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古人如何打招呼

153.古人如何打招呼

作者:gkgushiwen

不管古人,还是现代人,都会有人际交往,都会见面寒暄,打招呼。那么,古今见面打招呼有什么不同呢?

1

无它乎?

在先民时代,人们穴居野处,在榛莽荆棘丛生的山林草地上讨生活,生活条件是极为艰难的。面对神秘莫测的大自然,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进步。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制作陶器,人们变得一点一点强大起来。既然在野外生活,就难免会遇到一种动物,那就是蛇。蛇是一种令人感到可怖的动物,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毒蛇能给人带来致命的危险。于是,人们在见面时,就会这样问一句话“无它乎?”这个它就是蛇。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它在甲骨文中作

分明就是一条蛇的形象,身上的花纹清晰可见。甲骨文还有写作

上部是脚掌,下部是蛇,即蛇咬到脚。小篆它写作

后来,它被借为表示人以外的其他事物,就在旁边加了个“虫”旁,就成了蛇字。

2

无恙乎?

关于恙,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说文解字》:恙,忧也。从心,羊声。恙,甲骨文作

无恙,就是无忧,这是古人打招呼的常用语。当然也可以说不恙。或说别来无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没啥事吧?!或者:一切都好吧?!安然无恙,就是说无病无灾,平平安安。由忧愁,还引申出疾病的意思,微恙,就是小病。

一种是认为恙是一种善食人心的虫子。梁代顾野王的《玉篇》:恙,啮虫也,善食人心。于是人们见面时就问有没有受到这种虫子的侵害。《易传》就持这种观点。其实,这很可能是一种有毒的昆虫,被它叮咬后,不仅仅是红肿发痒的问题,严重的皮肤溃烂,引起发烧昏迷症状,好比是疟疾病一样。

3

吃了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古代没有比填饱肚子更重要的事情了。又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在农业社会里,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也就是填饱肚子而已。如果遇到饥馑蝗灾,或长旱久涝,那就得逃荒去,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哀鸿遍野,饿殍满地,弄不好是很悲惨的事情。所以,人们见面时就说,吃了吗?这个吃,小篆写作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言蹇难也。从口,气声。说的直白些就是口吃,俗话说的结巴舌。有个成语叫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期期说的的西汉大臣周昌,艾艾说的是三国魏邓艾。两人都有口吃的毛病。其实口吃也没什么,韩非子就口吃,不影响他受到秦王的喜爱,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现在咱们说的这个吃,准确的说繁体应写作

从口,契声,后来简化后,和表口吃义的吃同形。关于吃,有多种写法,比如“咥(dié)”,陕西方言,非常形象,把事物送到嘴边可不就是吃, 并且表示狼吞虎咽的吃,不太雅观哟。还有写作“啖”,这是对某种食物偏爱的说法 。苏轼有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有意思的是,过去人们常说好吃懒作,好吃嘴等多含贬义,现在能吃会吃,就是美食家,用时兴的话说就是“吃货”,说着带着满满的自豪,听者也是满满的羡慕!

各位看官:原创辛苦,如果对您有用,烦请打个赏,鼓励一下我吧!

(0)

相关推荐

  • 每日一字——它

    每日一字--它 它是谁? [它是谁]它字顶上有个宝盖头,但它与房屋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它是什么?它是一条蛇. <说文·它部>:"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 ...

  • 甲骨文台历说字——它

    今天我们学的这个字它, 从甲骨文看,这个字就完全像蛇的形状. 说文解字中介绍,上古艸居,住的地方野生动物非常的多, 在居住的附近就有很多这样的蛇,人们又怕这个蛇, 以至于人们相见互相问候的时候都问无它 ...

  • 【寒假微课堂】走进“说文解字” 话汉字起源

    这是一起悦读吧XF陪你阅读的第659篇文章 作者.制作  l  王爽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再次走进"说文解字",本次相约,让我们继续分享汉字的起源! 首先,让我们分享" ...

  • 甲骨文台历说字——虹

    今天一起来学习甲骨文台历上字--虹,虹有彩虹,霓虹,虹桥等等.彩虹一般都是在风雨过后才出现.说到彩虹,有一首歌里有一句歌词叫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甲骨文台历,虹] 下面我们来看甲骨文台历上对虹的 ...

  • 俗话说“上坟不能上三代,祭拜不能过未时”,为什么这样说

    上坟祭祀先人是我国的一个古老传统,这是对先人的尊重,也是孝道文化的展现.清明节也是传统的上坟祭祀日子,也是全年最大的祭祀日,所以,上坟祭祀在民间就留下了很多的禁忌和讲究. 俗话说"上坟不能上 ...

  • 辽代一古墓中,一桌酒菜保存了千年,佩服古人的智慧

    古人对丧葬之事非常看重,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侯将相,在他们去世以后,或多或少都会在墓中放一些陪葬品,只是不同身份的人陪葬品也不一样,有时候,这些物品也会随着墓主人的爱好而发生改变. 比如说,东晋的晋 ...

  • 古人为何将13岁的少女,称为“豆蔻年华”,豆蔻到底代表着什么?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这是南朝梁武帝萧衍在<河中之水歌>中描写女主人公"莫愁"的诗句.诗中的莫愁,是一位美丽精致的女孩.在那个年代,女 ...

  • 古人是怎样藏锋的?

    对于书法的初学者,想必在书店市场上应该看到许多关于书法笔法的论述,很多教材都在强调藏锋的重要性,起笔要逆锋藏锋,收笔也要回锋一下,特别是初学颜真卿楷书的人,老师一般会让学生逆锋起笔,如下图所示: 这种 ...

  • 谈一谈古人对于癫痫的认识

    中医传统上把癫痫称作痫证或痫病,癫痫是后来的叫法.在民间,人们习惯把癫痫病叫"羊角风"."羊癫风"."猪婆风"等等早期医书上,医家多把癫.狂 ...

  • 古人诗词中的重庆,一起来感受巴渝古韵之美!

    重庆府(节选) (淸)何明礼 城郭生成造化镌,如麻舟楫两崖边.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 一首清代诗人何明礼的<重庆府>,生动描述了渝中半岛的繁华盛景.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 ...

  • 古人是这样藏锋的,大多数人理解错了!

    对于书法的初学者,想必在书店市场上应该看到许多关于书法笔法的论述,很多教材都在强调藏锋的重要性,起笔要逆锋藏锋,收笔也要回锋一下,特别是初学颜真卿楷书的人,老师一般会让学生逆锋起笔,如下图所示: 这种 ...

  • 看古人是如何吐槽草书的

    关于古人草书地位与排名,米芾在<论草书帖>中也阐述了一段看法:"-张旭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 ...

  • 听说00后也谢顶了!别慌,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解决脱发问题的

    文丨木木 新时代的年轻人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脱发. 根据<中国脱发人群调查>提供的数据,中国14亿人口中,脱发人群超过2亿人,其中男性约占1.3亿,相比男性来说,女性脱发率要稍低 ...

  • 古人为什么规定16两为1斤,筷子的长度为7寸6分?

    一.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是华夏天道文明在度量衡上的映射. 古代度量衡体系的建立,是古人从观天象-侯地气-吹管侯气-黄钟管这个体系完成的. 黄钟,是中国度量衡之母. 地中之气是从黄钟管出来的,古人以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