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灰度思维,就读懂了社会的真相!

跨越全球(vvq0000)——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跨越全球”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跨越全球:vvq0000

何以衡量内心成熟的人,那是因为他们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在现代这个时代,内心成熟的人必懂的三个思维法则:

灰度思维

1、灰度思维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讲述到黑白思维是我们成长中一种阻碍思维,他让我们看人看事少了些宽容。什么是灰度思维了,灰度思维是一种中国太极智慧。

心理学有一种说法叫做视网膜效应,意思是假如我们有了某样东西,我们就尤为关注和我们一样的东西,比如你怀孕,你会发现街上特别多怀孕的人,是因为你的眼光在自动匹配适应,而视网膜效应往往让我们看待世界失真。

灰度思维是一种融合黑白思维,懂得事物对立面其实都是事物一体性。管仲去世的时候,齐恒公曾经问过管仲,你去世后有谁可以替代你做宰相,你的好朋友鲍叔牙可以吗,管仲就讲道,鲍叔牙太过正直,太过正直就是眼睛容不得一粒沙子,不够圆滑,他不能为宰相,能为宰相的人必须可以黑白通吃的功夫。

管仲就是具有灰度思维的人,他懂得世界不是黑与白,而是黑白共同的世界。所以中国一直有正史和野史之分。我们看真实的历史就必须结合正野才可以更为全面。

灰度思维之所以是成熟人必备思维,是因为他们比普通人更懂得事物的混沌状态,他们能巧妙融合事物的对立面,形成有机的整体,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唐僧,他用自己取经的目标把正义的孙悟空以及好吃懒做的猪八戒都融合到一个团队,这就是灰色思维的妙用,如果我们不懂得灰度思维,我们就无法更好用人以及理解人。

心理学:反脆弱思维

2、反脆弱思维

什么是反脆弱思维,反脆弱思维是指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通过不确定中受益。这有点类似我们老子的智慧,福祸相依的观点,还记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故事吗?

一个叫赛翁的老人家丢了马,然后后来那马回来了,还带了一匹马过来,很多人祝福老人家,塞翁则说,你怎么知道这就是好事了,说不定也是坏事了,随后不久他的儿子骑马摔断了腿,变成残疾人,又有很多人来安慰老人家,老人家则说,你怎么能说这就是一件灾祸的事情了,果然没多久,国家因为要打仗,很多年轻人被征兵去打仗,十个有九个都在战场中战死。而老人家的儿子由于残疾不能参加大战,反而保留下了一条命。

内心成熟的人之所以会具有反脆弱的思维,是在各种各样的生活经历中锤炼起来,尼采曾说过,所有不能打败你的都将让你更为强大,反脆弱让活着的人用活着见证生活的勇气与力量,更加让我们知道,某些时候我们比想象中更加勇敢。

心理学:框架思维

3、框架思维

框架思维是说任何一个新闻报道,每一家媒体与记者都会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这就是类似我们拍照,选择不同角度拍摄而已,相片的景色也不同。苏东坡其实也早就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框架思维反应是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见识的世界不同。

成熟的人都会理解各种角度的不同,所以不会固执己见。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也是代表着两种不同框架思维,但我们不能否认他们是错的。

内心成熟的人之所以懂得用这三种思维,是因为他们更加深刻的明白,这个世界其实半真半假的世界,当你学会了这三种思维,你就懂得世界其实更多是你内心的映射而已,每个人内心映射不同,才会导致世界真实与丰富多彩。个人越成熟,越能发现一个道理:

现实中的很多事,往往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

现实中的很多人,往往不是非善即恶/非敌即友的。

对的极致就是错,错的极致就是对;黑的极致就是白,白的极致就是黑。善恶是非都遵循这个逻辑,世事没有绝对,一直在循环与转化!

所以,如果我们单纯用“对”和“错”去判断事情,总是有失偏颇的。而把握好其中的“尺度”,远远比分清是非对错要重要的多!

中国人万事都讲“度”,一个“度”字体现了中国人最大的智慧,浅尝辄止的意思是程度太浅,无法使事物发生根本改变。

但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这又在教导我们:凡事过了那个度,就会朝对立的方向发展。所以才有了急流勇退、凡事只求八分圆的说法。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并不仅仅在于他们分的清是非黑白,而是在于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不偏不倚,时刻都能找到那个平衡点!

先来看一下中国智慧的发源:

八卦图就告诉我们:阴里有阳,阳里也有阴。

很多人和事往往也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的,或者说是黑到了一定程度就是白,白到了一定程度就是黑。

现实社会里没有完全的“对”,也没有完全的“”错“”。好事和坏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时好事做绝了,也变成坏事了,坏人做到极致了,也就变成好人了。

以吵架为例,西方人处理吵架的问题时,总是会把谁对谁错会分得很清楚。中国人就不一样了,比如两兄弟吵架,如果非要分出一个对和错,结果虽然是明朗了,但是兄弟两人的心也散了。

这样即便是分出了对错,但是感情出现间隙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在中国,大人处理兄弟吵架、老师处理同学打架、领导批评员工争执,一定会说你们两个都有错,两个都该骂,然后还要告诉他们,互相反省,互相道歉,互相承认错误。

所以,中国人讲究彼此各让一步,夫妻之间,兄弟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如果一定要分谁对谁错,分到最后离心离德,尽管天天住在一起,但是有时候还不如路人。

即便你有理,即便你是对的,即便你有功,你依然不能得理不饶人。你必须时刻检讨自己还有哪里不足,人无完人嘛。你应该看看自己该如何进步,甚至你要让对方能和你一起进步,这才是大格局。

再比如,有很多人就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然后钻到牛角尖里去了,对别人寸步不让,一副有理走遍天下的样子,咄咄逼人。

还有很多人得理就不饶人,但是到了最后,往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是一种双输,只不过看双方哪一个输的更惨而已。甚至这样还能对方逼得要和你同归于尽,何苦呢?

也有很多人因为有点功劳就居功自傲,让周围的人都很不愉快,然后非要把自己的对和别人的错划清界限

上面说的这几种人,往往总是遭到别人的嫉恨和算计,古往今来,栽在这个事上的人太多了。

所以,如果不懂得把握分寸,你做的越对,反而得罪的人就越多。因为你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你不肯让人半分,所以你被周围孤立了。

我们生活里经常见到这种人,她们就是不依不饶,不知道变通,到最后亲人也能成路人,甚至成了仇人。

人和人之间,如果一定要为了对错而较量,结局一定是双方都会输掉,只是看谁输的更惨而已。

所以和气才能生财,万事以和为贵。

西方人做事总是追求过程的公平,做事的过程和采用的手段必须得是公平的,但是最后的结果就不一定公平了。

比如总统选举,看起来是人人都有选举权,所以选举的过程是公平的,但人人都可以选举,也意味着每个人的权力都容易被干扰,同时也可以转让,于是金钱和舆论就可以在背后发挥作用了。

而中国人做事总是追求结果的公平。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哪怕是运用灰色的手段,但是最后呈现的那个结果往往是公平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