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何读原著比较好?

读书得读原著,如果不读原著,可能会走入一个岔道或死胡同,这个岔道上写满了非原作者的思想和断章取义,可能到了最后,连开出的花和结出的果都是不正宗的,远离了原作者的本意。四大名著中的最经典《红楼梦》不就是极好的例证吗?迄今为止,这本书在后四十回依然存有着争议。

关于读原著,关于非原著的危害,今天咱们一起来了解下冯友兰是如何理解和看待的,话虽不多,但是很实用。

人的语言障碍是翻译的大忌。

一个人若不能读哲学著作原文,要想对它们完全理解、充分欣赏,是很困难的,对于哲学著作来说如此,而对于其他一切著作或学术来说,也都是如此。

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加以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作富于暗示之处,简直是无法翻译的。只读译文的人,就丢掉了它的暗示;这就意味着丢掉了许多。这点不仅在哲学方面,在诗歌方面也许更为突出。一首中国诗,如果让一个外国人来翻译,可能里面的中国文化底蕴就失去了;同样,一个中国诗人,如果对国外文化不熟悉,就贸然翻译外国诗人的诗,那就很难达到作者的本意的。因为文化这个东西,有些东西是不可说,甚至是不在那里生活就基本无法搞懂的。

一种翻译,终究不过是一种解释。比方说,有人翻译一句《老子》,他就是对此句的意义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这句译文只能传达一个意思,而在实际上,除了译者传达的这个意思,原文还可能含有许多别的意思。因为原文是富于暗示的,而译文则不是,也不可能是。所以译文把原文固有的丰富内容丢掉了许多。

《老子》、《论语》现在已经有多种译本。每个译者都觉得别人的翻译不能令人满意。但是无论译得多好,译本也一定比原本贫乏。需要把一切译本,包括已经译出的和其他尚未译出的,都结合起来,才能把《老子》、《论语》原本的丰富内容显示出来。

对于《老子》,从现在流行的几个版本看,恐怕只有一个版本是最接近老子的本意的。至于《论语》,因为版本太多,大家已经按照各地的意思,各顾各的理解和实践去了,已经无可挽回地损失掉了原著的风貌和真实含义。

公元五世纪的鸠摩罗什,是把佛经译为汉文的最大翻译家之一,他说,翻译工作恰如嚼饭喂人。一个人若不能自己嚼饭,就只好吃别人嚼过的饭。不过经过这么一嚼,饭的滋味、香味,肯定比原来乏味多了。

(0)

相关推荐

  • 《论语》英译研究 || 强晓:海外《论语》英译文学阐释译本之思想改写

    海外<论语>英译文学阐释译本之思想改写 强晓 作者简介 强晓 强晓,复旦翻译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典籍英译.曾在<翻译季刊><中国翻译> 和<上海翻译> ...

  • 读书为何读原著比较好?冯友兰给出了极好的回答

    读书得读原著,如果不读原著,可能会走入一个岔道或死胡同,这个岔道上写满了非原作者的思想和断章取义,可能到了最后,连开出的花和结出的果都是不正宗的,远离了原作者的本意.四大名著中的最经典<红楼梦& ...

  • 读书当然“读”很重要

    孩子读书总想走捷径,不愿意开口,母亲想尽法子督促他也没有用,父亲一上来就直接给他举了几个长大后后悔小时候没有正确读书的"仲永"例子,并对他当头棒喝道-- 一个人身心提前衰老最显著的 ...

  • 中医高手告诉你:学中医如何背书?如何读书?读什么书?

    名老中医们都背了哪些书? 要背哪些书? 学习中医不仅要读书,还要背书,这是古今医家成才的共同经验. 刘渡舟先生说:"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功夫可言的." <名老中医之路>9 ...

  • 「朱德故事」读书要读经典之书

    朱老总的一生可谓戎马倥偬,为党和军队建设费尽心血.不论早年求学时期,还是到了耄耋之年,他都非常重视读书生活.如今,南充二中(早年朱德求学的顺庆府新学堂)还留有"朱德读书室".那么朱 ...

  • 【阅读培养】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培养】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微信读书,读《语言与沉默》有感

    ​         大概翻了一下,能看.但是也就是能看罢了. 绝对没有下面书评里面吹捧的那样厉害,也没有那么真实.当文学索引看是不错的. 有的读者,看见一本书就发评论说好看,这本书表达了什么什么,怎么 ...

  • 读书笔记∣读《白说》,不能白读。

    话说,读书笔记还是要写的,哪怕只有一句话呢.不然,读过的书,就真的白读了. NO.1 <白说> <白说>的作者是白岩松老师.这个五一假期的火车上,这本书陪伴了我和三宝同学.我读 ...

  • 有一种读书叫读注释

    我是在一个小山村里长大的,虽然自小喜欢读书,但在那个封闭落后的小村落里,能找到的书实在少得可怜.家里有20多本藏书,但都是<金光大道>.<艳阳天>.<大寨新故事>一 ...

  • 刘逸生:读书与读字典

    朱永新按: 刘逸生(1917-2001),原名刘日波,乳名锡源,广东中山人.解放前在香港当过报纸编辑.副总编.总编,解放后在广州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暨南大学任职.曾任中华诗词学会理事.著有<唐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