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读随笔
人类到今天为止最大的无知可能就在于,经过四五百万年的进化,还是没有学会“人就是人”这个道理。身份比人本身就重要了。可是,不管他是什么身份,他都首先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的人,我们所有问题根源几乎都是由于人不像人造成的。所以“尽你所能的寻求正义,并且以人类固有的尊严对待每一个人”,是所有问题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
除了“人就是人”这一命题外,其他所有类似于“某就是某”的命题都不能因其本身而成立,除非它以前者为前提。
安排秩序,执行制度都需要文化价值的支持,而文化价值信念的核心则在于对人的理解。
我不信上帝,但我想念他。
对于不懂或无知造成的问题,最便利的办法莫过于否定它的存在。
人生就是战斗,但是误解战斗这个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战斗不是杀人,不是以牙还牙,不是耀武扬威,也不是抢夺战利品,战斗就是战斗本身。
所谓愚蠢,大多是知识问题,而不是智力问题。
个人才是自己利益的最后判断者。
我们的确无法改变大环境,但只要你愿意,肯努力,有担当,改变小环境总是可能的。即使小环境也不行,那么从自己开始,从身边人开始,你也总是能够做点什么的。
成名与成功是两回事。
如果狗狗可以教导自己孩子,那么它一定会说:“人类可以听不懂我们的“汪”,但我们不能听不懂他们说话。”
说上帝自有安排,有时候是慈悲的,但有时候不过是袖手旁观的意思,所以说“总得有人做点什么”看起来就充满了积极的色彩,可遗憾的是,也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
集中营内外的最大区别其实不在于那些残酷和死亡,那些说到底是程度问题,而不是性质问题。因为即便莺歌燕舞、春色无边的集中营,那还是集中营。
几乎所有事物都有自我演化的能力,不管是坏事还是好事,所以令人惊讶、匪夷所思的结果,往往都是从难以察觉的小事开始的,这样的一件小事的发生代表的是有或者无的意义,即本质。
这世上很少有比看清真相更加艰难的事,因为无知带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往往具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
恐惧是不可避免的,那是人之初就与生俱来的天性,而人类演化出理性却要晚得多,所以如何运用理性面对恐惧就极其考验人性,也正因为如此,有的人被恐惧变成了魔鬼,而有的人却因为恐惧成了英雄。
当人们建起动物园以后,从更广的视角来看,也相当于把游客关进了笼子,只不过这个笼子更大罢了。因为笼子的作用是隔离,而隔离是双向的。
谁都不知道自己明天会遇到什么,这是事实。而且如果未来清晰可见,那么活着就将失去所有意义。但我们却不能因此把所有事都归结于未知,因为我们必然需要知道我们自己要什么,然后未知才有意义,否则就只剩下纯粹的虚无。
如果不愿意习惯做奴隶,唯一的办法是时刻提高警惕,因为习惯的力量就像滴水穿石一样,极其强大。
有时候单单一个吻,就足以保护你的妻子和家人,以及一切你所爱的人,因为真正的爱会令人毫不畏惧。
自然不可肆无忌惮,随心所欲不能太过狭义。
“总会好起来吧”潜台词是“否则还能怎么样呢?”
就像破镜虽然能够重圆,但却无法恢复如初一样,伤口也是永远不可能真正愈合的,总会留下点什么。但是,很多时候那却正是我们活过的证据。
有时候我们会信誓旦旦的认为一个理念是对的,可是当这个理念变成现实的时候却无法接受,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本能有时候会替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虽然那可能未必是我们想要的。
做一个公正、公平的人,这是首要的,而且你也总能找到办法做到这一点,即便是再难。
真正的勇气来自于,你有没有从内心深处认为,你正在做的事是正确的。
我们有时候害怕忘记,有时候又希望把所有事都忘了。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会如愿的。
金庸笔下的爱情故事,最完美的首推射雕,但正因为完美,也就虚假,或者说只具有童话属性,与圣诞老人无异。小龙女则是一场梦境,这个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根本无法调动凡人的爱恨情欲,这个人物只适合被安置在神龛内,供人顶礼膜拜。最当得起天下男子“梦中情人”的莫过于小昭,一往情深、温柔可人,当属第一,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特别的是蛛儿,用理想化的“阿牛哥”,把爱情简化成最耀眼极致。人世间、烟火气,世俗间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呢?也许根本分辨不出来。就像《鹿鼎记》里的男男女女,你能否称之为爱情呢?金庸的“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可称为金庸版本的“中庸”解读。因为,凡事都离不开人世二字。只是,这既是出路和正解,也是悲剧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