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集纳着五脏六腑的精与气
眼睛集纳着五脏六腑的精与气
眼神:精气注就的日月
田:古人有句话讲得好:眼有一分神,人有一分衣禄;眼有十分神,人有十分衣禄。是说眼神蕴藏的智慧。西方人也说“眼睛是灵魂之窗”。我们的眼睛啊,究竟藏了多少奥秘。
陈:眼睛,古人叫目珠啊,比喻为“人体的日月”,健康人的眼睛会放射出如日月一般迷人的光彩,因为它集纳着五脏六腑的精与气,这是《黄帝内经》就已经讲到的:“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所舍也”。
所以中医眼科呢,有一个“五轮”学说,把眼睛的区域分为五个部分,精确地对应五脏。
田:哪五个部位呢?
陈:首先是瞳孔,也就是我们黑眼珠中间的那个孔隙,这是骨中的精华化成的,对应肾。
瞳孔外边,由筋的精华包裹着,形成了我们的黑眼珠子,对应肝。
黑眼珠周围,也就是眼白的部位,是什么形成的呢?肺呼吸来的“天气”,里边的精微物质,变成了我们眼白的部分。
血的精华,则构成了眼睛背后的网络,为眼睛提供着营养,对应心。
眼睛的外边,肌肉的精华变成了上下眼胞,保护着我们的眼睛,使它少受伤害,对应脾。
目珠得到精血的濡养,脾肺的护佑,维持了视觉,传神于心脑,这就是为何它能反映思维、代表人之三宝“精气神”的道理所在。
孩子般的眼神哪儿去了?
田:每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眼睛最美、最亮,黑白分明,晶莹剔透。可是为什么渐渐长大,晶亮暗淡了,黑白混浊了?
陈:原因就在于小孩正处于生命的春天,人生的早晨,无须承受生活的重压,还没有受到社会人际复杂关系的污染与困扰。
这个目白呢,又叫白睛、气轮或眼白,它是身体健康的一面镜子,因为它清清白白,很“诚实”,一览无遗,比皮肤、脉象都要清楚直观。
整个眼白,是肺吸入的“气”聚集成“精”,而且,获得了体内的“地下水”滋润,然后才上传到眼部糅合成的。
为什么心清眼也清?就因为心里没有那么多疙瘩,“精气”、“津液”啊,能畅畅快快地上下周流。
眼白:肺脏的镜子
田:以您的经验来说,眼白还可以进一步划分?
陈:当然。内侧眼白对应肺,外侧对应大肠。内侧,就是指靠近鼻梁的这一部分眼白,而外侧,是指靠近耳朵的那一部分。如果大肠被划破了,肛门裂了,出血了,外侧的眼白会出现血丝。
田:那眼白外侧的红血丝,是不是就对应肛裂出血呢?
陈:那还得参考着,看看舌头。看哪?大肠和肺对应的是舌尖的部分,如果舌尖小而发紧,看上去像是起了一层皮,一剥就掉下来了,或者上边有一点一点、发紫发黑的瘀点,那肛门附近一定出了问题,有结肠炎、痔疮或者肛裂,大肠和肺有些紧张,那里正在抵抗。为什么会紧张?吃错了东西,瘀浊堵在了大肠里面。
就治疗而言,应在润肠通便的基础上酌加田七、槐花、茜草、地榆、枳壳和卷柏,疗效一定良好;养生而言呢,那就是注意饮食了,多吃一些通便的食物,比如红薯、何首乌。每天可以有选择地吃一些季节性出产的蔬菜、水果。
肝胆里的“泥沙”也藏在眼睛里
田:之前谈过上睑胞内侧上方,这个部位对应的是肝胆。这里面若起个黄晦的囊胞,示意这个人的胆囊内已有泥沙样的结石。这几天我试着用这个方法判断了很多人,命中率很高。
陈:其实这个说法在中医古籍里是没有的,我临床上观察得来的。
实际上,形成这个内角的黄晦之前,会有一些长期的表现:小便黄、赤、短,腹中有隐痛。
这个腹中有隐痛,是肝胃不和的表现。肝胃不和的人,西医称浅表性胃炎,但是在中医里就叫脾虚肠滞,或肝胃不和,或肝郁气滞。这样的人,睡眠很不好,腹中总有一股气胀胀的,放屁了,他就感到很舒服。如果腹中有气,苏打片很好用,苏打片是碱性的,中和了酸性,所以短期治疗效果很好。真正治本,要健脾化浊、疏肝和胃,或解郁利胆,才能从根本上排除肝胃不和。
田:肝胃不和这个说法,很多人都会被中医大夫说上几回,但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两者的不和睦,或者说胆囊之所以会产生结石,应追究哪些方面的责任?
陈:胆囊之所以会产生结石,的确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肝弱或肝气郁结,导致胆汁收放失常;
第二,脾反侮于肝胆,就是五行中的土侮木;
第三,小肠伏湿蕴火,导致肝胆疏泄失正,因为肝胆总管的疏泄是否正常,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状况可以类似自然界多条河溪的交汇之处。
经过我长期的临床观察,那些胆囊出现了问题的朋友找我看病,像胆囊炎、胆囊结石之类,他们的病情在上眼胞的内角往往会有所反映。
胆囊里有结石的人,您会看到他上眼胞的内角皮表有黄色的毒素沉积,如果这种黄色的毒素呈现出半片花生的模样,或是黄豆的样子,还有一种腐烂的感觉,那就说明,这个人的胆囊里有浊毒,这种浊毒呈泥浆或沙粒状,就停积在胆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