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快快乐乐做教育之13)
第二节 坚定信念
今天读完了《静悄悄的革命》,对笔记进行了整理。
“结果”怎么都行,“开头”决定了一切。
对教学的反思和经验的相互交流成了每位教师成长的食粮。
社区是教材的宝库,每个教师都有一个个固有的风景。
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
教也好,学也好,都应该是以“应对”的应答性活动为中心来组织的。
自古以来就认为“慎学、善思、明察”在学习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以“被动的能动性——应对”为中心的教师的活动,其第一要义是,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
能生动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师在对学生群体讲话时,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讲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
“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是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即让那种与物与教材对话,与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的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也可以说,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
学生自立、自律的学习必须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在与教材、教室中的学生以及学习环境的关系中来加以认识。学习只在与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才能够得以生成、发展。
今后的教学,应当从大一统的传授方式中蜕变出来,以学生的个体化学习为轴心,向着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的学习方式转变。正因为如此,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客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
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的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的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的柔和。
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教师的活动:与每个学生应对的活动——服装的裁剪制作;与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认识相互激荡回响的活动——“交响乐团”。
交往:单项交往——只有一方讲话;双向交往——相互交谈;反响交往——被拒绝被阻挡的交往;异向交往——思路各异的交往。
相互学习的教师只能从相互尊重差异的教室中产生出来。
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改革校内教研第一年最重要的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就是要在教室里形成一种每个学生都能安心上课,彼此之间都能相互勉励的学习氛围。
观摩课和校内研讨的中心应该是教师对待每个学生的态度问题。
对教材内容和授课结构的研究应该从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学习实现和教师的对应这两者间的关系出发来进行讨论,参观者的位置要在教室的两侧而且是尽量靠前的两侧。
要进行以学生的学习实现和教师的对应为中心的研讨,最重要的是,在教室里进行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关系,这在第一年的教学改革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学生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谈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育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相互倾听是相互学习的基础。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于倾听的儿童。
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人生的三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都在灯火阑珊处”。作为教师,可能重在第二重境界,不懈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升,“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过幸福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