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歌诀新编』 二、经络腧穴各论歌 15、常用奇穴歌

1.四神聪

四神聪百会周围,开窍醒神效用魁;
头痛眩晕癫与痫,中风失寐健忘随。

取穴:在头颈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功用:聪耳明目,宁心安神。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耳聋,目疾,癫痫,中风,偏瘫。

临床运用:①配三阴交、神门治疗失眠。②配太冲、风池治疗头痛、头昏。③配印堂、太阳治疗目疾。④配人中、涌泉、命门治疗风痫、脑血管意外。

文献报道:针刺四神聪、内关、风池治疗子痫;针刺四神聪、肩髑、曲池治疗乙脑后遗症;针刺四神聪治疗急性腰扭伤都有较好的疗效。针刺四神聪治疗癔病性失语有捷效。

2.印堂

印堂穴在两眉中,解毒清凉消肿功;
头痛眩晕还鼻衄,失眠疔毒与惊风。

取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针灸法: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功用:清热消肿,镇痉通窍。

主治:头痛,眩晕,鼻衄,鼻渊,颜面疔疮,小儿惊风,失眠。

临床运用:①配迎香、合谷治疗鼻渊、鼻塞。②配太阳、太冲治疗头痛眩晕。③配攒竹治疗头重。

文献报道:针刺印堂治疗过敏性鼻炎;针刺印堂(不留针)治疗小儿夜啼;针刺印堂、百会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单刺印堂治疗胃炎、胃溃疡、胃痉挛等胃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3.鱼腰

眉毛中点是鱼腰,通络祛风障翳消;
骨痛眉棱睑膶动,眼斜目赤面瘫疗。

取穴: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针灸法:平刺0.3~0.5寸。

功用:明目消肿,舒筋活络。

主治: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目赤肿痛,口眼斜,目翳。

临床运用:①配少商、合谷、太阳治疗目赤肿痛。②配风池、外关、球后治疗眼肌麻痹。③配肝俞、中封、承泣治疗睑缘炎。

文献报道:针刺鱼腰、太阳使微出血,治疗面

瘫;指压鱼腰治疗呃逆;点刺鱼腰治疗结膜炎都有较好的疗效。

4.太阳

眉梢后陷取太阳,止痛祛风清热良;
口眼歪斜诸目疾,正偏头痛效彰彰。

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针灸法:直刺或斜刺O.3~0.5寸,或点刺出血。

功用:祛风清热,止痛舒筋。

主治:正头痛,偏头痛,目赤肿痛,目涩,眩晕,牙痛,口眼斜,面瘫。

临床运用:①配百会、承泣治疗头痛。②配光明、承浆治疗中风。③配风池、头维、率谷治疗偏头痛。④配太冲、委中、关冲、合谷治疗目赤肿痛。

文献报道:太阳刺血治疗麦粒肿;针刺太阳,针后拔罐治疗溢泪症都有较好的疗效。

5.球后

球后眶边下外缘,疏风通络目昏痊;
眼花内障视偏渺,醒脑开音止膶连。

取穴: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针灸法:轻压眼球向上,向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提插;不灸。

功用:明目退翳,通络止痛。

主治: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近视,眼球震颤,早期白内障等目疾。

临床运用:针刺球后及眼周围穴位治疗先天性色觉异常症有一定疗效。

6.夹承浆(附:牵正)

承浆两侧夹承浆,口糜口齿痛良;
耳垂前方为牵正,穴不相邻效却相。

取穴:在面部,承浆穴旁开1寸。

针灸法:斜刺或平刺0.3-0.5寸。

功用:疏经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牙龈肿痛,口。

附:牵正

取穴:在耳垂前0.5-1寸。

针灸法:斜刺或平刺0.5-1寸;可灸。功用:祛风通络,清热解毒。

主治:口眼斜,口腔溃疡,面神经麻痹。

临床运用:①配太阳、下关、承浆治疗口眼疾病。②配翳风、地仓治疗面神经麻痹。

文献报道:按摩牵正、鱼腰、太阳等穴治疗面神经麻痹有一定的疗效。

7.金津、玉液

玉液金津卷舌寻,舒筋消肿并清心;
口疮消渴还呕吐,舌强咽喉痛失音。

取穴:在口腔内,当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针灸法:点刺出血。

功用:清热解毒,清心开窍。

主治:口疮,舌强,舌肿,呕吐,消渴。

临床运用:①配少商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②配廉泉、风府、行间治疗舌强不语。③配承浆治疗消渴。

文献报道:点刺金津、玉液治疗舌纵舌颤有较好的疗效。

8.翳明

耳后翳明可熄风,清肝退翳耳能聪;
青盲内障近偏视,失寐眩晕头痛功。

取穴: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针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用:退翳明目,熄风宁神。

主治:失眠,头痛,眩晕,心悸,癫狂。

9.安眠

翳风穴后取安眠,平熄肝风痉得痊;
头痛眩晕心动悸,失眠烦躁与狂癫。

取穴: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功用:平肝熄风,宁神镇痉。

主治:失眠,头痛,眩晕,耳鸣,心悸,烦躁,高血压,癫痫。

10.子宫

中极旁开有子宫,调经顺气理任冲;
阴挺腹痛崩中带,肠疝睾疼不孕容。

取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针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用:调经种子,理气止痛。

主治:阴挺,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疝气,腰痛。

临床运用:①配足三里治疗子宫脱垂。②配三阴交治疗月经不调。

文献报道:针刺子宫、关元、三阴交治疗排卵障碍;艾灸子宫、中极、关元治疗卵巢功能低下症;针刺子宫、内关、三阴交、合谷治疗人工流产综合反应;针刺子宫、关元、足三里治疗盆腔炎都有较好的疗效。

11.定喘

定喘两旁挟大椎,化痰宣肺喘能摧;
疹麻落枕虚痨嗽,背痛肩拘力可回。

取穴:在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针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用:宣肺定喘,舒筋止痛。

主治:哮喘,咳嗽,肩背痛。

临床运用:①配肺俞、中府治疗咳嗽、气喘。②配列缺、尺泽、膻中治疗哮喘。

文献报道:针刺(或艾灸)定喘、孔最、膻中、足三里治疗咳嗽、哮喘等病症;针刺定喘、肺俞、孔最、丰隆治疗哮喘;针刺定喘、肺俞、膻中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都有较好的疗效。

12.夹脊

夹脊分排脊两边,调和脏腑效能轩;
胸椎上部通心肺,中部胆肝脾胃连;
腰椎关肾下焦事,壮骨舒筋腿痛兼。

取穴: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针灸法: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

功用:调和脏腑,理气通经。

主治: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的疾病。

文献报道:电针脊椎增生部位的夹脊穴治疗脊椎增生症;激光针刺4—6颈椎的夹脊穴治疗颈椎病;针刺第二腰椎夹脊治疗遗尿症;温针腰椎间盘突出相近夹脊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较好的疗效。

13.腰眼(附:十七椎)

腰眼四腰椎侧寻,清金益肾可相斟;
调经止带强腰脊,痨病体虚渴不堪;

十七椎能通活络,溲难崩漏转胞吟。

取穴: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针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功用:益肾补肺,止咳平喘,祛邪扶正。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虚劳,消渴。

临床运用:①配气海、地机、太冲治疗月经不调。②配肺俞、膈俞、肾俞治疗虚弱赢瘦。③配大敦、太冲、三阴交治疗睾丸炎。

附:十七椎

取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

针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功用:益肾利尿。

主治:腰腿痛,下肢瘫痪,崩漏,月经不调,转胞,小便不利。

临床运用:配长强、足三里、次髂治疗痔疮。

文献报道: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艾灸十七椎治疗月经过多、盆腔炎都有较好的疗效。

14.八邪

八邪十指指缝间,泻火通经退热烦;
牙痛头风肢肿痹,目睛疼痛疟能安。

取穴: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至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

针灸法:斜侧0.5~0.8寸,或点刺出血。

功用:祛邪通络,清热消肿。

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烦热,疟疾,目痛,毒蛇咬伤,头项强痛。

临床运用:①艾灸八邪治疗手指麻木。②刺血八邪治疗眼痛目欲出。

15.四缝

四缝八指指之中,消积和中效力雄;
祛痰止泻还疗咳,小儿疳积最为功。

取穴:在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

针灸法: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黄色透明黏液。

功用:健脾消积,祛痰导滞。

主治:小儿疳积,肠虫症,咳嗽,百日咳。

临床运用:①配身柱(灸)、脾俞、胃俞治疗小儿疳积。②配内关、列缺、太渊治疗小儿百日咳。

文献报道:挑刺四缝治疗支气管哮喘,每3天或7天1次,当天即可见效。点刺四缝治疗小儿惊厥症、夜啼症、小儿慢性消化不良;针刺四缝、脾俞、足三里治疗小儿营养不良都有较好的疗效。

提示:有研究表明针刺四缝可使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的含量增加;对营养不良合并佝偻病的小儿针刺四缝穴后可使血清钙、磷均上升。

16.十宣

十宣十穴十指尖,开窍镇惊治昏谵;
退热祛风疗痉厥,肢麻中暑肿喉咽。

取穴: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

针灸法:浅刺0.1~O.2寸,或点刺出血。

功用:开窍醒神,清热镇痉。

主治:昏迷,癫痫,惊厥,中暑,咽喉肿痛,指端麻木。

临床运用:①配十二井治疗中风闭证。②配曲池治疗高热抽搐。③配人中、大椎、鸠尾治疗癫狂。

文献报道:三棱针点刺十宣治疗气厥有捷效。

17.环中

腰俞环跳间环中,活络通经并祛风;
股膝腰臀麻痛痹,下肢瘫痪亦为功。

取穴:在臀部,环跳穴与腰俞血连线的中点。

针灸法:直刺2—3寸。

功用:祛风化湿,活络通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腿痛,股痛,膝痛。

临床运用:配命门、昆仑、十七椎治疗腰腿痛痹。

18.百虫窝

血海之上百虫窝,利湿祛风虫积科;
下部生疮和疥癣,荨麻痒疹并能瘥。

取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3寸,即血海上1寸。

针灸法:直刺1.5-2寸;可灸。

功用:清热祛湿,杀虫解毒。

主治:风湿痒疹,下部生疮,蛔虫病,荨麻疹。

临床运用:①配四缝、迎香、足三里治疗虫积。②配行间、三阴交治疗风湿痒疹。

19.八风

八风足背趾缝间,清热祛邪疟可删;
头痛牙疼跗足肿,虫伤脚气治能还。

取穴:在足背侧,第1至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足4穴,左右共8穴。

针灸法: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功用:截疟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足跗肿痛,毒蛇咬伤,脚气,趾痛,牙痛,疟疾。

文献报道:针刺八风治疗末梢神经炎,上肢配曲池、手三里,下肢配解溪、足三里,有一定疗效。

20.独阴

二趾端纹觅独阴,调经降逆可相斟;
和中止呕还疗疝,能下胞衣愈痛心。

取穴:在足底,足第2趾的远端趾间关节横纹的中点。

针灸法:直刺0.1-0.2寸;可灸。

功用:降逆和胃,调经和血。

主治:呕吐,吐血,死胎,胞衣不下,月经不调,疝气,胸胁痛,卒心痛。

临床运用:①灸独阴、关元、太冲、三阴交治疗睾丸肿大。②灸独阴、关元、间使、太冲、太溪、肾俞治疗脐下结块如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