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反者道之动

外:被人们认为玄而又玄的道,其实就是宇宙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无论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还是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无论是花开花落,月圆月缺,还是盛极必衰,朝代更替,所有的事物都在循环往复之中。那么认知这种自然规律对于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吗?而《道德经》中的“反者道之动”又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呢?

曾:小孩子为什么敢去荡秋千,因为他心里明白,我这一荡上去,他又会回到地面上来,如果他认为说,这一荡上去就到天上去了,你给他吃再多的糖,你再哄他,他都不坐的。这是个事实,因为《易经》告诉我们,物极必反。那一般人听到物极必反,他还是不太清楚,所以老子他就直接了当告诉我们,道是要动的,如果道不动,它就没有作用,但是它怎么动法呢?它是用反的方式来动。

你看人,越来越老,我们非常希望我们会越来越年轻,你就是做不到,因为这是道。事情越来越糟,制度刚开始有效,一阵子就没有效了,东西越来越陈旧,这就是什么?--“反者道之动”。但是这个“反”字,它一共有三个意义,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第一个就是返回的返,返回原点,回到起点。所以我们为什么很少说“始终”,我们多半讲“终始”,就是我们有个期待,结束了,又是个开始。这样这个结束才有意义,这个“返”,返回的返,是道动根本的原因,这是老子非常重视的一个返字。另外两个反,是解释反的现象,你看第一个现象就是说,我们发展,是从正面发展到反面,你不爱一个人,你会恨他吗?你没有理由恨他,你就是因为爱他,所以你才会恨他,这种现象,就是发展由正面然后到反面。那第二种现象就是相反相成,这个相反相成一般人是不太了解的。因为一般人认为,相反就是相反,怎么会相成呢?相反它会相成,就是什么?就是阴阳互补。你光有阳,那就太高亢了,用点阴来补,你太阴了,那你就没有活动力了,所以用阳来补。阴阳它是相反的,但是它彼此它可以互补,它可以使得对方发生更好的效用。所以我们常常讲一件事情,有它一体两面,你不要只看到一面,你应该两面都照顾到,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外:反字有三个含义,但无论是返回原点,物极必反,还是相反相成,其实都是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表明,宇宙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无尽的循环往复,但是反和道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曾:我们听到老子的话说,反者道之动,那我又模糊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再解释一下。第一个,动是必要的,不能不动,你看人不动,你就完了,你躺在床上,然后钙质就流失,然后你就酸痛,你就不自在,你就想爬起来,这都是大家常有的经验,中国人老问人家“你行不行”,因为道是要行的,所以我们是来行道的,如果不行的话它就没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那就不能生长万物了,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动就是生生不息的一个主要动力。第二个,道它是以动为主,所以动是道的主体,凡是主体,它就是不能变的,没有一件事情不在动,没有一件事情不在变化,但是“动”这件事情它是永远不会变的,它会越走越远,最后它到了极点的时候,它一定要返回来,变回原来的样子,就叫返回。第三个,变化它是自然的。生活要有规律,但是可以有一点变化,这叫做生活嘛,因此,变化它不是完全一致性的,完全规律化的,完全不能变的,没有。它有一个规律是周而复始,但是这个周而复始不是固定的轨道,你看春夏秋冬,有时候春比较长,有时候夏比较长,有时候好象今年冬天特长,它还是有点变化,循环往复,它是非常自然,不是刻板的。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强为之名曰大”。大是什么意思?大就是逝,逝,不是不见的,逝,它是行动。所以用这个看不见的这个逝,好象说不见了,意思就是说,它大到你没有看到边际,你找不出它到底跑到哪里去了,“逝曰远”大到很远很远,这个远,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极的意思。我们现在很多事情我们很喜欢无所不用其极,希望把它搞到极致,其实这完全是自讨苦吃,为什么,因为你到了极点,那它很自然,就会由极点而慢慢变成为是极点,这才叫反嘛。到了极点又变成为是极点那就又走了回头路嘛。所以为什么老子的结论叫做什么,叫做“远曰反”,远的意思就是已经开始走回头路了。你看我们现在都非常清楚,地球是圆的,你只要认定一个方向,你一直往前走一直往前走最后是回归原点。

外:反者道之动就是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事物,当它发展到极点时,一定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宇宙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老子认为,人类也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所以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大自然的发展规律是相通的,真的是这样的吗?

曾:你看皮鞋就好了,现在流行圆头的,慢慢大家觉得怎么你也圆头我也圆头啊,就把它变成尖的,尖到不能再尖的时候,就变平的,那平的越来越难看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尖,有了圆,所以它是在变,变是不变的原则。但是变它有不同的现象,它本身就是不一样的。所以世界上的事情,有一样的,就有不一样的,一样的,我们把它叫做本体,不一样的,叫做现象。本体不变,现象万变。所以我们从“反者道之动”,我们就推论出死了会复活,会复生,但是实际上,死了哪有人复活的?没有。那怎么办?我们说有来生,会轮回,那些都是我们的一种期待,根据这个,我们做出的这样的一种推论。

你看科举制度,本来是很好的,可是当它经过变变变,变到极了,非常完美了,它就开始没有用了,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科举是怎么回事,他就循着那条路去走,他就走捷径,他其他的不学的,最后考出来的人都没有用了,那科举就完了,那现在选举也是一样,选选选到最后,那选举也没有用了。因为你所有的那种漏洞都被抓住了,所有的弱点都被掌握的时候,你再好的制度,最后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现在从老子的思想我们就可以知道,科举,科举其实叫做考举,就是用考试来举贤,然后有推举,把好人推出来,然后选举,这三种哪一种好?答案是不知道,因为刚开始都是好的,一阵子它就变坏了,这就叫做反者道之动,制度越来越没有效果,方法越来越不灵光,方式越来,大家就觉得漏洞越多。

外: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新推出来的政策或措施,刚开始实行时,往往是效果显著的,但是无论多么好的政策或者措施,都不会永远行之有效,可来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规律。既然如此,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曾: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他写了这么一句话:“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你看我们听到孤,听到寡,我们就觉得这很凄惨,那什么叫不谷呢?不谷就是不好,不善嘛。但是呢,“王公以为称”,你看历代的王公,都自己称呼自己孤、寡人,然后不谷,民间也是一样,我是人家的舅舅,我写信给他,我一定写个愚舅,就是我这个舅舅很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就是非常了解“反者道之动”的道理。你说孤,你就可以不孤,你说寡,你就可以不寡,你说你不善,就会变成善,你说我很愚蠢,人家就说哪里哪里,你很聪明,你看你到处都可以看得到。所以一个人为什么要谦虚,为什么不能自大,就是这个道理嘛。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你说每一个帝王人家都称他万岁万岁,这都是假的,因为不可能嘛,当你说到万岁的时候,就是走到极了,又返回来了,那就是告诉你,你是不可能万岁的,说物极必反,你到处可以得到印证,想得面子的人经常没有面子,我不怕没有面子的时候他自然就有面子,我们在生活上,随时随时可以看得到。

《道德经》二十三章有一句话大家非常熟悉,“飘风不终朝”,朝这个字念“召(音)”,朝就是一朝一夕而已,“骤雨不终日”,暴风雨刮不了一整天,可是人家说,那才怪,明明现在一下就是一天嘛,日日夜夜就是急暴雨,搞的你水都疏散不了,不错啊,但那是常态吗?如果那是常态我们还活的了吗?那是反常,那不是常态,。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就告诉我们有道,它就有常道,有非常道。我们把它叫做气候异常,我们把它叫做反常,就是有这种反的作用。否则变变变,变到最后连道都不见了。那还叫做什么道,所以我们现在讲求新求变是非常可怕的观念。

外:现代社会的特点,就是变化多端,很多人觉得求新求变代表着社会的进步,无率是生活方式还是服饰装扮,越是怪异,越是新潮,但是曾仕强教授为什么却说,求新求变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观念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呢?

曾:《道德经》十六章讲这么一句话,“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万物并作的意思就是说,万物它是变化多端,它很繁复很众多,看的眼花缭乱,世界上怎么那么多变化呢?怎么那么错综复杂呢?但是“吾以观复”,老子说你不要急嘛,你看,最后都是回归原点,你再怎么变化,高楼大厦,最后都是夷为平地的。你再怎么样精致名贵的表,最后都甩掉了,因为没有用了嘛,返,就是回归原点,那回到什么地方呢?你去看“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复,就是回到原来的根源,接着又说“夫物芸芸”,芸芸就是我们今天常讲的,很繁多,非常繁多,但是呢,“各复归其根”,万物统统回归到它原来的起点,那就是要根本,所以叫做根源,所以叫做复回原点。

宇宙万物,它是不停的运动,可是它是怎么运动的呢?老子说,它是从一种状况叫做惚恍,或者叫做恍惚,这两个都一样的,它好象有,又好象没有,你很难去辩认,你不容易说清楚,但是不管怎么样,它运动的结果,又回到原先的恍惚,原先的惚恍了。这个叫什么?出于混沌,再入于混沌,所以二十八章用了四个字,做到“复归于朴”,我们今天常常讲返璞归真,就是说我们从朴,朴一散了之后,从混沌,混沌一打开以后就产生万物,再怎么产生变化,最后又回到原始的状况,就是混沌的状况。你看人之将死的时候,他是很清楚的,你教他很多事情,可是慢慢他就开始迷糊了,最后昏昏沉沉,恍恍惚惚,就表示他要回去了。我们也常常讲说,从泥土来,又回泥土去。所以人根本不用怕死,你回到你老家你还怕什么呢?万物它并没有选择的意愿,它是不得不如此的,因为万物根本就是道所生,道所附,什么叫做附,就是它终生离不开你,你离不开它,它也离不开你。

我们读经典,不是说我让在反对的立场来批评你,而是站在反者道之动的观点来调整,因为毕竟古圣先贤离我们很久了,这当中越走越极,越走越反,不晓得反到哪里去了,我们这一次反,就是正本清源,就是回归老子的原来的意思,那这样读《道德经》就有用了。我们用重新读它来调整自己的身心。

外:人们之所以觉得《道德经》深奥难懂,一方面是因为年代久远,古汉语和现代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圣先贤的许多思想被扭曲,被误解了,那么在中华文化复兴的今天,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够回归原点,真正读懂《道德经》呢?

曾:《道德经》七十一章写这么一句话:“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什么意思,就是说虽然我已经知道大道了,但是呢,我自己还是要保留一点,你知道你永远有些不知道的部分,你是上等人,你是最高明的人。而“不知知,病”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不知道大道,但是我偏偏认为我知道,然后到处去炫耀,说我就是懂了,你们才不懂,我说了算,你们说了都不算,这个叫做什么,这个就叫做病,病就是缺失的意思。“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为什么没有这种毛病,就是因为他把这种毛病当做一种毛病,我们一般人是把这一种毛病当做不是毛病,这问题就发生在这里,圣人他知道,就算大家都说我很懂,我还是不太懂,这样我就不会犯毛病,我就不会自吹自擂最后把自己爆破掉。一般人,他是因此为一点点小的东西就沾沾自喜,他就认为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所以他就病了。那圣人呢,他就看到一般人有这种病,而不知道是病,他呢知道这种病就是病,所以他就没有病了嘛。老子的书,不容易看,因为他话是有转折的,否则你看说“知不知,不知知”,你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我们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偏偏有三个毛病,所以我们读经典老读错了,然后一直骂经典,第一个就是望文生义了,我们很少反复去思考,很少想得很深入,很少做到老子最希望我们做的那一点,是什么?不是悟,而是明。所以我们常常讲:我明白了我明白了,那就是在讲老子的话,那明白的人才是最高层的人。那你望文生义,你不求其解,你如果知道这就是我的毛病,那就没有病了嘛,你偏偏说这不是我的毛病那就完了。那就自以为是。自以为是最后就是害人害己,然后罪加一等。所以有人读《道德经》他就说,老子根本就是个阴谋家,什么反者道之动,他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追一个人,你不要去在后面拼命追,你拐个弯在前面等他,他迟早被你逮到,那不是阴谋是什么?那我们必须要把这个问题拿来研究一下,那我们接下来呢,我们真的要站在明的立场上,来探讨一下,老子是阴谋家吗?谢谢。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中的“无中生有”,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成语,"无中生有",它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把没有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其实,这只是它的一个解释,这个成语的另一层意思,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 反覆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所以能生生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十六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八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四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

  • 《道德经》读后感?(3000字)

    <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 <老子>的文体,不像是<论语>那样的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十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道德经十六章:观复博物馆名字,出自道德经,背后的意义发人深省

    古人把道德经的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是道经,第三十八章到八十一章是德经. 这种划分有一定的依据,可是呢,你会发现道经里面有讲德的地方:德经里面有讲道的地方.那么现在我给大家一种新的理 ...

  • 第五讲 四象八卦,精熟于心

    <易·系辞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所谓的"两仪",就是指阴阳.我们在 ...

  • 《易经》三十五讲:大过卦

    《易经》三十五讲:大过卦

  • 『周易登堂』005第五讲四象八卦,精熟于心

    <易·系辞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所谓的"两仪",就是指阴阳.我们在 ...

  • 「周易登堂」第五讲 四象八卦,精熟于心

    <易·系辞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所谓的"两仪",就是指阴阳.我们在 ...

  • 宝利老师带你读《论语》第五讲

    论语第五讲--子贡 各位朋友大家好,时间最是无情,他绝对不会因为谁没有完成什么事就为之停留片刻.一转眼,我们的论语已经是第五次课了,大家还在坚持学习吗?一定要持之以恒哦!如果想在每次更新后马上就听到, ...

  • 第十五讲:孔子让我们住哪里?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三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方链接直接 ...

  • 二十五讲:孔子的桃花劫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三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方链接直接 ...

  • 三十五讲:吃货是怎样炼成的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三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方链接直接 ...

  • 中医把脉教学第五讲:脉诊的阴阳及寒热区分诊断,中医教授讲解

    中医把脉教学第五讲:脉诊的阴阳及寒热区分诊断,中医教授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