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士好古
笑话与哲理-15
秦士好古
文/墨吟
原文:秦有一士人,酷好古物,价虽贵,必求之。一日,有人携败席踵门告曰:“昔鲁哀公命席以问孔子,此孔子所坐之席。”秦氏大惬意,以为古,遂以附郭之田易之。逾时,又一人持古杖以售之,曰:“此乃太王避狄,杖策去豳(bin,古邑名,今陕西武功县)时所操之棰也,盖先孔子之席数百年,子何以偿我?”秦氏倾家资与之。既而又有人持朽椀一只,曰:“席与杖皆未为古,此椀乃桀造,盖又远于周。”秦氏愈以为远,遂许所居之宅而予之。三器既得,而田资罄尽,无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终无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把太王之杖,执桀所作之椀,行丐于市,曰:“衣食父母,有太公九府钱(周时设钱币官有九,即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乞一文!”(选自《事林广记》)
译文:秦国有个儒士,喜爱古董成癖,即使价格昂贵,也必定要买下收藏。一天,有个人夹着一卷破席登门,告诉他说:“当年鲁哀公设席赐坐询问孔子政事,这正是孔子坐过的那张席子。”儒士大喜,认为是稀罕之物,便用城外的田地换下这卷破席。不久,又一个人拿着根手杖来兜售,说:“当年周文王的祖父太王为躲避狄人侵犯,拄着手杖到岐山去开辟周地,这就是太王用过的手杖,论年代,比孔子的席子要早几百年,先生拿什么和我交换呢?”儒士便以所有家产换下这根手杖。几天后,又有个人捧着一只破碗对他说:“先生得到的席子和手杖并不算古,请看这只碗,是夏时造的,桀王曾经用过,比周古老得多了。”儒士以为这是旷世古董,于是让出自己所居住的宅院,换下这只碗。儒士耗尽田产家产房产换得这三件古董,从此一贫如洗,无家可归,连吃饭穿衣也无从着落,但他对古董的癖好依旧,无论如何也不肯舍弃这三件古董。于是他披着鲁哀公的破席,拄着周太王的破杖,捧着夏桀王的破碗沿街乞讨,虽然饥肠辘辘,仍念念不忘古董,不停地叫着:“请父老乡亲行行好,谁有姜大公的九府古钱,赏我一文吧!”
这个笑话是对那些托名好古、附庸风雅者的辛辣讽刺。
那个沦落为乞丐的秦国儒士,其实他不知古,古物不一定就是古董,譬如瓷器,官窑和民窑就有天壤之别。其实他也不识古,他自己不懂鉴定,也不请专家鉴定,仅凭人家信口开河便信以为真,所获得的破席、破杖、破碗都是分文不值的废物。其实他更没有价值观,对古董的收藏价值、鉴赏价值、研究价值一概不懂,光知道越古越贵,三样破东西就耗尽了他的全部财产。他不会讨价还价,古董市场流行一句行话,叫“漫天开价,落地还价”,而他居然不用别人开价,自己就先后送上田产、家产和房产,让古董骗子乐开了花。
好古成癖有时候也会使人动用非常手段,那就是掠夺。外国人对于中国、印度、埃及等文明古国的文物,也是好古成癖,垂涎三尺,他们从这些国家掠走了几千万件珍贵文物。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印度,在接受印度NDTV电视台采访时,主持人冷不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首相大人,英国到底归还不归还当年殖民者从我们这里抢走的稀世珍宝——科依诺尔钻石?”
“科依诺尔”意为光明之山,产于科依诺尔的这颗钻石重105克拉,曾是全世界最大的钻石,估计已有5000年历史,乃印度镇国之宝,被誉为皇冠上的宝石。
卡梅伦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尴尬脸红,一时语塞。犹豫片刻后,他这样回答:“从来没有人向我问过这个问题。如果都那样做,那英国博物馆很快就会空空如也。我想,那颗钻石还是应该留在它现在所在的地方。”
这真是强盗的逻辑,无赖的嘴脸,怪不得印度人民都表示了极大气愤。不过卡梅伦的回答也是不打自招,说明英国博物馆绝大多数藏品都是掠夺而来的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