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念旁边的“轻轻”和“隐隐”
前几天下午四点钟,突然佛感起来了,特别想去戒台寺的大雄宝殿去拜拜那尊我拜了十多年的佛,那尊佛很灵的,可能是在远离城市的深山,交通还不便利,还保留着昔日的古刹钟声,不像北京有的寺庙已成了旅游景点,和尚也都成了生意人。
临出发前看看表,已经是四点多了,戒台寺五点关大门,路上堵车,开到那估计已经下班了,可是想在佛前敬一炷香,跟佛说说心中“朦胧”感觉的愿望,却越发强烈,急急忙忙紧紧张张地开上车,一路飞奔,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等赶到戒台寺门口,已经是整整五点了,售票口已经关了门,只好硬着头皮跟门岗说,一番好话之后我们总算进了大门,一看大雄宝殿的门也锁了,我又满院的找人开门。
戒台寺的庙风很好,还真对于远道而来的香客,即使下班了也会打开庙门,有点“善哉善哉,阿弥陀佛”的仁厚,不像其它的庙门还没下班就向外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佛灵僧不善”。
终于在静静的院子里碰到一个值班的小伙子,他不是僧人,手里却有庙门的钥匙,也许是被我的虔诚所打动,他给我打开了大雄宝殿的侧门,我的那种上下翻滚的激情终于和夕阳下的释迦牟尼深邃朦胧的目光相遇.....
三叩九拜、敬香祈祷,给佛敬上了香火钱之后,按我平时拜佛的习惯,捐款后总要再请庙里的方丈敲三声佛前的法器,在徐徐的钟声里,最后再跪拜一次以求圆满。
但这次不同,那个值班的小伙子不是僧人,不能动法器,比以往拜佛少了一个环节,我心里觉着不太满足,只好随着他在锁好庙门之后,我们一起从庙台上走了下来。
刚刚走下庙台,迎面过来了一位穿着袈裟的方丈,我走上去对方丈行了个礼,把刚才的事由说了一遍,希望方丈能够回到庙里再去敲一次法器,让我拜完最后那一次,但那小伙子好像有点不太愿意了,气氛出现了短短几秒钟的僵持。
方丈笑了笑对我说:“你太执念了,已经破例为你开门了,大门已经锁上,为什么还要去打开呢,执念了,执念了。”
听完方丈的这番话以后,我紧紧的身体突然就放松了,整个大脑的状态也似乎是从一个九曲回肠的窄路上抽身回来,站到一望无垠的大海边了。
这时,我内心的感想是很复杂而多彩的,一方面,我对博大精深的佛法深信不疑,但同时师傅的话又再提示我,是不是过于地执着了。
作家木心说过:轻轻判断是一种快乐,隐隐预见是一种快乐。如果不能享受这两种快乐,知识便是愁苦。
我在这种深信不疑的执着当中,是不是缺少了那点“轻轻”和“隐隐”呢?
有人说只有偏执狂才能拯救世界,如果我们心中没有执念,那就什么事都别干了,但是光有执念、信念、理想还是不够的,那样太单一了,如果在它旁边加一些“轻轻”和“隐隐”,那我们这个人就会宽广厚实很多。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木心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保持一份好心情是成本很高的,经风祝你好心情。如果您有更新的观点,我期待着您的留言,我们多多交流,互为良师,共为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