题仅录一件芝麻竹股,可见其稀少。
此件为书画成扇,正面写一丛水墨水仙图,并「车书」题记及篆书印。车书,字眉史,号眉子,又号陆沈子、耐辱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光绪十五年恩科举人。工书,善篆刻,尤善花卉,师赵之谦。
背面为张嘉禄行书题记,落阳文篆书「肖葊」印款。此书作如行云流水,有欧阳询书法之神韵。张嘉禄(1846-1900年),字肖庵、肖葊、受百,浙江宁波鄞县人。光绪二年举人,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善著书立说,著有《困学纪闻补注》《寸草卢奏言》等,其子张寿镛为民国教育家、藏书家。
明代以刻竹制扇而留名后世者颇不乏其人,《秋园杂佩》《陶庵梦忆》均有谈及宣德、弘治年间的马勋、李昭善制扇,竹刻名家濮仲谦,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一家三代也均善于刻扇骨。然从传世作品观之,明代的扇骨基本还是以素工居多,也最为动人,湘妃竹、斑竹、紫檀、红木、乌木、鸡翅木乃至象牙等各种材质在当时均已普遍使用。本次所呈现的两柄明代芝麻竹扇骨,质地坚实,包浆莹润,扇骨黝黑发亮,芝麻纹色呈金黄,绵密细腻,具有一种难得的沉静内敛之美。其中一扇扇面为清人车书、张嘉禄二人为友人所画白描水仙及泥金书法扇面,可见此扇骨之流传有序。因芝麻竹历来名贵,传说至民国前原材已绝,至今当然更加难得,前人惜物之心实不难领会。
5034
清湘妃竹扇骨
L:36cm
RMB100,000-200,000
扇骨以湘妃竹制,庙门肩,古方扇型,牛角扇钉,扇骨修长而雅致,平素无雕饰。扇骨整体呈现蜡黄色,竹表有天然形成的年轮状赭色竹斑,斑驳自然。竹斑作圆形,边缘有不规则齿状纹,大小交错,疏密有致,既如未干巾的泪痕点点,又犹如墨滴纸上瞬间而成的晕染效果,或聚或散,颇富水墨意蕴,文气十足。扇骨大骨包浆莹润,小骨为赭红色,整体色泽古雅,斑点多且纹理清晰,实为文人折扇之上品。
湘妃竹又称「斑竹」「泪竹」「湘竹」等,清代陈鼎《竹谱》称之为「潇湘竹」、「泪痕竹」。《述异记》载娥皇、女英因在湘江岸哭祭去世的舜,而泪洒竹上成斑,故有此名。以湘妃竹制扇自古有之,金章宗完颜璟题扇词《蝶恋花·几股湘江龙骨瘦》写到:「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查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杯中透。忽听传宣须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金章宗独取湘江湘妃竹造扇,湘妃故事已为扇平添风韵,又用「龙骨」形容湘竹的样子,足以想见其精美华贵。
另如专题中的湘妃竹扇骨也是经典名品。此扇花色大如指头,色如仙芝,疏密得宜,蜡色地洁净无暇,尤显花色滃晕之灵活,无需雕刻已然夺人心魄,流传至今古色盎然,浑身散发出来的都是岁月的柔和气息。这种对原材料天然质地的运用与欣赏,与明代家具文化似乎可以相互照应,而这,显然都是文人“素雅”理念的使然。文人爱竹,故扇骨以竹制为最多。盖竹子韧性佳,质地紧,适合雕刻,经过长期的把玩后色泽如黄玉鹅油,别具一番趣味。
5033
清咸丰蔡照乌木刻摹古器铭扇骨
L:32cm
RMB100,000-200,000
扇骨以乌木制成,两侧上板以阴文摹刻周散氏盘铭,线条婉转流畅,结字古拙,章法严谨。两侧各有落款,一面为楷书阴刻「周散氏盘铭」;另一面阴刻行书「曼书一兄大人属正,己未秋八月任淇临,客庄刻。」所有刻文均泥金为饰,衬以乌木之深沉墨色,犹如先秦铜器之「错金」效果,与铜器铭文的厚重、古朴、沧桑的艺术面貌相合。
此件书铭者任淇为晚清海上画派画家任熊之族叔,工书法,精篆刻、金石,并通竹、木,此铭书写笔法娴熟,神韵俱备,非若有金石功底与文气修养而不能为,加之蔡照的雕刻精工,文、书、刻、饰并举,实为扇骨雕刻之上品。咸丰己未年为1859年,正值蔡容庄盛年,技艺已趋成熟,眼力正佳,故能有此精湛之作。
扇轴的形式亦渐次多样,方头、小米头、花式头、瓶式头、马齿头、茄头、葫芦头、梅花头、垂露头、雁首头、鱼尾头等不一而足,可见的是精工,体现的是巧思,品味的是优雅。
清季民国,金石艺术大发展,文人操刀刻石、刻竹成为普遍现象,刻扇或为善书画、精篆刻者亲力为之,或为竹刻名家与书画名家相互合作,题材以书画、钟鼎款识、瓦当货泉、旧拓墨迹等为尚,熔金石、书画、文学、艺术于一炉,其趣在神,隽永在味,总而言之均为文人之事,扇骨的雕刻艺术由此登峰造极。
5020
乙亥1935年支慈庵竹刻摹古泉币扇骨
L:34.3cm
RMB100,000-200,000
扇骨为玉竹质,摹刻古泉币,布置工整,错落有致。以薄地阳刻与阴线刻手法为之,减地处或光素、或作糙地,于泉币残缺锈蚀处极意经营,古趣盎然。两面皆作阴刻楷书题识,一面为:「金石文字小品,乙亥六月松窗记。」并阴刻方形篆书印款:「里堂」。另一面为:「星孙六兄清赏,慈厂刻。」椭圆阳文篆书印:「支」。
这件扇骨为典型以金石入竹刻的作品,其题材为清末流行开来的「百岁图」,或称「锦灰堆」「八破图」等,将书画、金石拓片、古籍元素集合一体,是文人尚古念旧、凸显文人墨戏与美好寓意的综合体现。
上款人潘星孙,民国时期金融家,曾任天津盐业银行行长,著名的成扇收藏家。
支慈庵(1904-1974年),名谦,字子安,号慈庵、南村,别署染香馆主。江苏吴县(今属苏州)人,后居上海。擅长篆刻,能书画。刻竹精于多种雕法而多作留青,为海派竹刻一代宗师。
于小小扇边上雕刻作品,自然要求刀工精妙入神,然若刻者无相当的文化艺术修养,其趣味必不能高雅;若雕刻金石文字、名家书画,则更需刻者能充分领会笔墨的精神要旨,一笔一画的呈现,全赖修为。文人的直接参与,对此有根本性的推动。西泠八家中的蒋仁、黄易、奚冈、陈鸿寿,稍晚的吴让之、赵之谦、胡菊邻等均为篆刻史上之大家,据记载其人亦均能刻竹。而此次推出的杨龙石所刻扇骨,便属此中极佳案例。杨龙石为清代篆刻名家,张廷济为金石收藏大家,此扇扇骨由杨龙石摹刻张氏所藏泉范及青铜铭文并题跋,刀痕深且圆,以竹之清雅展现金石文字之古雅,可谓形神皆备。文人刻扇,多为遣兴,但正是在这种玩的心态中,才能诞生出所谓的文人艺术。
5035
清道光杨澥张廷济竹雕摹古器铭古泉币扇骨
L:32cm
RMB100,000-200,000
此扇骨以玉竹(水磨竹骨)制成,扇骨两面均有雕刻。一面以减地阳刻的手法摹刻铜敦金文,并有张廷济书、杨澥雕刻楷书题记:「此敦乃周武王时作,昔为顾炎武公藏器,辛子、辛亥、壬子两日省文也。古器往往有之,道光庚子叔未张廷济书。」钤印为篆书阳文「龙石」。另一面摹刻汉「大泉十五」货币二影,下同为张廷济书文、杨澥刻楷书题记:「古泉铜范凹文少,此虽得半亦足宝,叶东卿与刘燕庭皆有凹文全模型,余藏泉范十有五,凹者缺焉,今乃补,不求凸,并不求全,虚中守残宜长年。」
张廷济(1768-1848年),原名汝霖,字顺安,号叔未,晚号眉寿老人,室名八砖精舍,浙江嘉兴人,为嘉庆三年解元,是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书画家。他精金石考据之学,收藏鼎彝、碑版书画甚丰。从此扇骨题记可看出,张廷济在金石方面的收藏与研究,他与同时代的叶东卿、刘喜海(燕庭)等金石藏家在交往、互动中探讨金石的情况,也普遍见证了晚清文人尚古、玩古之风。
杨澥(1781-1850年),字竹唐,号龙石,或作聋石,又号石公、聋公、野航子等。清代苏州吴江人。善刻印、制砚,尤精竹刻,精于金石考据之学。他的竹刻作品,充满金石之气,风格厚古,苍劲潇洒,常以篆印刀法入竹刻,风格别致,被称作「江南第一名手」,是清代嘉道年间的一代刻竹名家。上海博物馆藏有其竹刻《梅花》扇骨一柄,为其经典之作。
此扇骨,为张廷济、杨澥通力合作而成,二者共同的金石之趣与文化修养相得益彰,张氏之精于考证,杨氏之专于雕刻,用刀如虫蚀木,苍茫浑厚,称其为名家名作,实至名归。
更为常见的是由文人书稿、画稿,竹刻家再将之刻于扇骨。在与文人的交往中,名工巧匠亦得以进一步提升其艺术的品位。清中后期的竹刻名家蔡容庄善刻画本,其人能篆隶,好治印,曾刻任渭长《列仙酒牌》《剑侠传》等,“奇巧工细,有观止之叹”,所作扇骨数以百计,花卉、山水、人物皆有,画亦为任渭长落墨。观本专题所呈现三柄蔡氏扇骨作品,有摹刻金石家僧六舟砖文者,有刻散氏盘金文者,有为友人刻诗文警句行书者,刀法细腻,尤见笔墨,其人对诸体书法之修养亦借此可知,确为高手。其中乌木刻散氏盘金文扇骨,文字以金漆填地,光彩照人。另有一扇扇骨为近代竹刻名家支慈庵与金石家褚德彝合作。支氏于民国年间曾拜金石书画大家赵叔儒、吴湖帆为师,故于金石书画涵养甚深;此扇骨用陷地浅刻之法刻有甲骨、诏版、瓦当、货泉、虎符、画像等二三十种金石文字小品集锦,方寸之间,画面结构完整协调,刀法谨严精细,每种文字笔画丝毫不爽,且均能得其神髓,实为难得佳作。
5017
癸酉1933年吴子厚书陆俨少画刻诗文成扇
L:31.2cm
RMB 30,000-60,000
扇骨以玉竹制成,斜肩,古方头。一边大骨阴刻行书七言绝句,诗曰:「渊明豪气昔未除,翱翔八表凌天衢。归来荒径手自锄,草中恐生刘寄奴。」落款:「济苍姻丈正,吴子厚书。」下板阴刻篆书「甲戌」二字年款。另一边扇骨上板阴刻山水小景,山峦高耸,层峦远去,如画之高远、深远意境尽显,宽阔水面上有一泛舟,扬帆而上,视野平阔。其下题记:「王蓬心巨册有此一帧,回仿其意,济苍先生雅正。癸酉(1933年)秋日,俨少。」下板阴刻篆书「铁琴铜剑楼」。扇骨雕刻刀法尽显,有金石意趣。
陆俨少(1909-1993年)常以绘画闻名于世,此扇骨大骨上板所雕刻山水画面,虽系刀刻,宛若笔写,将绘画之章法、笔墨与雕刻刀法、意趣相融合,刀、笔之间转换自如,刻写自然而生动,呈现出陆俨少绘画造诣与雕刻技艺,是扇骨以画入刻的难得佳作。
扇面一面为隶书《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行书落款:「旭斋临衡方碑。」钤白文四字篆书印:「耀邦之印」。扇面另一面为折枝花卉,。行书落款:「仿吴辛生,旭斋时客沪壖之文径亭。」钤阳文篆书「旭初昕作」印。
瞿旭初(1905-1980年),原名耀邦,室名旭斋,江苏常熟人,藏书世家瞿氏铁琴铜剑楼后人,擅长书画创作、鉴定与收藏。
当然,一柄最具魔力、最好玩的扇子,一定是扇面书画与扇骨雕刻的结合,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都要充盈着艺术的信息;如果能再增添一些人文故事,那就更完美了。
近代竹刻名家金西崖为书画名家金北楼之弟,其姊金章(王世襄母亲)亦为当时名家,尤擅画金鱼,本场金章所画金鱼扇面乃为友人所作,设色清雅,生动传神,不愧名家手笔;而扇骨乃为清代竹刻家傅少英所摹刻青铜器及汉代铜鋗铭文,竹色栗黄,文字陷地阳刻,苍古遒劲。另外一扇则更能体现折扇在清末民国文艺社交生活中的意义,此扇正面为吴昌硕、吴待秋、姚虞琴、商笙伯、高野侯等十位名家合作花卉,吴昌硕题为“九秋图”,背面为何庚生行书苏东坡行香子词,扇骨阴刻吴昌硕所书“学求己书讐亥,生于寅老复丁”对联,上款人均为竹孙。由扇骨上吴昌硕的题识可知,此联为竹孙所撰而嘱吴昌硕所书者,显然,此扇为诸名家应同一朋友之邀精心合作,故无论画面、书法、扇骨雕刻内容等均为定制。一柄扇子中凝聚的不仅仅是艺术,还是一段民国艺坛往事。
5018
乙丑1925年吴昌硕刻竹九秋图同款成扇
L:33.2cm
RMB 30,000-50,000
此扇为近代海派大家吴昌硕所制,以玉竹制扇骨,半圆头扇形,扇骨色微黄,磨制光滑。两侧扇骨上板分别阴刻篆书铭并行书落款。一侧铭为「学求己书雠亥」,题写「竹孙老兄撰句属篆,参猎碣笔意,成之时乙丑初冬」,另一侧铭「生于寅老后丁」。刻款曰:「安吉吴昌硕年八十二。」正如吴昌硕落款所言,扇骨刻文有如手书,在篆书基础上参融了古碑碣之意,在结体、用笔上取《石鼓文》法度,线条圆浑凝重,雄健有力,气息内蓄,形成高古、奇劲、气魄厚重之艺术面貌,自成一家,展示了吴氏以金石入书的海派书法造诣。
扇面正面作《九秋图》,题记:「九秋图,竹孙仁兄属题大聋;雪侯;鹤伯写海棠;逸尘老人写秋葵;笙伯补桂花;野侯写紫茉莉;袌鋗居士写芙蓉;破盋画菊;尚斋补牵牛花;虞琴写秋兰。」题记后有钤印:鹤伯、雪侯作、义臣、笙伯、野侯、待秋、兰祥、虞琴。
扇面背面题北宋苏轼的《行香子·述怀》一词,落款:「书作东坡行委子词,丙寅秋,竹孙仁兄世台方家雅正,九十四叟何庚生。」钤印:「庚生」。并于此面右下有朱文篆书八字印:「身见八代同堂五世」。
以上,皆文人书画与折扇艺术有难解渊源的例证。自此文人不仅在扇面上写写画画,参与扇骨的创作也成了惯例,一柄扇子不再只是日常消暑的随身之物,更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创作形式,从里到外都见文人的性情,都是艺术的功夫。所谓雅扇轻摇,那时,摇出来的可不仅仅是身边的缕缕清风,也是胸中的点点墨香。
-点击“原文链接”浏览本场电子图录-
预展:12月15日-17日
地点:北京国际饭店 会议中心
(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拍卖:12月18日-23日
地点:嘉德艺术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12月18日 (星期一)
▌A 厅
中国书画
蕴雅集—庆华堂藏近现代书画集珍 上午 9:00
蕴真集—葱郁亭藏近现代书画集珍 下午 1:00
大观—四海崇誉庆典之夜·近现代 下午 5:00
大观—四海崇誉庆典之夜·默斋掇英 晚上 9:00
大观—四海崇誉庆典之夜·古代 晚上 10:00
▌B 厅
陶 瓷
国酿醇香—贵州茅台酒臻品 上午 10:00
陶珎—明清瓷器艺术 下午 2:00
供御—重要宫廷瓷器玉器珍玩 下午 3:30
紫泥菁英—紫砂古器与近现代臻品 下午 5:30
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 晚上 8:00
万法归一Ⅱ—宫廷造像精粹 晚上 9:00
12月19日 (星期二)
▌A 厅
中国书画
中国近现代书画 (上) 上午 9:00
中国近现代书画(下) 下午 2:00
▌B 厅
邮品钱币
名人手迹 签名收藏 上午 9:30
金银雅玩 下午 1:30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下午 4:00
纬度/态度—少励家族藏中国当代艺术专场 晚上 7:30
二十世纪艺术夜场 晚上 8:30
当代艺术夜场 晚上 9:00
12月20日 (星期三)
▌A 厅
中国书画
中国古代书画 上午 9:30
吉金乐石—清代金石家书法 下午 4:00
中国当代书画 晚上 7:30
▌B 厅
古籍善本
古籍善本 金石碑帖 上午 9:30
笔墨文章—信札写本专场 下午 2:00
工艺品
清宁—国石篆刻艺术 晚上 7:00
12月21日 (星期四)
▌A 厅
陶 瓷
天撷英华—当代玉石雕刻艺术家专场 上午 10:00
器以载道—现当代陶瓷 上午 11:00
工艺品
案上云烟—文房雅玩 下午 2:00
清隽明朗—明清古典家具精品 晚上 7:00
拟古烁今—“研朴堂”小叶紫檀制器 晚上 7:30
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 晚上 8:00
逸庐—古器雅集 晚上 8:30
▌B 厅
陶 瓷
玉映壶光—明清玉器鼻烟壶 上午10:30
云兴霞蔚—明清织绣配饰集萃 下午4:00
嘉酿醇香—世界名庄葡萄酒 晚上6:00
珠宝尚品
瑰丽珠宝与翡翠 下午2:00
12月22日 (星期五)
▌A 厅
邮品钱币
锡文藏泉 古钱 金银币 金银锭 上午 9:30
下午 1:30
▌B 厅
邮品钱币
柯治军收藏 邮品 上午 9:30
下午 1:30
12月23日 (星期六)
▌A 厅
邮品钱币
锡文藏泉 古钱 金银币 金银锭 上午 9:30
下午 1:30
▌B 厅
邮品钱币
纸钞 上午 9:30
下午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