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是怎么打囤的你知道吗?
农历正月廿五日,俗称"填仓节",也叫"天仓节",是旧历正月最后的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那么"填仓节"就是春节的尾声了。
我国古代,民间人们对这一节日是很重视的。每当"填仓节"到来,亲朋往来,侍客至诚,佳菜盛餐,醉饱方归。宋代盂元老在他著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正月二十五日、牛羊豕肉、恣飨竞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在我国北方民间,这种大吃大喝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还有吃干饭、喝面汤的勤俭习俗。就是民谚所说的:"天仓,天仓,小米干饭杂面汤。确实,香喷喷的小米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是北方人家的美餐,胜过佳肴盛餐,反映了北方人家勤劳俭朴的良好风气。
"填仓",意思就是填满谷仓。按照我国北方民间的传说,是这样来的:相传北方曾连续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颗粒不收,可是,皇家不管人民的死活,照样征收皇粮。因此,连年饥荒,饿殍遍地,尤其在年关,穷人更是走头无路,冻饿而死的不计其数。这时,给皇家看粮的仓宫守着大囤的粮食,看着父老兄弟们饿死,实在无法忍受,他毅然自作主张,打开皇仓,救济灾民,把皇家的粮食让人们抢运一空,救了一方灾民。但他向皇家不好交差,就在正月廿五日这天放火烧仓,连同他自己也烧死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个无名氏仓宫,每到这一天,就用细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
我们饶阳呢,早些年正月二十五也是打囤。现在人们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粮食再也不显得那么金贵。由于近几年粮食价格一直低靡,把庄稼人祈盼粮食丰收的希望浇了个透心凉,所以,这些年人们不再重视打囤这一流传多年的风俗活动。
俺小时候,打些粮食不容易,有时简直就是费劲巴火,人们那时几乎完全靠老天爷风调雨顺,大人孩子巴望着多打些粮食来糊口,所以一到每年的正月二十五,家家户户趁老天爷还嘛眨眼里就起来了。
饺子是夜了黑喽就捏好的,灶火膛里用掏灰筢掏出半布袋灰,然后准备好粮食粒,什么麦子棒子花生芝麻豆子之类,打囤要趁老爷没露头的时候,一露头老人们说就不准当了。那时候,爷爷家打的囤最多,也最规整。打囤的时候,把灰装进簸箕里,一手端着簸箕,一手拿着根细棍,一边转圈,一边敲打着簸箕檐,敲重了灰不匀实,敲轻了看不清,一下的功夫,一个大大的囤便打成了,还要在里面用灰敲成个十字,在十字正中间放上一小把粮食,用砖盖上【大概怕鸡吃吧,那时候家家都喂几只鸡】,有时候,还要在囤外用灰敲打个梯子。
那时候,人们一打就是五六个,把农家小院挤的满满的。有的人家还打个钱囤。
囤打完,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便响个不停,仿佛要把这心中的美好愿望让老天爷知道个明明白白,在心中记个清清楚楚。
鞭炮放完,热腾腾的饺子便煮熟了。于是,一家人在有说有笑中祈盼着今年是个丰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