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出土一个马骨,证明了当地的波泰人,才是最早的驯马者

在哈萨克斯坦地区,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具特殊的马骨,它的出现证实了当地博泰人驯马的历史,他们也许是历史上最早的驯马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03年时,哈萨克斯坦考古研究所组织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准备在哈萨克地区寻找古人类的遗迹。此次调查的目标是哈萨克斯坦北部村庄博泰,此处地理位置偏僻,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如果从表面上看去,草原之下似乎并没有太多文明的遗迹,然而事情绝非如此,在考古专家们的调查之下,的确找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线索。

哈萨克斯坦考古专家发现,看似漫无边际的草原,其实是被分割成数块的格局,甚至有一部分的圆形面积还被木桩标定,虽然木桩已经腐朽,但埋在土里的部分,仍可清晰辨别。研究人员首先对马场内外的土壤进行了鉴定,发现其内外马场土壤中物质含量存在极大不同。马场内的土壤含磷量最高是外部土壤的10倍,而氮含量却浓度极低,磷是生物生长时必需的元素,可以随着动物的排泄物一同被排出体外。有趣的是,同样是被排出体外的氮元素,可以轻松渗透进地下水及空气中,唯独磷元素能够长久保留,成为生物生存的“不灭之痕”。由此专家们也断定,在博泰地区,当地人曾经畜养过马匹,并且数量也颇为庞大。

情况与考古专家们推断的几无二致,通过对博泰附近遗址的发掘,他们顺利找到了几具埋藏于地下千年的马骨。检测结果表明,此次发现的马骨主人为博泰马,属于一种体型矮小的马类,其腿骨虽然低矮但粗壮有力,可以进行长时间的负重劳动。马作为人类最早的生物运输工具,最主要的体能素质就是爆发力与耐力。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兵横行欧亚大陆时,离不开蒙古马适合长途跋涉的优势。相较于前者,一直被古代推崇的汗血宝马却完全不同,它们的耐力十分有限,却有着惊人的爆发力与奔跑速度,故此而言,古人往往会因为需要的不同而选择马种,博泰人也同样如此。

博泰马的骨架被运送到实验室,考古专家们展开了新一轮的研究。他们惊讶地发现,眼前的古博泰马骨几乎与现代博泰马的骨架相同,唯独不同的只有口腔内的牙齿。古博泰马的牙齿呈整体倾斜状且磨损程度极大,完全不符合其死亡的年龄,这明显就是经常佩戴马嚼子的痕迹。该证据也表明,早在数千年前,博泰地区的人们就开始懂得为马佩戴马嚼子,形成了早期的驯马传统。

谈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既然专家们已经证实了数千年前博泰人驯马的事实,那么他们究竟是从何时开始驯马的呢?考古专家们利用同位素分析技术得知,马骨的年代至少有5500年左右,也就是说,至少在5500年前,古博泰人就已经开始懂得驯化马匹,甚至发明了嚼子等驯化工具,其先进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其他民族,是世界上最早驯化野马的人群。

是否还有比博泰人更早驯养马匹的民族?我们暂时还无法下定论。但我们坚信,通过考古专家们的不懈努力,定然会为我们揭开最终的谜团。

参考资料:《博泰骏马奔》 河北出版社出版 邓辉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