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片时间】第1798期:右侧幕上血管母细胞瘤
女性,7岁。进行性头痛1周,无恶心、呕吐,查体:颈部有抵抗感。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图A~C:MRI T1WI平扫示:右侧颞、顶、枕叶见一囊变区,壁薄均匀,边界清楚,与右侧侧脑室体部及后角相通,呈均匀低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其内前方可见不规则混杂信号结节,前部以高信号为主,后部为等、低信号。右侧侧脑室脉络丛增厚。图D:T2WI示:囊变区呈高信号,周围脑实质未见水肿征象,内前方结节呈不均匀高信号,其内可见点状及条状低信号。图E~G:T1WI增强扫描示:囊变区及其壁未见强化,结节可见不同程度强化,部分区域强化方式与血管相似。
于右枕叶皮层下约0.8cm处见淡红色脑脊液,并于右侧脑室体部有大小约3.0cm×3.5cm×2.0cm的异常病变区,与脉络丛相连,边界欠清,表面有钙化、陈旧出血及局部扩张的静脉团。
血管母细胞瘤,伴血栓形成、机化及钙化(图H)。
血管母细胞瘤又称血管网织细胞瘤,组织学上为良性,具体的组织学来源目前尚不确定。有学者认为胚胎第3个月时,来自中胚层的细胞在形成原始血管过程中发生障碍,血管母细胞瘤即来源于这种残存的胚胎细胞。按WHO分类属脑膜肿瘤。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2%。分为散发性和家族遗传性两种,家族性发病者约占20%。多见于50~60岁,10岁以下发病少见。男性多见。好发于小脑,也可发生于脊髓,尤其与Von-Hippel-Lindau综合征有关,罕见病例可发生于幕上。约10%的患者由于肿瘤产生红细胞生成素而有红细胞增多的症状。病理检查病灶边界清楚,无包膜或有假包膜,表面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粗大。3/4左右为囊性,呈单房,内含草黄至深黄色液体,多数肿瘤壁上可见一个小结节,结节富含血管,质硬;1/4为实质性,其血管较囊性者丰富。根据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囊腔结节型、单纯囊肿型和实质肿块型。单纯囊肿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且其信号强度一般较脑脊液略高。当囊液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或合并出血时,T1WI亦可见到高信号。囊腔结节型,典型者呈大囊小结节样,壁结节较小,T1WI呈等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或与脑组织等信号,增强后壁结节明显强化,囊壁强化或不强化。实质肿块型无特异性MR表现,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瘤周有时可见肿瘤血管呈线性或蛇形流空的无信号区,瘤周水肿无或较轻。本例诊断的难点在于该肿瘤位于幕上右侧脑室内,结节内出血,T1WI、T2WI均呈高信号,结节强化不明显。而且患者年龄偏小,不是血管母细胞瘤的常见发病年龄。幕上血管母细胞瘤极少见,囊腔结节型、单纯囊肿型和实质肿块型3种类型均有报道。
①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为神经上皮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颅内肿瘤17%。肿瘤发生部位以幕上多见。多数肿瘤在T1WI为略低信号,T2WI为明显高信号。肿瘤的信号可以不均匀,与其坏死、出血、囊变、钙化和肿瘤血管有关。星形细胞瘤一般为小囊大结节,结节通常较血管母细胞瘤的结节大,强化不如血管母细胞瘤显著。星形细胞瘤囊变或坏死区周围肿瘤实质常可见环形强化,钙化也较常见,瘤周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水肿征象。②囊性转移瘤:颅内转移瘤一般都有原发肿瘤病史,且转移瘤发病年龄较大。囊性转移瘤增强时囊壁强化,且厚薄不均匀,壁结节少见,大脑半球可同时有多处转移灶存在,部分转移瘤水肿较明显。③颅内单纯囊肿:单纯囊肿型血管母细胞瘤与单纯囊肿很难区分,但MRI平扫各个序列上单纯囊肿均为脑脊液信号,而血管母细胞瘤由于囊液内蛋白含量较脑脊液高,在T1WI上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WI呈明显的高信号。有时瘤周可有异常流空的血管影,囊周有时可有轻微水肿,可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