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河南府文庙:屡次坚拒,难入其门
关于河南府文庙创建的时间,洛阳市大河文化研究院所编的《洛阳大典·宗教典》中说:“河南府文庙其初创年代及时间失考。现据清《洛阳县志》载:'嘉靖六年四月己已,……政通民和,乃饰修文庙。’由此可见早在明嘉靖六年以前(1527年)就已经存在。”
街边围起了护栏
然刘俊玲所撰《金元时期河南府文庙兴修与地方教育》一文直接把文庙的历史追溯到了金代,文中提及金朝统治时期府文庙在洛水之南,天眷二年(1139),府尹瓦桥李特通过占卜,把府文庙迁到了洛水北东城东二百余步的地方。《河南志》载:“先于正隆初迁府治,自水南入城宣仁门里,天眷间,迁宣圣庙学于东城东二百余步。”
如此看来,金天眷二年之前河南府文庙就已存在,否则就不会有搬迁之事,并且在金代,该文庙进行过六次扩建。成化版《河南总志》载:“涉大定二十七年,讫泰和六年,凡七十寒暑,历大尹蔚郡程参政、辉别驾、镇阳张刺史天祺、太谷武简如、同知武城孙铎,凡数政,卒令录事宣德刘懿文方获就绪。正殿、两庑、崇化堂、六斋、游息轩、庖库诸舍,迨将百楹修新。不久,经兵尽毁。”
小巷中见到的老楼
到元初时,因为战争,该文庙被毁,此后不久,得到了修复,根据《河南总志》记载,在元代时,该文庙进行了多次的修复工作。
进入明代,此文庙得到进一步维修,宋琰在《三贤堂记》中称:“景泰辛未(1451)夏四月,都御史王公巡抚至河南府,礼谒先师,顾其学居庙之左,询盖前元之旧规也,欲迁正之而虑重劳民力。”
关于明代时该文庙的状况,康熙版《河南府志》载:“至圣先师庙,五楹,前正隆中知府孔彦舟塑像,明嘉靖九年从辅臣张璁议,厘正祀典,始为木主,改大成殿,曰先师庙。殿门曰庙门,正龛奉至圣先师木主。左右四龛,祀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木主,曰四配。又十龛祀先贤:闵子、冉子、端木子、仲子、卜子、冉子、宰子、冉子、言子、颛孙子木主,曰十哲。”
停车困难
从清初开始,河南府文庙继续得以扩建,除了大成殿以外,另有名宦祠、乡贤祠、文昌祠,余外还有:“四贤堂:三楹,在先师庙右。戟门:三楹。泮池:戟门外根星门内,砌用砖砻石栏之。教授侯抒愫旁植嘉木,傲曲阜杏坛制。棂星门:三楹,太守朱公明魁修,门外下马碑高矗,然村甿无知,时有犯者,教授侯抒愫、训导彭虞彦于影墙东西建二木栅,植修竹数百竿,行人由影墙南为达道,人称便焉。奎光阁:在府庠东南,从形家言振培文风。明伦堂:五楹。尊经阁:初名御书楼,在明伦堂后。敬一亭:三楹,在先师庙后,嘉靖十年建。”
施工人员
雍正初年,河南知府张汉对文庙再做修葺,建造完成后,他写了篇《新建学宫崇圣殿碑记》,此记中先谈到了洛阳太学的重要地位:“上世,河出图,宓犠则之画《易》;洛出书,禹演为九畴,说在《书·洪范》一篇。周《诗》十五,风首《周南》,周南即今河南郡。文王化存焉,厥后周公营洛邑于此,平王东迁复都是,是为东周。《家语》载孔子入周问礼乐,归鲁,弟子弥进,盖三千人。道不行,乃有删定、纂修之事。修《春秋》则重天王,天王固在东周,圣心时倦倦于此,孔子没而微言绝。汉兴,立东观,集诸儒校书,其中蔡邕复书《五经》于石,为石经,立太学门外,四方学者录传讲诵,即河南郡之太学也。”
巷名
张汉从河图洛书讲起,以此说明洛阳文脉之久远,之后谈到了孔子来此问礼,以及蔡邕在洛阳太学刊刻石经之事。接着张汉写到了他来洛阳任职时的状况:“河南有学宫旧矣,甲辰春,汉奉天子命,以内翰守河南,谒学、释奠,栋薨,岿然进谒崇圣殿制,少狭训导孟淳告予曰:此故敬一亭也。崇圣殿旧在圣庙西,淳近以奉诏崇封,移木主于此,予维圣人之道,尊祖而敬宗。皇上体圣人之意,累五世祖而上,悉王其爵,真旷古未闻。殿不光而大之,勿乃不足妥圣人祖宗之灵,以仰副圣天子崇圣追远之盛心乎?”
文保牌
看来张汉也不了解河南府文庙创建于何时,他只能以一个“旧”字来概括之。雍正二年,张汉到任后,前往孔庙拜谒,训导孟淳向他介绍了文庙的状况,同时讲到皇帝尊孔之心甚笃,以此劝慰张汉应当懂得皇上 之心,于是:“乃与同官约捐俸若干,拓为五楹,制乃大。又查四配十哲及两庑木主,厘㝎位次而更新学宫之制,成矣!至名宦、乡贤祠俱在右,文昌耑其左,予谓不宜,乃移文昌祀尊经阁上,移名宦左、乡贤右,旧启圣祠改为敬一亭,制悉合。祭器、乐器亦范金补其缺。”
第一进院落
张汉与其他下属共同捐款,而后扩建孔庙,此后又迁移了一些亭阁以符规制。之后文庙一直在原址几毁几建,今日其大成殿仍然立在原址之上。
2020年9月18日,由横山小为开车,我们从郑州前往洛阳探访,今日所访最后一站就是河南府文庙。导航上能够显示该文庙地址,然前行之路越来越窄,这一带乃是老街区,街边架起了不少围挡,看来都要做相应的改建。
沿小巷前行
把车停在了一个丁字路口上,步行前往文庙,导航显示文庙处在小巷的尽头,然此处却有一大铁门拦住了去路。正在踌躇间,开来了一辆施工车,有一工作人员从车上拿下一黄色告示牌立在了门前,上写“供水抢修,注意安全”,而后他走上前敲击大门,不一会儿有人从里面打开了铁门。
卡通
我跟横山小为尾随入内,里面的工作人员说这里不允许进内参观,也不允许拍照,小为告诉他已经联系好了文物部门,此人闻言犹豫了一下,没有再阻拦,我方看清大门内并不是文庙,因为文庙处在这个院落的左侧,但另外有围墙,是一个单独的院落,这个院落还有一道铁门,但此门是用铁栅栏制作的,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形。其正前方就是大成殿,小为站在门前大声喊有人吗,此时过来 一位中年妇女,看我手拿相机,厉声呵斥我“不能拍照!”
危房标志
虽然在寻访途中遇到不少被拒事件,但像这样一脸怒容大声呵斥者却不多见。我只好放下相机,小为上前向她解释一番,此妇女不听解释,说她只听上级的指示。而小为说出的几个名字她一律说不认识,我只好提出隔着铁栅栏拍几张照片,此人称绝对不可以,因为领导有规定,任何人不能拍照。妇女还不允许我们站在前院,她走出铁栅栏门,坚决让我们退出前面的大铁门,并且说你们找到主管领导后,他给我打过电话你们才可以再进来。
步入此巷
无奈退到小巷之内,小为给张长征打电话,张先生又联系他熟识的文物部门的朋友,而后又上前敲击大门,那位妇女出来后依然说找的人不是她的领导,并且他训斥施工人员刚才为什么让我们走入第一道门。施工人员不敢吭声,我实在气不过,跟妇女说那几位兄弟不让我入内,是我硬闯进来的,你看应该怎么办,妇女瞥了我一眼没再言语,但态度有所缓和,然她仍然坚持只有找到她的领导才可入内,并且让我们体谅她的苦衷。
阮籍故居记
是什么事情让这位妇女如临大敌?我给张长征打电话,请他帮助了解此况,张先生说已经问明了情况:一周前有个报社记者来此拍照,而后他发出一篇报道,质疑当地的有关部门拨付了文庙维修资金,几年过去了,文庙看上去依然很破烂。这篇质疑之文令相关领导很不高兴,于是坚决不让任何人入内拍照。张兄又告诉我,河南府文庙不归当地文化部门,这也是难入内拍照的原因之一,但即便如此,张兄仍劝我别急,他正在通过其他渠道找相关的管理部门,让我与不为等候一下。
匾额
于是我跟小为先到老街区内转悠,可能是大多数住户已经搬走了,这一带静悄悄的少有行人,虽然房屋看上去已很破旧,但相关部门把街边的电线用塑料植物缠绕了起来,这使得两侧的水泥墙看上去有了一丝生机。有些墙面还涂了彩绘,尤其街角电线杆上所绘之图颇具卡通喜感。还有些房屋贴上了危房标志,一路走下去,看到不少的危房,想来这也是这里要进行街区改造的主要原因吧。
对联
小为在导航上看到附近有阮籍故居,这么古老的名人竟然有故居在,我觉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看看怎么回事,于是我们穿入了一条小窄巷,在巷的中段看到了阮籍故居匾。并且门前有一篇《阮籍故居记》,但附近没有看到文保牌,这个院落大门上着锁,我们只好围着院落四处探看,在这里又看到了几篇介绍,同时发现了联系电话,小为拨通电话,对方称不在洛阳,无法让我们入内参观。
介绍
上锁
穿过小巷,走入了一条宽阔的步行街,街边有不少老房子,可能是受疫情影响,临街店铺大多关着门。此时已近下午五点,太阳渐渐落山,我觉得能入院参观大成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果然此时接到了张长征的电话,告知此程很难入内参观河南府文庙,只能徐徐图之。于是跟小为回到车上,遗憾地望了望那个院落,开车返回了郑州。
多块介绍牌
木窗
关于文庙里面的情形,《洛阳大典》中载:“10现存建筑20余间,前殿(即戟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砖木结构悬山顶(二柱托顶),前后檐部皆用斗拱,斗拱为柱头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拱计心造。前殿两边各有暖阁一间,砖木结构硬山顶,其门窗与前殿一样均被改建。”
门前
老街
但是我从门外望去,仅看到了大成殿,大成殿也做过维修:“大成殿前为月台,高约1米,台南正中有两列台阶,之间嵌一块宽1.5、长2.22米的浮雕二龙戏珠青石板,为不可多得的石刻精品。大成殿雄居月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四面檐部皆用斗拱。殿顶部为琉璃瓦与吻脊,殿顶前坡西半部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飞机炸坏,改为青色小瓦。殿内数根红色巨柱力托殿顶,上部梁枋皆饰彩绘,因被烟熏只隐约可见。”
大多已关门
街景
对于河南府文庙后来情况,《大典》中写道:“后殿被老城区纸箱厂所占用并改为车间,原貌已失。前殿后月台前两边各有廊房九间,已全部被改造过。府文庙正面偏东墙上仍嵌有'奉旨文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阴文石刻。其他建筑在'文革’期间为建教学楼而被拆毁。根据现存建筑所保留下来的建筑结构及构件和历史文献记载,该古建筑很有可能为金元建筑,因此有可能为我国最早的文庙建筑。2006年撤校交付文物部门,正在修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