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之264:夫妻关系的最高境界是唠而不煩,视叨如宝。/情感障碍
情感稳定性改变
情感不稳:情感反应(喜怒哀乐)极易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到另一个极端。显得喜怒无常,变化莫测。
与外界环境无相应关系。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情感淡漠: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切的利害关系的事情也是如此。
病人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常见单纯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
易激惹性:表现为极易因小事,而引发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暂。常见于疲劳状态、躁狂症、人格障碍、神经质和偏执性精神病。
情感协调性改变
情感倒错:指情感表现与内心体验处境不相协调。如听到高兴的事,反而表现伤感。描述自己遭受迫害时,却表现为愉快的表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情感幼稚:病人的情感反应如同小孩,变得幼稚,缺乏理性控制,反应迅速而强烈,没有节制和掩盖。见于癌症和痴呆病人。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每天说话的内容,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废话。
如果废话低于百分之五十,就很难体会到快乐的感受。
俗话说,只有废话才能连篇,才能轻松自如,侃侃而谈。
无论多么正规的场合,多么高档的聚会,都不例外。只是废话所占比例不同而已。
如果说的都是正事,就会显得呆板和过于严肃,使人感觉沉闷压抑,必然是谨慎有余,活泼不足。
社会如此,家庭更是如此,绝大部分的人际交往也是如此。
夫妻枕边的家长里短,恋人之间的互诉衷肠,朋友间的新闻八卦,父母的唠叨劝慰等到。
表面看似无关痛痒的废话,实质上蕴含着夫妻的恩爱,恋人的甜蜜,朋友的友谊,父母的关心挂念。
夫妻之间的唠叨,可以说是无所不有。从早上起床开始,直到深夜入眠,见面就会打开话匣子,唠叨废话始终不绝于耳。
家务、卫生、孩子、工作等等,可以说无所不唠,无所不叨,不胜其烦。
陆先生说,他的妻子就是一个唠叨精。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却非要加上前缀后缀,中间还要旁证博引。说了一大堆的废话,正事反倒没有说清楚,实在难以忍受。
有一次听了妻子的唠叨之后,给予了严厉的回击,她很伤心地闭上了嘴。
从此以后,夫妻之间的交流骤然减少,妻子的态度也显得有些冷淡。
时间一长,他感觉很不适应。突然没有了妻子的唠叨,他感觉家里冷清有余,温度热情不足。一天的疲倦无从消除,他发现原来适当的唠叨有助于消除不良情绪。
家里有个人能在你面前,想说就说,想说啥就说啥,不用担心说错话,并且时间不受限制,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一个人越成熟,唠叨就会变成一种奢侈。因为很少有人给你时间,很少有人耐心听你说话,陪你聊天。
工作需要高效率,说话办事要雷厉风行。话说多了,容易使人不耐烦。即使朋友,说话也要有所选择。话题既不能太敏感,也不能太过时。更怕被别人认为是传播负能量。
越成熟越沉默,越沉默越感觉到,身边有一个可以相互唠叨的人,是一种很幸福的事。
如今工作、生活、学习的压力山大,努力学习,拼命工作已是常态。
人们心中的苦闷,需要向人倾诉,需要适度发泄。回到家里,夫妻之间的相互唠叨,是解压最安全、最放松和最有效的方式。
唠叨和被唠叨,是夫妻表达情感的最常见方式,有一个随时能够听你唠叨的人,实乃人生一件快事。家是你释放压力,放松情绪的最佳场所。
高境界的唠叨,不是只顾自己舒服的自说自话,而是在唠叨的过程中,始终体察对方的感受。
能够站在对方立场上,在发泄自己情绪的同时,也能够以对方的兴趣点和敏感点为中心去唠叨,从而使双方的情感在唠叨的过程中,得到共鸣。
不管唠也好,叨也罢,必须是善意的唠叨,其中必须包含关切、情谊、爱怜和思念等,而不是尖酸刻薄、任意指责贬低,甚至侮辱谩骂的人身攻击。
适当的唠叨是夫妻情感的润滑剂,只有唠叨的婚姻才能保持长久稳定。适度的唠叨有利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唠去双方的烦恼,叨出双方的感情,从而达到双方唠而不烦,视叨如宝的夫妻关系的最高境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