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封地洛阳藩王,有一个净干坏事谥号“厉王”,还有个最享福的福王

公元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建国号大明。公元1370年开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套严格的封藩制度。这一制度被明朝历代皇帝奉为万世不变的祖训,一直延续至明末。

明太祖在全国各地封了包括自己二十五儿子与侄孙朱守谦,在内的二十六个王。一时间全国各地都是王府,到处是朱氏王子王孙。

朱彝是朱元璋25子,也是最小的儿子(26子早夭)。朱元璋的25个儿子都封为亲王,只有侄孙封靖江王为郡王。他在河南封了3个儿子,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伊王。洛阳古称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他却没封洛王,而是封为了伊王。

朱1388年生,3岁封为伊王,建国于洛阳(河南府),1408年就藩。朱元璋给伊王朱定了“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20字,作为后世起名字的行辈。

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都封为王,赋予了很大权利,开国功臣见到亲王也要叩拜,地方官员就更不在话下。另一方面,他又怕藩王干政,规定了很多制度,藩王到了封国以后不能离开,不能进京,不能相互交往,不能当官等。燕王朱棣夺帝位后,又规定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结交地方官员。明朝的藩王,说起来是高级贵族,另一方面又限制自由,不能参与政事,只能无所事事,吃喝玩乐。

朱元璋死时,伊王朱才10岁,经历建文帝4年,朱棣当政6年,20岁时候独自去当藩王。幼年的变故,皇权的变换,以及对藩王的限制,导致朱没有系统受过教育。

朱做伊王后,便在洛阳城胡作非为,残害百姓。他为人好武厌文,喜欢砍杀,经常挟弹带剑到郊外游猎,遇到躲避不及的人,动辄斩劈杀死,生活荒淫无度。死之后,明朝礼臣上奏请剥去他的爵号,最后谥号伊厉王。

历代伊王都胡作非为,到第六任伊王朱典楧时,更是嚣张。朱典楧对下属残狠,侮辱缙绅,笞打朝臣,侵夺学宫,强凌民女,强占民居。如某通判在洛阳时没有讨好他,朱典楧便派人扯光了他的胡子头发。他抢掠他人妻子400多人,强占民房3000多间,又选民女12岁以上者700多人,其他财富不计其数,使得河南百姓怨声载道。

公元1564年,在朝廷上下和洛阳百姓的同声谴责下,明世宗削去伊王爵位,废为庶人,终身囚禁在河南开封。伊王就此终结,首代伊王朱的支系还有洛阳王、光阳王、郏城王、方城王、西鄂王、济源王、万安王、安乐王等。从伊王一系就能看出明朝的藩王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明朝的负担。

洛阳明朝王府遗址

伊王废除后,万历皇帝时候又在洛阳封了一个福王。福王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小儿子,母亲是最得宠的郑贵妃。按当年朱元璋立下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和“东宫不待嫡,元子不并封”的继承法,万历的立太子风波持续多年,最后万历敌不过大臣们的口水仗,只得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作为不能当皇帝的补偿,福王享受到了最好的藩王待遇:

  1. 选择最好的地方,以洛阳作为藩王封地;

  2. 福王大婚时,万历皇帝一下子抛出三十万两巨款;

  3. 朱常洵在洛阳所修的王府,花费白银二十八万两,超过祖制规定的十倍;

  4. 朱常洵的封地上等良田四万顷,超过别的藩王。

这个福王在洛阳与民争利,“官校藐法,横于洛中”。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攻克洛阳,福王朱常洵被抓住杀害,传说被大锅煮了。

福王朱常洵是崇祯皇帝的亲叔叔,崇祯皇帝为此辍朝三日,一切丧礼较其他藩王倍厚,赐谥曰“恭”。他的儿子朱常洵在北京继承为福王。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小福王朱由崧在南京被马士英、卢九德拥立为皇帝,定年号“弘光”,史称“南明”。不过这个弘光皇帝和他爹一样,只知吃喝玩乐,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南明政权很快就被满清攻破,朱由崧被押到北京杀害。

1641年(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陷洛阳前,老福王朱常洵将孙子朱莲璧托付于老家人张景明。朱莲璧先藏于洛阳孟坑,后定居于新安县仓头乡陈湾村,繁衍至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