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父母总觉得我亏欠他们?| “养儿防老”:以养育为名的道德绑架 2024-05-05 12:30:14 文章转自公众号:简单心理Uni(jdxl-uni)作者:王雪岩中国的俗话经常说“养儿防老”,意思是父母养育子女以防自己老年无依无靠。“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给予的,将来长大也必须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自古以来,中国一代一代人都是秉持着这个观念生活。人人都期待暮年有人依靠,但这个依靠怎么形成的呢?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靠“养育”换取“养老”真的靠谱吗?01“养儿防老”观念去年“就地过年”的号召阻断了许多人的回乡路,也使多少人暗自庆幸“躲过一劫”。这一劫,不仅是被催婚,被催育,还有一劫是:不知如何与父母相处。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父母是被称颂的对象,儿女是被教导“孝顺、感恩”的对象。可是,感恩和孝顺都不是靠教育可以实现的,感恩来自内心深处爱的能力发展,孝顺来自父母子女之间建立起安全信任的依恋关系。这些都是建立在有能力爱与尊重孩子的基础之上,而我们传统上的养儿防老观念,可能会越来越成为阻碍两代人建立爱的关系的因素。说是阻碍,并不是说养儿不能防老,而是说如果父母养孩子的目标是为了防老,而不是为了培养孩子成为他自己的话,这样一个将孩子物化、工具化的期待,很可能使父母难以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孩子在发展过程中也会积累大量愤怒、悲伤、无助、羞愧等等情绪,在发展受限的同时,也会在情感中难以与父母之间建立平和温暖的关系。在农耕文化之下,父母占有土地和农具,子女的确是依附于父母而生存,父母只要手中拥有土地,“养儿防老”是很容易实现的。现代人越来越摆脱了土地的束缚,两代人之间物质的牵绊越来越少,能维系联结的,越来越趋向于情感。这对于生于八十年代以前的父母来说,非常不易。这一代父母的父辈,大多生活于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被饿死”的恐惧使他们对物质拥有强烈的依赖,而并不能信任情感的价值,他们对儿女的“爱”大多是物质上尽量给予,情感上无法避免吝啬。因为他们自己内心的情感积累,实际上也非常稀薄,能给予孩子的情感非常有限。这一代孩子成长为父母后,就会遇上非常冲突的情感体验:对上,自己父母养育自己的方式就是情感匮乏,他们并没有多少能力给予情感;对下,儿女早已摆脱了物质匮乏,他们更多的需要是情感中的满足、人格中的尊重、自我独立的支持等等。所以这一代父母,再简单的秉持“养儿防老”观念,是很难再与自己的儿女保持情感上的亲密的。02“养儿防老”观念下的父母和孩子当孩子被工具化对待后,他们的人格健康成长会遇上阻力。当父母期待养儿防老时,难免会把子女朝向“最有用,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去培养。买学区房,读名校,上各种培训班,父母对子女的投入可谓是呕心沥血,可子女未必领情。在孩子的内心,他感受到的可能就是自己成为满足父母自恋的工具,他并不为自己获得的成绩开心,相反,他可能为自己失去了游戏童年而悲伤。失去童年游戏的孩子成长后也可能会遇上各种困难,他的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耐受挫折的能力、痛苦修复能力等等,可能都会适应困难,而这些能力,实际上在童年游戏中都有机会获得发展。“养儿防老”,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感与尊严感,导致两代人情感中的敌意 。拥有“养儿防老”观念的父母,往往很难建立起孩子是独立于自己的另外一个个体这样的观念。在他们内心,孩子就是自己的拥有物,他们可以决定孩子的一切,当然,他们也乐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因为“孩子是我的,我给他的一切归根结底还是我的”,他们为孩子付出的一切都是真心实意的,但是在孩子的感受中,却可能是完全不被尊重,完全被剥夺的。事实上,这里的确也隐含着剥夺。当父母为孩子做好一切的时候,潜意识的动力可能是“我行你不行,你离开我就完蛋了”。所以孩子会一面享受来自父母的照顾,一面愤怒于父母剥夺了他自己的自主感、效能感,一面感受直接享用的轻松,一面羞愧于自己的无能。长大后他也可能愤怒于父母不再有能力继续给予全面的满足,也愤怒于父母的全面照顾使自己失去了学习修正错误的机会,以致成年后的生活更加艰难。“养儿防老”的另一种常见剥夺是是剥夺了孩子分离与独立的机会 。父母倾向于为孩子选择和设计他的人生道路,因为父母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不能让他走弯路”,这就使孩子不得不放弃他自己在人生路上闯荡和尝试的机会,也习惯于服从父母的安排。当这个孩子逐渐长大后,随着他视野的逐渐开阔,他也可能会越来越将父母感受为无知无能的限制者。他们会愤怒于父母不曾承认自己的能力,也愤怒于父母并不能真的给予自己想要的人生,还会嘲笑父母的无能,以及父母的“无能”对自己的伤害,同时又会潜意识中推动父母不断重复对他的照顾与限制。总之,两代人会在各种拧巴里纠缠不清。“养儿防老”,父母的生存恐惧不断投射给孩子,使两代人的关系不断增加张力。养儿防老的一个“防”字,清晰的传递出老年人的生存恐惧,近些年不断有媒体报道农村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自杀事件,这在某些地方已经成为风潮。从自杀老人的绝望中,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老人与子女之间情感纽带的脆弱,而这个纽带,是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建立的,之后需要持续多年的不断修整加固,才能使两代人之间真正建立起爱的纽带。一个生活于“父母不慈爱,子女不可靠”文化环境中的人,两代人之间很难产生彼此信任的依恋关系。不慈爱的父母对儿女来说,是混乱的,他最需要依赖的人,却是可能伤害他的人,那这个孩子很难信任父母是可靠的。如果子女未来是生活中不能可靠提供养老的人,父母也很难全身心投入对子女的照顾,很难只是为了祝福孩子而照顾孩子,除非这对父母本身是人格成熟度非常高的人。为了获得内心的安全感,父母就有可能对子女进行一些潜意识中的控制和贬低,有些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要不是为了你”、“全是为你好”,父母将自己置于能力和道德高点上的时候,也将无能、无助的部分投射给了子女,在子女内心产生的反应有可能是内疚、羞愧,这就可以使父母对子女获得全能控制感,从而抵御来自现实生活的无助和对生存压力的恐惧,子女会因此而感觉更加无助。那些分离化过程完成得好一些的子女,可能内心产生的是对父母愤怒,用愤怒的力量帮助自己与父母保持着距离,他会拒绝父母的情绪控制,于是产生两代人之间的冲突。另外一部分父母的不安是,父母对未来不能得到儿女照顾的老年生活的恐惧,会让他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强烈的委屈,他们将对儿女的无法信任投射在养育关系里,会在建立亲子关系中加注大量不安全、不信任的内容。如果父母对关系是怀疑的,就很难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亲密关系的信任,也许会使孩子相信亲密关系是彼此剥削,彼此利用的,他们这样对关系的理解方式,真的有可能造成未来在照顾老年父母时,感觉父母是无使用价值的,是累赘,进而导致失去照顾父母的耐心。03拥有“养儿防老”观念的父母们拥有“养儿防老”观念的父母,真正进入老年期后,有可能会变得卑微、讨好,反而更加破坏与子女的关系。有些父母,曾经对孩子拥有绝对的话语权,随着渐渐老去,他们的力量感慢慢丧失,他们的信念依然存在。他们会相信面对现在更有力量更有能力的孩子,他们面临着被嫌弃和伤害的风险,于是他们在孩子面前变得卑微、恐惧,他们可能会讨好孩子,也可能会拒绝孩子们的照顾努力。有些老人不断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以期在孩子面前保持着的“我所求很少,你不要抛弃我”的恐惧。实际上,所有的这些做法,情感中都在向子女传递着:你不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我不得不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换取你减少对我的伤害。所以,这就造成有些父母越卑微,就会使子女越愤怒。还有些父母,年老时开始反思自己与子女的关系。他们可以反思到自己曾经的方式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但他们并没有能力承认自己是伤害者。于是他们可能在内心做一个逆转:他们用糟糕的生活状态来惩罚自己,同时感受到是因为子女没有向自己提供照顾,所以才有了这么糟糕的生活,从而在内心获得些许的平衡:子女已经惩罚了我,我不必再为过去内疚了。也有些父母会把自己内心攻击、伤害的力量投射到孩子身上。天天担心孩子对自己不满,担心孩子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来,担心孩子不管自己的老年生活等等。他们的担心带来的,就是对孩子和敌意性感受,而这些敌意,最终可能导致子女对他们避之不及。还有一些父母,内心缺少对于人与人之间相互满足的信任,他们更愿意让自己成为给予者,从而在关系中拥有一个更有力量的位置,而当他们进入老年,当他们需要子女照顾的时候,他们很难让自己处于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弱者位置,他们也很难让自己对子女提供的照顾表达感激。所以他们无意中就会破坏子女提供照顾的意愿:可能是贬低子女的给予,可能是拒绝接受子女的照顾、或者是在幻想中扩大自己给予的能力,不断向子女许诺各种好处,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有可能使子女感受到自己对父母的照顾是没有价值的,从而破坏子女持续照顾父母的耐心。要想老有所养,功课是需要靠一生去努力完成的。年轻时要帮助自己发展出健康的人格,才更有可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与孩子之间建立起安全又亲密的关系,才有可能履行良好的养育功能。只有尽到了父母的情感养育责任,而不仅仅是在物理中养育了孩子,才能够建立起两代人之间安全又亲密的关系,情感中的联结在。即便是物质艰难一些,老年的生活,是不会太差的。作者简介: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简单心理Uni(jdxl-uni)学心理咨询,来简单心理Uni。全国超优秀的专业咨询师成长平台。 赞 (0) 相关推荐 老了谁和你做伴,2021最新养老观火了 养儿防老的观念,该变一变了 过去有句老话,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很多年来,很多父母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不遗余力,不计成本的养活孩子. 然而现在,这种观念应该变一变了.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看看身边的家庭, ... “人老了要明白:养老与孩子无关,自己有钱,才是王道”你怎么看? 孩子在M国年薪80万美金给10000美金每月给他不要了,只因为一个事情改变了他观念,觉得让儿子养老丢脸了.现在大哥侄子一家人陪他过日子觉得合适的. 叔一辈子呆在农村,生了两个男孩一个女孩,70年代穷医 ... 还在“养儿防老”?不妨来试试养老院的生活吧!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养老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已成为父母和孩子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小编认为住在养老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今,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孩子们常常 ... 从最近大热的杨丽萍女士事件中 你如何看待养儿防老 [铁树开花耶]悟空问答 从最近大热的杨丽萍女士事件中你如何看待"养儿防老"? 从人类本能的自私自利的角度,养儿防老无可厚非,也是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观念,还被冠以很多美好的名称,天伦 ... 生孩子就是为了“养儿防老”,当你的孩子究竟是倒了什么霉? 随着人的观念变得多样化,很多年轻人选择不婚.或者结婚之后不生孩子. 而长辈就会很着急: "人怎么可以不结婚不生孩子呢,你现在这样想还是太年轻,等你以后老了,没有孩子谁来照顾你?" ... “我老了也不指望你养!”为什么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这句话?余生指望谁? 导读:在现在的社会中,有不少的家庭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都存在着非常紧张的状态之中,亲子关系之间的冷漠,让不少父母对于自己的老年生活有了一定的担忧.不论是青春期孩子的不听话.叛逆,还是长大后因为 ... 6岁弟弟没人管,27岁姐姐发怒:房子是我的,谁愿意养谁养 文/母婴期刊 生儿育女是所有父母延续后代绕不开人生阶段,尤其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一时难以消除,如果第一胎生下女孩,多半想二胎生个男孩,没有男孩,可能被邻居瞧不起,而且多子女家庭一直是主流,所谓多子多 ... 当你老了,不要过分依赖子女 点 当你老了,不要过分依赖子女 亲情无价 编辑:李留申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岁月留申 割不断的血缘关系 亲情,友情,爱情,婚姻,家庭.关注我们有答案. 情感大餐 请评说.点赞,点在看! 正文: 当你老了 ... 心软是害,狠心是爱,溺爱孩子的父母总有一天会后悔 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白茶 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子女打骂父母的新闻,而其中很多受到伤害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对于孩子过 ... 为何父母总喜欢冲孩子发脾气, 这种性格, 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哪些影响? 大多数家长不会和孩子心平气和的相处,尤其是在当孩子犯错之后,父母总喜欢用暴躁的情绪,来解决问题.很多家长平时动不动就和孩子发火,不管孩子有没有做错事儿,父母总是喜欢劈头盖脸的臭骂孩子一顿,把孩子当成出 ... 【云说家风·《金刚经》篇】为什么有的父母总把给孩子的付出挂在嘴边?(第14篇·总第2776篇) 作者:张建云 <金刚经>里的家风智慧:第14讲. 一个父亲对儿子说,为了把你培养成人,你知道从你小到大我付出了多少辛苦,忍受了多少病痛.遇到了多少麻烦吗? 别管儿子如何回答,显然是这父亲水 ... 吴一钶:很多父母总觉得自家孩子不如别人家的聪明、活泼、开朗 很多父母总觉得自家孩子不如别人家的聪明.活泼.开朗,那只是你戴上了一副只盯着孩子缺点的黑色眼镜, 据说一小的学生放学没回家,父母总能在这找到他。 [关键词: 炸物 童年 如意街 ] 一小一中的人都记得的不回家吹水基地 老珠海人一听"飞仔街"就会心一笑 妈妈说成年人的脚步是不停留一直走 但是偶尔却只想停在路边喝记忆里的玻璃樽 ... 八字预测,父母总断口诀! 八字看父母 八字看父母总决是根据八字命理总结而来的一种断父母情况的命理口诀,在给父母算命的时候,此口诀可起到参考作用.口诀只是一种概括性的说法,有这样的趋势和可能,但不可完全依次为准绳,更为精准的算命 ... 熊孩子恶作剧,父母总说孩子没坏心思,害了孩子却不自知 孩子还小,可能没什么是非观念,一些熊孩子总是喜欢恶作剧,其父母可能会责骂孩子,然后再以"孩子还小,没什么坏心思"为借口,让对方别在意,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害了孩子却不自知. 01男子 ... 孩子还小,没什么坏心思,父母总这样袒护孩子真的好么 孩子还小,可能没什么是非观念,一些熊孩子总是喜欢恶作剧,其父母可能会责骂孩子,然后再以"孩子还小,没什么坏心思"为借口,让对方别在意,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害了孩子却不自知. 【育儿知识】中医育儿_父母总吵架,孩子就容易得病。每个家庭都会犯 家庭不和睦可能会让孩子患上很严重的病你们知道吗? 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儿,如果这些烦躁.焦虑.恐惧等心态影响到了孩子,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中医讲"七情致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