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士到革命启蒙者 ——记天水先贤陈竞全
熟悉中国近代史,尤其辛亥革命史的人们,大约会如数家珍,说出自洋务运动之后一个个革命先贤的名字,孙中山,黄兴,章炳麟,蔡元培,苏曼殊,邹容,秋瑾,陈独秀,柳亚子,陈去病,陈天华等等。这些彪炳史册的名字总会让人想起那个革命时代的热血沸腾的思想启蒙运动及由此引发的后续改天换地的一波又一波的革命浪潮,那是怎样一个冲破封建桎梏,打破自身精神枷锁的伟大时代!
地处西北的我们的先祖似乎和这样的炽烈的时代远远脱节,因为就天水本地而言,关于辛亥革命,似乎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毕竟,笔者见过一份麦积区西山坪民间的契约,落款时间竟然是宣统八年!都民国五年了,民间还在沿用被推翻了的王朝的年号,这一块地方的落后可想而知。
然而,天水也有攒劲人!是他,一个刻苦举业,考中进士,转任于山东三县知县,然后一愤去职,奔赴上海,倾尽家资创办书局,报纸,专门出版革命书籍,发表激进言论,一方面抨击满清腐败和丧权辱国,一方面鼓吹革命呼吁再造中华。他用短短两年时间为那些革命先贤搭建了一个个战斗平台,参加同盟会,为陈独秀,苏曼殊出版译著《悲惨世界》,为蔡元培办报,冒死收敛并安葬革命斗士邹容,和刘光汉论道,等等。同时他源源不断为远在内陆的天水师友邮寄最新的反应时局,思想,言论的书籍,极大的影响了天水文化界的精神面貌……。
他就是陈养源,那些革命先贤笔下的甘肃同志陈竞全!
关于他,从任承允主纂的《秦州新志续编》人物的传记,虽然字数不多,但也能够大致了解他的生平概况。
陈养源,字镜泉,后改竞全,以字行,州北关人。父圻,副贡生,少孤贫,能自力成学,光绪癸巳科举人,甲午成进士,即用山东知县,历任历城、夏津,中东战后,中国局势渐改,竞向变法,养源毅然投劾去,欲东渡扶桑,作壮游,一扩闻见,值日俄战争于辽左,不果行,因客于上海,罄宦囊设精进书社,与蔡元培、刘光汉等,啻遂翻印欧西各学说,以饷国人,思为国振起群才,又择最切要者,频寄里中,州之士子知有新学新书,实自养源始。养源精《三礼》、《说文》,独到处,光汉亦心折,乙巳卒于沪,年仅四十一。子二:锐、钝,留学于沪,遂家焉。(《秦州新志续编 人物第八》)
从以上传记,大致可确定陈养源出生于1865年,卒于1905年。可见他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年)年龄相仿佛。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志向和他的海外学习生活有关,而作为落后的西北成长起来的旧式文人,他能在知县的任职期间,毅然决然弃职,以毁家的气概资助革命活动,实在是决绝之至的。
关于他的生平,20年前,有一郑峰(1976年生,江苏淮阴人,兰州大学历史系硕士,从事晚清政治史研究)者,在其论文《陈养源先生生平事迹考》(论文见2001年6月第21卷3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中做过较为深入的考证,列出了养源先生生平事迹并呼吁甘肃人为这样一位革命先贤“想点法子”。
郑峰先生在20年前撰写论文的时候估计从找寻资料比较有限,他虽然做了一番深入考证,但从论文信息显示,他没有见到《秦州新志续编》上的这篇传记,但从他引述的《甘肃通志》的文字片段看,《甘肃通志》上的传记文字应该和《秦州新志续编》内容差不多。也基本准确的列出了陈养源的生平功业。并且认为,陈养源的人生亮点有二:一是创办书局,宣传革命;二是给天水师友邮寄革命进步书籍,对天水文化界有启蒙作用,从而为后来黄钺在秦州发动起义奠定了社会基础。
实际上,陈养源到上海也就两年多时间,现在看来他在人生的最后两年,应该是轰轰烈烈的干了一番事业:开书局,办报纸、参加革命团体!
从网络上能够查到今天仍然能够看到的,镜今书局出版的书籍有:
《万囯宗教志》 (内山正如 罗大维)1903年7月出版;
《世界通史》((德)驾尔布勒志 著) 1903年版;
《美风欧云录-政治丛谈》(松本君平 钟朴岑 著);
《中国历史歌》(袁桐 著);
《波兰兴衰史》(薛蛰龙 著)1904年 ;
《反动时代》(张浡 著)
《中国民约精义》(刘光汉 林獬 著)
《自由血》(金一 著) 1904年
《惨世界》(雨果(法)著 苏曼殊 陈独秀 译)
而他出资所办的报纸有:
1903年10月由陈竞全出资,《俄事警闻》创刊,主编为蔡元培,撰稿人有刘光汉、陈去病、汪允宗、柳亚子、林獬等;
1904年陈竞全出资,陈去病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发表革命文学,主要为戏剧作品;
此外有《中国白话报》、《中外日报》等。
参与的革命组织有:
中国教育会(中国教育会成立于1902年4月27日,由时任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特班教习的蔡元培发起,上海及其江浙一带的新派人士成立中国教育会。蔡元培为会长,蒋观云、戢元丞、蒯若木、王慕陶为干事。陈范、黄宗仰、吴稚晖、钟观光、王小徐、汪允宗、林白水、蒋维乔、章太炎、张继、徐敬吾、陈竞全等为会员。);
对俄同志会(光绪二十九年(1903)冬,蔡元培、王小徐、汪元宗、蒋维乔陈竞全等在上海发起,由教育会与爱国女学校共同组织而成。会员百余人。发行《俄事警闻》日刊,揭露帝俄侵占东三省的罪行,号召人民爱国拒俄,收复东北。次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军屡败,预测各国将欺侮中国更甚,遂公议改组,更名为争存会,改《俄事警闻》为《警钟》,仍按日出刊)。
兴中会等。
以上资料不过是网络上信息的边角,但陈竞全从1903年落脚上海到1905年秋去世,也仅仅两年多时间。在那个年代,他办书局、出报纸,资金应该是自己作知县时的薪俸积累,州志上说他“罄宦囊设精进书社”;《兴中会时期之革命同志》称:“(陈竞全)常资助志士困乏及党报经费,后以是破家,抑郁以死”。从一些资料看他办报真的把身家性命都搭上了。
关于陈竞全的死,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主办的书局被当时的上海道台袁树勋封禁而关门破产,另一方面在参与(股)其它如“中外日报”内被人排挤。在经济和精神压力之下,他抑郁病亡,被革命同志安葬在邹容墓旁,这是有原因的。
1903年《苏报》案发,邹容、章太炎被逮捕入狱,两年后邹容病死狱中,当时竟然无人敢去收殓,陈竞全等花40大洋买来薄棺予以收殓,暂厝于四川会馆(邹容是四川人),但又找不到安葬之地,遂到处托人找寻,后由革命党人刘三(刘季平)因和邹容有日本留学同学之谊,故慨然捐地,最后被安葬在上海郊区泾镇黄叶楼西侧——刘三的田产地里(今华泾路中心河桥桥堍右侧200米处,近位育路口)。(事见刘颍白文《陈去病与刘三》),安葬邹容不久,陈竞全又死,所以革命同志,也把他安葬在邹容墓一旁,故而在当时革命同志把他们是邹陈并称的,但是后来,辛亥革命成功后,邹容被大总统孙文先生追赠为“陆军大将军”荣衔,崇祀宗烈祠,而陈竞全似乎寂寂无名!
后来章太炎等商议迁葬邹容墓,时有陈佩忍者凭吊二君子,悼竞全诗云:
停云黯西北, 陇阪阻还长。之子无双士,翩然去故乡。
牛刀容小试,凤翱竟高翔。稷下辞群彦,吴中办客装。
五噫频感喟,七略细评量。党锢清名列,幽忧痼疾妨。
文园日消渴,孔牖剧悲凉。丙舍花空发,间庭雀可张。
扶风归缓缓,汉祚浩茫茫。待穴要离冢,孤亭署侠香。
有田桐在《展邹容墓访刘三》一文中说:
邹慰丹之入狱,其舅在沪经商,告其所知曰:“毋我为邹容之舅也。”死后无人敢为之葬,江南义士刘三,字季平者,独以其地葬之。同时陇西志士陈竞全亦物故,亦葬于其侧。十三年清明,余随章太炎、张溥泉、于右任、马君武、居觉生、李印泉、张亚光、赵铁桥将二十人,不尽记忆也,同往祭之。
自沪购食物乘车行可二十里,抵钱漕庙下车,步行三里许至邹墓祭之。礼毕,复祭其邻陈竟全之墓。竞全,甘肃名进士,久官知县,不慊于清政,罢官来沪,欲以提倡教育,出资办镜今书局,而革命机关亦时补助不少吝者。陈墓又祭毕,复步行至华泾刘三家,时已过午,饱啖所携之一切。刘三复出其村酿饮,众以大碗盛之。酒酣,太炎先生:“今日须作诗,无得幸免。”于是众皆援笔,余信笔书之云:“驱车同访故人家,平野春风开菜花。短发蓬松拜邹墓,村醪满碗当新茶。”
以上两篇文字,是除蔡元培日记,陈独秀日记、柳亚子日记外,对陈竞全记述最多的文字,也不过是顺带提及,而对陈竞全专门讲述的有张云石《陈养源与辛亥革命》。可惜,笔者无法查阅到这篇文字,所以也无法罗列出更为详细的生平事迹。张云石(1887-1970)原名张曦,甘肃天水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兰州大学文理学院教授。是民国时期的教育人士,出生于清末的书香门第,宣统元年在恩科拔贡中朝考一等,担陆军部主事,是《秦州直隶州新志续编》的撰稿人之一。
关于陈竞全后裔,网间可查阅到有关民国时期著名诗社——南社,第二次雅集名单(南社第二次雅集,1910年4月10日于杭州西湖唐庄举行,到陈去病、柳亚子、陈陶怡、朱少屏、邹铨、蔡模、杨璠、李光德、章梓、卓尚诚、王文熙、丘望仑、周承德、冯叙伦、程宗裕、雷昭性、陈钝等17人)。17人中陈钝(字鲁德),明确记载是秦州人,陈竞全之子,并附有一张照片,中有陈钝。
从这个资料信息看,在陈竞全去世时,他的两个儿子已经基本成年。至于这二人行状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虽然知道他为北关人,但115年过去,天水老城区早已拆迁变化,也无从找寻其在天水族裔, 探访先贤遗迹遗痕。
以上梳理中,虽然无法给出陈养源准确的行状事迹,也无从知晓其状貌伟岸与否,但这些空白并不影响我们了解他在生命最后两三年中的努力和光辉。
参照上海当时轰轰烈烈的革命启蒙运动,以及大批志士奔赴东洋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的事实,我们大概还是能够窥得陈养源先生,走出官场,去上海寻找新的思想,探寻新的救国之路的执着心路。
作为一名进士,又转任多地,他对清廷官场应该是比较熟悉,也是比较有深的体会的,一方面是官场的腐败和相互倾轧以及老百姓的苦苦挣扎,另一方面是甲午海战的失败,所以他有东渡日本,以扩见闻的志向,因此他去职时,是投劾去,不是普通的辞职,他到底在最后的任职时间遇到了什么事情,使他以投诉和弹劾(同级或上级)的方式决然而去。而本来打算去日本的他,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才定居上海,办起书局,专意出版开扩国人视野的书籍,虽然前文罗列了几条,也不过管中窥豹,而他能够倾尽家资印刷鼓呼革命的报纸,他是否考虑过妻子儿女的生活,而当他把自己所见到的“能够扩大识见”的报刊杂志不断邮寄给远在天水的乡友时,一定有一个对革命工作的信念。那就是对老大帝国来说,最痛切的事莫过于改造国民的思想!
但是笔者还未看到他对革命宣传的一些文字,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只能从别人的文字中看到他对革命工作的经济和行动支持,他一定也是能够写一手好文章的,虽然他没有像邹容那样用一篇文字便名垂千古,他仍然是名副其实的革命启蒙者,准确的讲是革命启蒙的孵化者!他所做的主要工作似乎不是亲自上台亮相,而是默默做着搭台的工作。又由于早逝,让地处落后的西北的天水失去在民国建元后一位本可以彪炳史册的革命元勋!
近代中国革命应该有三个分期,第一期应该是清廷体制内的志士达人推动的改良运动,其主要标志就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第二期就是以孙中山、黄兴等是为代表的主张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运动,主要有辛亥革命以及后来的北伐战争;
第三期就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
这三个革命时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历史逻辑发展演变链,是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开始不断探索国家出路,民族振兴的奋斗历程。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部分,对于他们开民启智,不惜牺牲的精神,理应同样得到尊重,上海市的邹容墓,重庆市的邹容纪念碑,都是受到保护市级革命文物,作为对辛亥革命、秦州起义做出过基础性贡献的先贤,陈养源先生不应该长久被人遗忘。
笔者呼吁天水有关方面能够组织团队,考察整理陈养源(竞全)在天水故里的遗迹遗痕,整理镜今书局出版书籍概况(包括从成立到关闭的过程),并能够在上海探寻陈家后裔,找寻资料,为革命先贤,树碑立传,讲好故事,不负他毁家纾困,开馆办报,鼓呼革命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202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