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并非前后接续的王朝?只是先后盛开的三个区域三种文化

一提起夏商周,我们不自觉的陷入了教科书式的思维定势,认为它们就像宋、元、明、清一样,是三个朝代的更迭,可近些年的考古发现冲击了我们这种定式思维,我们不禁疑问:武王伐纣,周朝接替商朝,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今天看来是不严谨的,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夏商周并非前后接续的王朝,具体理由如下:

新石器时期文化遍地开花

新石器时代,各个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发展了自身的文化。

例如:黄河金三角及豫西一带的仰韶文化、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的红山文化、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长江中游地区江汉平原的石家河文化,这些文化都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因此说,中国的文明没有明确的起源于某个点,某个地区,而是是逐步融合发展起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三种区域的三种不同文化,夏商周先后突出了出来。

夏商周是三个区域三种不同的文化

杨照在《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中》指出:

除了时间先后的意义外,夏、商、周也是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三种不同的文化。夏文化在中间,商文化偏东,周文化偏西。它们作为共主的时间先后相续,但作为地区文化,它们存在发展的时间,有很大部分是重叠的。

  • 周和商之间的相互重叠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周”字不断的出现,指的是西边的一个部族,甲骨文的记载是从商王武丁时期开始,而这个时期,距离商周王还有大约200年的时间。

这就说明,“周”至少和商有两百年的时间是同时存在的。

  • 那商和夏之间呢?

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最初发现:里面的文物上下层有连续性,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改朝换代更迭的痕迹,最开始,考古学家认为偃师二里头或许就是商的文化,可这个地方和古书记载的商人的起源距离甚远。

后来,人们逐渐认为最下面的文物应该是在商以前,后面有连续的商文化物品,这两者并不矛盾。

目前的考古结果认为:偃师这里是夏的基地,在夏强大的时候,东方就早有了商和商文化。

后来,商强大了起来,这也并不代表夏就灭亡了,夏还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就像偃师二里头这里,并没有因为商的崛起,而受到多大的冲击和影响。

另,商的都城,古书记载为“亳”,而二里头叫做“西亳”,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东边的商人将西边夏人的都城命名为“西亳”。

总之,就像杨照先生在《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中》说的:

夏人为共王时,东方早已有商人与商文化。 夏人失去了共主地位,取而代之的商人并没有消灭夏人与夏文化,夏仍然存在。商人为共主时,周人也就在西方崛起了。

他们彼此之间的共时关系,和他们作为共主的历时关系,同样真实,同等重要。

夏商周在不同的时代各领风骚

夏能够突出,是因为夏人能建筑房子,他们能够建筑大型房子。

二里头遗址复原图

在原始社会,能盖房子就能阻挡袭击,就能吸引周边民众的聚集。

后来,商人能够突出,一方面是因为商人掌握了驯养大型动物的技巧,他们和大型动物关系亲密,他们通过动物来进行长途搬家,运输,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能力。

甲骨文中记载,商人祭祀,最多有一次用到300头牛的。殷墟墓葬里有很多动物,出土的兽骨数量也的确非常惊人,当时车马坑使用的活马来进行殉葬。

甲骨文使用的也都是动物的骨头,有学者认为商朝的起源应该在东边,因为甲骨文用到了很多龟甲。

另一方面是他们阴森森的洗脑鬼神文化,商人通过占卜等巫术,再加上铸造花纹复杂的青铜器,让别人相信他们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具有和祖先神灵沟通的能力,甲骨文就是他们和天地沟通的神秘符号。

周人能够取代商,有很多原因,周人善于联盟,他们和西边的羌族联盟。

周人好学上进,他们还偷偷学习甲骨文,让人觉得,商人能和天地祖宗沟通,我周人也行。出土的早周时期甲骨文,不如商朝的准确,更像是周人的学习作品。

就像《诗经》所记载的,周人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就算拿下了朝歌,也一直小心翼翼,觉得这是“天”命,因此,非常努力。

总之,夏商周并非前后接续的王朝,它们很大程度上同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影响力不同。

最开始,夏的影响力最高,接下来商取代了夏,再后来,周又打败了商。

历史并不只存在于生搬硬套的朝代更迭和帝王将相名称中,而是在人类社会前进步伐中的点点滴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