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 杨店学校——往事并不如风!

点击 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微信:37096414 欢迎投稿、交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杨店学校的记忆

文/总是向前

1

记忆中的大别山深处,一处以庙宇作痒序之所的地方,她叫陈祠堂。我的小学和中学几年时光在此渡过。如今,在外漂泊已久,每每忆起旧事,她变成了我回忆往事的心灵故乡。

她位于彭新镇杨店村南,离古老而又繁华的杨店集镇不到两华里(据说现在小城镇的飞速发展已把学校和街道相连),面西背东,校后有山场林园,门前稻田,一条简易大路连接到山店乡的县乡公路上,把她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

从始,她为周边几十个村庄的农家孩子,打开了一面通向外边广袤世界的心灵与梦想之窗。踩着这条乡间“小路”,她让和我一样的周边村庄的孩子,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外边精彩的世界。感谢你——陈祠堂!

我的启蒙教育不在陈祠堂,上小学三年级时才转过去,在此求学前后达六年。这期间,最难忘的是上学的路,至今记忆犹新。放学后为了抄近道,我们一般不走校门前的大路,而走距离近些的矿石渣子路。

那路,特损鞋,那时家穷,兄弟姊妹多,一年也穿不上一双新鞋。每天来回四趟的求学路,遇到阴天下雨,泥巴合得稀烂,行走真的十分艰难!

就是晴天,路也生硬难行,再加上破裂的矿石茬子锋利尖锐,万一不小心,摔在上面,轻则破皮,重则割出大血口子,鲜血流淌,现在想起来这事还心有余悸!当地本不出产奇石矿藏,据说这都是当年大办钢铁时留下的祸根。

2

在陈祠堂上学的几年之间,我一共经历了三位校长。吴修玉,高高的,瘦瘦的,江榜村人;陈进中,小河村人,一双目光炯炯有神,十分严厉!还有一位彭新镇调来的彭校长,叫彭*益,大概是初中一年级从外地调来的,个头不高,待人和蔼,他儿子和我同位,叫彭*天。

我们个头都不高,一同坐在前排,下课时间有时打闹,我还把他的裤子扒下来向后排女同学“示众”,现在想起,真是滑稽有趣哦!

学校那时还有自己的农场,包括茶园、山场、旱地什么的。学校搞勤工俭学,我们便是免费的劳工。种菜、抽草、摘茶叶、挖红薯、种油菜,年纪不大的我都干过。

因为是班干部,每当参加劳动,我还十分卖力。冬天到了,不像北方有煤碳,我们全靠自己自力更生捡拾柴伙。我在小学四年级时,还第一次跟人到大别山深处打柴,身高不及扁担高,每当想起这事,真是刻骨铭心。

初中期间,学校要求我们要住校。实际上,在上小学五年级时,我就上过夜自习,晚自习后,夜晚独自一人回家,走到荒无人烟的野山背地,真是毛骨悚然!正是这种磨练,砥砺了我不屈的人生进取精神,他让我走得更远,眼界更宽。

六年后,我就离开了陈祠堂学校,到外地上高中去了。以后的岁月,走得更远,再也没有时间回去看她。偶尔匆忙地从校前大路上路过,也是在车里留恋地看她几眼,真是别梦依稀,青青校园!以此纪念陈祠堂小学!

3

说起这个大别山深处的祠堂小学,她还真有些来头。一看“陈祠堂”三个字,就大体知道她的来龙去脉,原来她是陈姓族人烧香拜祖、祭祀先人的庙堂之地。

可能是在1949年解放后被政府收回国有,抑或是在文革期间,被破了“四旧”,成了革命小将打砸抢的牺牲品, 总之不知何时起,这个庄严神圣之地最终变成了我们村中喧嚣的小学校,真是感叹造化弄人!

到我们上学时,大概有100多间屋宇,有的雕梁画栋,门前青石条作基石磊墙;有的青砖彩绘到顶;院内有花坛紧凑,全是石条扣成方型......那时还小,不知砖雕和石艺,也不懂建筑,不太留意,只是感觉在杨店周边算得上是一处深宅大院,以至于多年后回忆起来,只叹记忆深处的东西有限!

后来,听说在上级的支持下,她几经改造,老建筑已全部被推倒,重新在原地建起了一座三层楼高的全日制小学,高大气派,如今已成杨店和周围几个村子学校的标志性建筑。

在新学校建成之日,当地主事之人还广发英雄帖,邀请从此走出去的分布全国各地的学子回乡参加庆典。毫无疑问,远在他乡的我也在被邀之列,可是由于时间冲突和当时在外参加一个会议,没能成行,空留遗憾!从始,我再也找不回她从前那古庙丽影的情形。

4

说起她的名气,一个是源于当年豫南地区火热的革命斗争时期,一个是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从此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大学生。

据说罗山诞生的第一个党支部就多次在此开会,研究部署领导豫南罗山一带的早期革命斗争。这要从我在外地看到的一部党史说起。2007年的一天,我在远离罗山数百公里的地方,坐在办公室里翻看闲书,无意中发现一处文字提到“陈祠堂”,仔细阅读,原来就是老家的那梦中香格里拉!

真是极感亲切而又倍感意外!可见陈祠堂在豫南中共党史上的地位。后来研究《大别山上红旗飘》和《罗山党史大事记》、《罗山县志》等一类的书籍,再次发现陈祠堂多次被提及,更觉她的意义越发重大。

光荣的革命斗争史让她名垂青史,历史记住了她。陈祠堂,你是幸运的!改革开放后,这里之所以再次引起外界注意,是因为这个身处穷乡僻壤的大山深处的祠堂学校,竟然接二连三地走出了几百个大学生。

这其中,有在1980年代率先考入北京大学的沈家才女-沈**带来的轰动效应,有杨店街上骆校长儿子骆*鹏飘扬过海到英国留学的动人传说。

而更让外界感到神秘且久久不能释怀的,是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岱山梁,都有灵性的传说。因为,那时间,考一个中专生就很难,况乎北大之类的中国名牌大学

5

杨店,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以此为半径的方圆10公里之内,西南被大别山包围,东北丘陵起伏绵延,直抵华北平原腹地。

每当雨后,站在陈祠堂学校后边葱葱郁郁的杉树山上,远看南山如黛,似一幅水墨山水画;北望潘新、周党,落日余晖,霞光万丈;中有叫不出名字的九龙河支流蜿蜒北流而过,溪流潺潺,小桥飞架,古朴简约,一点也不亚于皖南徽派神韵;

加上流传至今的传奇故事——宋朝杨门女将杨八姐在龙池一带排兵布阵的古老传说,还有李自成亲率大顺军在南大山筑城拔寨的英雄壮举,于是乎,这山与水的灵秀,便逐渐被方圆几十里地的纯朴村民演化作祠堂学校的绝佳灵气,陈祠堂也就从始被披上了一道神秘面纱。

为什么叫陈祠堂学校,而不直接称其为小学?其实还要追索到上个世纪她那一段光辉岁月。以前,杨店以南几个村子如江榜、天竺、张洼、前锋、小河、红棠等村,周围是没有中学的,考上初中的学生,暑假后要到倒座二中去读书,虽然不远,但却不便,那时交通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

考虑到这个基本民生诉求,当时的彭新乡政府就在此开建了杨店初级中学。按现在的眼光,其实她应该算个完中,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应有尽有,小学生基本上来自杨店村周边,初中生就是周边其他村子的学生转过来的。

老师也很多,除部分是当地的外,也有来自罗山县城的,还有其它地方调过来的,完全能够满足整个学校教学的需要。我们那时还小,少不更事,只对一位胡姓初中老师记忆深刻,因为他讲一口普通话,大家觉得很新鲜,每当小学部先放学后,我们就没事找事地凑到胡老师讲课的教室门前听他讲话。

记得当时学校后边有个大操场,土地面,木单杠,木篮球架,住校时每天早上起来,操场上也是生龙活虎,一派朝气蓬勃的样子!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陈祠堂人丁兴旺的日子不知啥时候被结束了。她由原来的小学、中学联办,最终退化到只办小学,听说最近几年连上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也被要求转到彭新镇上去读书。她终于又恢复到了那往日的安宁!是为陈祠堂小学。

陈祠堂学校,别来无恙!你在故乡可安好?

(文:总是向前  编辑:军哥)

往期推荐(点击标题)

重回母校倒座中学,找寻曾经的少年时光!

豫南故事丨童年诡事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发帖讨论
(0)

相关推荐

  • 普宁村落|航拍垾塘乡2018

    以前开始走访普宁村落的时候,常想东部的垾塘要怎么去走走呢,这是一个大乡里.后来与友出行不约而至,没什么准备就走了过去,如意料之中收获许多.再后来,我都有点不清楚究竟在这里头来去多少次. 前年底入手飞机 ...

  • 怀念陈老师

    怀念陈老师 文/袁海凡 时间飞快,转眼毕业多年了,分外怀念小学六年级时的班主任陈老师. 2002年,小学毕业,那时我才13岁,如今十五年过去了,恩师的印象一直都在脑中,每每想起班主任陈士廷陈老师,心中 ...

  • 我五岁上小学的记忆至今难忘

    我老家是河北保定,出生在南方,小时候在江西上饶上的小学,那时我家住在江西上饶南郊的皂头村,它有一所小学校,离家还很近的. 在我五岁时就开始上小学了,记得开学第一天,一大早妈妈就给我煮了两个荷包蛋,说是 ...

  • 城中之村洞子口

    城中之村洞子口 洞子口原是金牛区下属的乡,历史上曾名"平安乡".从灌县放木筏经府河到成都,洞子口是必经之地.府河在这里分叉出一条不太宽的沟渠.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条沟渠被拓宽,继而改 ...

  • 中师生丁钰丽,是一位好老师,即使她退休前没能晋升上副高职称

    原题:一代中师生丁钰丽 作者:数天数 01 那年,我师范毕业,分配到通渭县鸡川镇杨川学校任教,我宿舍隔壁住的是丁钰丽老师.初识丁钰丽,才知道她和我一样毕业于陇西师范学校,只不过比我早几年,算起来也就是 ...

  • 南胜义路小学简史

    解放前,义路小学原校址在义路村邦寮组,校名"义路初小",最后一任校长是杨石柱. 1957年9月,校址迁至义路楼仔组. 邦寮集联小学旧址 邦寮集联小学旧址 (1960年,义路邦寮附近 ...

  • 『悦读之声』春 风 熏(外二首) | 作者:云抱/诵读:红豆

    春  风  熏(外二首) 文 | 黄玉明(云抱)   诵读 |红 豆 ♪ 点击上方绿标聆听 悦读 春   风   熏 独处时的叨念,被春风纷扰 空盼,已经根深叶茂 鸟鸣绿了,颤栗一触即发 她举杯于向上 ...

  • 美文悦读|杨辉峰:在花开中牵手

    啸鹤艺术|啸鹤文字-- 温 暖 · 真 诚 · 乡 愁 在花开中牵手 杨辉峰|文 多年前,一个写诗的男青年在北方的一个小城的苗圃里遇到一个姑娘.姑娘正好是芍药一般绽放着地妙龄时节.浅浅的蓝裙子似乎天空 ...

  • “逐梦成长,青听悦读”——小店区青年渡冬文学沙龙暨山西省高校文学社团联盟《方向》创刊号研讨会

    文学沙龙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WEN-XUE-SHA-LONG- 12月6日下午,共青团小店区委联合小店区文联共同主办的"逐梦成长,青听悦读" --小店区青年渡冬文学沙龙暨 ...

  • 『悦读之声』风之说|文:郭泽民/主播:李静

    风之说 读中观天下   读中品人生 人说,风无形, 人说,风有情, 人说,风情万种. 人间,谁都爱春风. 春风和煦,花开水灵. 碧草青青, 和煦了人的心情. 温暖时节, 小康之家,忙着春耕. 把昨天忘 ...

  • 『悦读之声』​清明雨 | 作者:杨文英/诵读:李玉珍

    作者:杨文英 诵读:李玉珍 悦读 清 明 雨 作者:杨文英 清明雨, 是儿女在哭. 一滴一滴, 细数父母曾经的含辛茹苦. 清明雨, 是天国的叮咛. 一声一声, 嘱咐儿女要幸福康宁. 清明雨, 是天与地 ...

  • 亲子悦读 共情共爱|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读书节圆满结束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 则是老师和家长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 发展网(王文华 雷琴)成都讯 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亲子间的亲密关系.近日, ...

  • Bonbon时事悦读|“我更偏向于在学校上课,在家学习没法集中精力”:孩子们对于隔离的看法

    « Je préfère être à l'école, j'ai trop de distractions à la maison » : le confinement vu par les enf ...

  • 悦读经典 | 30首荷花诗词,荷风莲香,唯美了整个夏天

    揭阳书画网 揭阳市唯一官方书画门户网站,2009年成功上线,立足于素有"书画之乡"的揭阳,大力推动全国揭籍书画名家的书画作品及从艺轶事. 49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夏天,是荷花盛开 ...

  • 悦读丨故乡的风,故乡的雨

    点击 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微信:37096414 欢迎投稿.交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故乡的风,故乡的雨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