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

法不轻传,

道不贱卖,

医不叩门,

师不顺路

前几天学校上课,有位喜欢传统文化的企业家,课后和我闲聊,谈到为什么《西游记》中怎么理解;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这一段。乍一看,真是,西天不是清净地,罗汉也赚蝇头利。

其实,不论古今,“阿傩、伽叶”这两位尊者的行为,既是符合市场规律,也是符合消费者预期的。

“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我上课常说,越难得到的越是好东西,而越容易的得到的东西,即使再珍贵也不会被重视。不论是道法术还是人情物,人的本性,可顺不可逆。

有个典故,叫“佛祖拈花 迦叶微笑 ”佛祖拈菠萝花遍示大众一言不发,但是迦叶妙悟其意。佛祖将花交给迦叶,嘱告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椠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转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心印相传,直指人心,不立文字。所有的文字不都是假经吗?故而讲无字乃真经,有字乃假经。六祖慧能目不识丁,不也照样开悟吗?真正践行了佛教平等的精神,贩夫走卒,人人可开悟。

而《道德经》中也说,“道可道,非常道”,不可说是真“道”,众口相传不过是“世间道”;《吕祖真经歌》,其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真经歌、真经歌,不识真经尽着魔。人人纸上寻文义,喃喃不住诵者多。说真经、不脱空,西川涧底产黄金。五千四十归黄道,正合一卷大藏经。”

有字真经是度化世人用的,无字真经是修行用的。唐僧此行为唐王而来,取的自然是度化世人的有字真经。

其实,《西游记》中索要人事一节实乃神来之笔,无字真经虽好,奈何凡夫根基愚钝,不得要妙,故而以有字假经以传之,借假以修真。亦提醒世间的学大道者,法虽好,不通人事,则法无载体可言。所谓人事,不是要钱,亦不是不要钱,而是世间法的一个缩影。所谓的出世入世,环境个人,内因外因,物质精神的辩证,从人事就能看出来。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我们敬佩刻苦甚至穷苦有志修行修心者,但是不会追随和追捧。毕竟世人各有小心思,修德修心有几个人是真的呢?就好比前几年一直闹的沸沸扬扬的少林寺方丈事件,很多人说出家人不懂低调,拿苹果坐豪车,一柱头香十万多。实际上,如果没有这么多排场,哪有蜂拥而至的记者,没有蜂拥而至的记者,哪有少林出国门走世界,没有少林文化走世界,少林品牌和当地经济怎么能发展这么好?

人人都懂不是真道,正如说“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医不扣门,道不送卦,师不顺路,易不空出,千金不传无义子,万金不度忘恩人。宁可街前饥饿死,不将法道做人情。自古江湖非下流,全凭义气度春秋,三山五岳已走遍,五湖四海任我游,千里不带柴米面,万里不把衣物愁。前朝公侯与宰相,怎敢赤手逛九洲。家有万贯堆满楼,不如有道在心头。南方热了北方去,北方冷了南方游,南方北方因缘赴,黄河两岸渡春秋。”

儒释道三家,三家之言,此处都能合一大道。儒家也有两个经典故事,异曲同工之道。

子贡赎人:战国的鲁国,当时有一条法律:任何人只要在国外赎回沦为奴隶的鲁国人,那么鲁国政府会报销一切赎人的花销。

子贡一次正好碰到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他就赎他回国,但是高调宣布:不需要国家的报销,一切花费,我子贡自己扛了!

孔子知道后,痛心疾首,说:子贡你真是可恶啊!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愿意救赎身为奴隶的鲁国人啦

果然大家听说这件事以后,都不愿意再积极的救赎奴隶了,因为做好事救奴隶这件事,已经被子贡这个富二代拔高到别人没办法效仿的高度了。

这就是自贡赎人的故事。

自贡给社会树立了一个极高的道德标准,自以为可以换来众人的效仿,没想到正是因为他这个标准,使得原本的善事,对于一般人来说成为了无力承担的行为了。

可以说,子贡用他的美名,坏掉了所有人做好事的权利。

子路受牛:子路曾经在河里救起过一个人,这家人就送子路一头牛作为酬谢,子路还真的收下了。

天下人知道这件事以后,都纷纷嘲笑子路,说你身为夫子的亲传弟子,却也能做出这贪财的行为,没什么了不起的嘛!

孔子知道后,却夸奖子路说:你做的对,从此大家都愿意救人了。

事后,大家果然纷纷做起好事来。那些收取回报的,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不收回报的,也在心中喜悦的很,因为深信自己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甚至超过子路这种贤人。

子路通过舍弃自己的美名,而换来了大家的不恶。

正如艺人出场排场大,路人转粉随大流;国家栋梁呕心沥血,住套房子都有网友批评。真理与事实的差距就在于认知不同,但是真理要被认可和传颂,就必须要入沧海横流,虽然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不能同日而语,但是不入俗的“道”,就难教化众人。

正如我常说,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却要分人;知识一定是严谨的,但是知识的传播一定是有趣的。

谨言慎行,设身处地,德位相配,有理有由;

各有说法,各家之言,信与不信,各有各由。

关注我@张顾严商业情商思维收获不一样的深刻认知

(0)

相关推荐

  • 少年说||欣欣(184):《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改编自玄奘取经的真实事件,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该书记载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战胜各种困难.取得真经的故事. 该书的作者是明朝的小说家吴承 ...

  • 《西游记》中两大教主都是守财奴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和太上老君分别是佛.道两教的教主,论小说中的地位,太上老君更在如来佛祖之上.按说到了他们这种身份,应当将酒色财气都看淡了,但是这两大教主却都是守财奴. 这仙风道骨的也如 ...

  • 你是否知道唐僧到底为什么要取经?

    如果你也喜欢历史喜欢诗词喜欢西游记,就点上方蓝字关注长夜守灯人吧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这个问题看上去很简单,但<西游记>里的唐僧到底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我想很多朋友都说不出来.让我来开门见 ...

  • 西游记中的真经 为何唐僧要行贿2个和尚才能取到

    西游记中唐长老可是经过了九九八十一才走到了灵山脚下,本以为会很顺利取到真经.没成想,先是被无字经书骗了,再到藏经阁取真经的时候,被阿傩.伽叶要求尽些人事(说得明白些,就是行贿),后来是唐长老把唐王御赐 ...

  • 西游记结局中两个和尚为何公然索要人事?

    西游记结局中两个和尚为何公然索要人事?

  • 两个和尚的对话,渡了无数人!

    南师国学堂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国学今圣"南怀瑾"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为纪念南师,发扬南师学术精神,特设此平台!愿先生学术在中 ...

  • 两个和尚的对话(渡了很多人)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 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 师父把弟子带到一片空旷地带,问:"你抬头看看,看到了什么?" "天空."弟子答."天空够 ...

  • 两个和尚的对话(渡了无数人)。

    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师父把弟子带到一片空旷地带,问:"你抬头看看,看到了什么?" "天空."弟子答."天空够大吧,"师 ...

  • 两个和尚的对话,发人深省

    两个和尚的对话,发人深省

  • 两个和尚的对话,发人深省!

    其中有些对话以前看过,但再读也许会有新的领悟. 01 禅师问弟子:"世间何为最珍贵?" 弟子说:"是已失去和未得到." 禅师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 禅师再问之 ...

  • 赏读:两个和尚的对话,渡了无数人!5个小故事,句句哲理!

    赏读:两个和尚的对话,渡了无数人!5个小故事,句句哲理!

  • 两个和尚的对话,渡了无数人

    看完这几个故事,你就想通了!  01  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 弟子说:咸得发苦. 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禅师说 ...

  • 两个和尚的对话(渡了无数人)

    抬头看看,看到了什么?" "天空."弟子答."天空够大吧,"师父说,"但我可以用一只手掌遮住整个天空." 弟子无法相信.只见师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