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足,即富
心足,即富;心穷,真真穷。
人们常说,看一个人的素养和教养,是要看他的吃相,听完没在其意,没走心,但是一日去餐厅吃饭的时候,发现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因为是自助餐,品种丰富,有有了近乎不要钱或者是要将钱吃回来的感觉,很多人就恨不得把盘子堆起来,眼睛大肚皮小,吃不了就剩着,宁愿浪费也要多拿,一副心穷的吃相。
但是有一天,在琳琅满目,眼睛应接不暇的食品面前,样样都想要,却有一个姑娘,特别让人心生好感。在那么多可以选择的食品当中,只取了半碗的面条,其余的水果蔬菜西点任何东西都没有取。等她吃完饭离身时,再看看坐在她对面的女人盘子碗里剩的一堆一堆的,就觉得高下立判,良莠立分。
想起之前读过的一篇文章的作者说自己的妈妈,从来都不囤积物品,用不着的东西都送给有用的人,小小的家,因为简易空旷而显得格外的舒服,让人呆在那样的环境中没有了逼仄压迫之感,就是愉悦与放松。好像她的妈妈有句话是说,一个人只能吃一碗饭的时候不要去端第二碗!很多的时候,并不是真正缺少什么东西,而是欲望使然,觉得想要,不是需要。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但是很遗憾,许多人就是被物欲驱使,成了物质的奴隶,总觉得缺少,不知道满足。
认识一个人,小领导,但是有实权,按讲应该比大多数人过得好了,但是很贪心,有时候很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钱了还不满足。有人给过一个醍醐灌顶的点评,“不是真穷,而是心穷”!
心穷的人,即使坐拥金山银山,依旧一贫如洗,总局的不够,想要,要占有,要攫取!
作家马家辉所说,“你的欲望比你的收入多一块钱,就是贫穷。”法顶禅师在《山中花开》里写过一句话,深深地击中过我:“拥有一个的时候,不要企图拥有两个。怕穷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种穷。”
老话说的:“便宜占多了,灾祸跟着你。”心穷的人才总想着去获取,占便宜,心足的人会觉得拥有的已经很多了,所以他才富足。
小时候老家有个老道士,常年挑着自己的担子,走东串西地化缘,为了建自己的道观。乡下人厚道,但是生活简朴,他到了谁家,粗茶淡饭地给一口,过了饭点了就是个馒头饼子之类的,但是从来都没有看见过老道士愁眉苦脸,反倒是成天乐呵呵的,谁给的饭菜都说好,化缘给的钱多少都是好,真的就是弘一法师的那种“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滋味”的都好。老道士住在“老鸦泉”还是“老洼泉”无从考证,但是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快乐,知足,你们要学习“老鸦泉(老洼泉)”的爷爷的那种人生境界,都好,知足!据说他弥留之际,依然感激四方众生的供给,感恩大家对道观的贡献,虽然他的衣服补丁摞补丁,担子里挑着永远是些不值钱的物件,所得的钱永远是丁当作响的钱币,但他一生知足,心安常乐。及至长大,于无数个人生至暗时刻,想起那个笑呵呵的老爷爷,想起父母的叮咛嘱托,都觉得无比温暖与治愈。
相传,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曾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到市场上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之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
得人生智慧者,一定懂得心灵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有,所以他们获取知识与快乐而不贪恋钱财,但是庸人则以欲望填塞心灵,日日与他人相较,夜夜自我折磨,所以痛苦不堪。
人的所有痛苦,追究其源,大概就是因为贪欲,欲求不满,所以要攫取,越攫取越贪婪,欲望的黑洞越深越无法填满,就越痛苦。所以人们才无比向往梭罗的《瓦尔登湖》,以及它昭示的真理:人们的确将生活的意义搞颠倒了,只有心灵富足的生活,才能给予人们更长久的幸福。
穆圣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说过:“真正的富裕不是财产的众多,而是心灵的富足。”
希望我们继往圣之后,得智慧与先机,摈弃欲望,求心足之富,得人生幸福!
2020.8.17晚 郭江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