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林五十年临证秘方验方集(下)

溃 疡 散

功效:和中敛疡,制酸止痛。
主治:胃脘痛,嘈杂吞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等)。
方药:乌贼骨80g(去壳微炒)、鸡蛋壳80g(洗净微炒)、浙贝母50g、白及片80g、甘草40g、枯矾10g,研极细粉,过100目箩,捻之如扑面之粉。每服3~5g,1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用沸水冲服。
歌诀:胃脘嘈杂酸水出,乌芨甘贝蛋壳入;
枯矾小量同研粉,生肌疗疡胃泰和。
按:本方又名复方乌贝散,其功效可以概括为:制酸和中,生肌敛疡,开结散郁,降泄止痛。且能止血而效速。以上药理众所周知,毋庸多述,惟枯矾1味,用量虽轻,而愈合溃疡之力最强,早有报道,不可忽视。现代科研发现铝对人体有害,待症状缓解后,枯矾可酌情去之。本方参考诸多验方组合而成,含植物纤维较少-,是一剂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仅便秘),便于服用的抗溃疡验方。但要求选材精良,碾制细膩,坚持服用,方能保持疗效。
椒附建中汤
功效:逐寒行滞,温中舒脾。
主治:阴寒胃痛(虚寒型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之重症)。
方药:大红参10~20g、炒苍术15g、炒白术15g、干姜10g、炙甘草6g、制附片10~20g、川椒5~8g。
加减: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加海螵蛸20g(先煎)、白及20g(先煎);萎缩性胃炎加乌梅15g、制黄精20g;痛甚者加白芍25g、香附15g;胀甚者加木香8g、砂仁5g;呕吐涎沫者加炒吴茱萸5~8g、姜半夏12g;便溏泄者加益智仁12g、赤石脂15g。
歌诀:附子理中加川椒。
按:本方为附子理中汤加蜀椒,6味药组成。概括了参附汤、术附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大建中汤、四逆汤、甘草干姜汤七个方子,其功效可谓心、脾、肾三阳同温,寒、湿、积三邪并逐,尽一法而得多方之妙。专为阴寒内盛,脾阳衰微,畏寒肢厥,腹痛肠鸣的脾胃自病之危候而设,能达到逐寒行滞、温中救逆之效。本方的主脉:沉细微或数或缓;主舌:舌淡蓝或大,苔灰润,或白滑,或白膩如积粉。多见于溃疡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之后期、胄肠神经官能症等。是一则拯危救逆的方剂。此方虽为重阴固寒、凝聚作痛而立,然则椒、附、姜均为辛温燥烈之品,剂量宜由轻到重斟酌增减为妥,待寒去阳复之际,再根据舌苔变化,更用他法。
苓桂升陷汤
功能:温化逐饮,健脾升陷。
主治:胃下垂停饮者(伴胃液潴留)。
方药:茯苓30g、桂枝10~15g、炒白术15~20g、炙甘草6g、升麻8g、柴胡8g。
歌诀:苓桂术甘加升柴。
按:胃下垂患者,令其站立,做收腹、吸气活动,可听到腹中水声汩汩,行动时自觉脘腹如水囊,荡漾有声者,水饮不去,清气难升。先服此方,待水饮消除后再服补中益气类,方有升提举陷之效。虚寒甚者加干姜10g、附片10~20g;湿浊甚者加藿香叶12g、白蔻仁5g。
枳术升陷汤
功效:健脾行滞,理气举陷。
主治:胃下垂气滞者(伴胃肠胀气)。
方药:枳壳15~20g、炒白术12~15g、升麻8g、柴胡8g。
歌诀:枳术汤加升麻、柴胡。
按:胃下垂患者,脘腹作胀,饭后更胀,叩之如鼓,频频嗳气,痞滞不除,清气难升,先服此方,待气行胀平后,再服补中益气类,方有举陷升提之效。胀甚者加莱菔子15~20g、砂仁5g;便秘者加火麻仁30g、元明粉10~15g(冲)。
茵藿平胃散
功效:燥湿泄浊,芳化退黄。
主治:黄疸湿重于热者(各型肝炎、胆囊炎等)。
方药:茵陈蒿30g、藿香叶12~15g(后下)、炒苍术12~15g、陈皮12g、姜厚朴12g、甘草5g。黄疸深重、皮肤瘙痒者加广郁金15~20g、过路黄30g、刺蒺藜12g。
歌诀:平胃散加茵陈、藿香叶。
按:雷少逸创茵陈平胃散治湿郁发黄有著效(《时病论》)。余加藿香叶(当年产者为佳),名茵藿平胃散。较之疗效提高了一步。黄疸湿重于热者,按传统治法,用茵陈五苓散,所谓“治黄不利水,非其治也”。使湿浊病邪从小便分利而出,达到退黄目的。本人以为:湿性粘腻重着,非燥不动,非化不起,非宣不散,非利不除。加藿香叶增强辛散、芳化、泄浊作用,使湿浊疫毒之邪宣化于中焦,再分利于下焦,疗效更佳。本方对肝炎之初,只黄疸明显,其他无证可辨者用之;对于慢性乙肝,酒食之家,肥腴之体,湿浊内盛,舌大苔白,肝功能持续损害,迁延逾年者亦用之,随证应变,均有较好的降酶、退黄作用。
茵陈三黄汤
功效:清热败毒,活血退黄。
主治:黄疸热重于湿者(各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等)。
方药:茵陈蒿30g、过路黄30g、田基黄20g、生大黄12~15g(后下)、虎杖15~20g、蒲公英25g、板蓝根20g、藿香叶(当年产者效佳)15g(后下)。黄疸深重,皮肤瘙痒者加赤芍20g、广姜黄12g、刺蒺藜12g。
歌诀:湿热黄疸分重轻,三黄藿杖板蒲阵;
黄深瘙痒加赤芍,蒺藜姜黄效更神。
按:此方为茵陈蒿汤之变法,以虎杖易栀子,是为至妙。其活血通腑,清热败毒之功为栀子所不及,可谓一药多效的肝病良药。茵陈蒿得田基黄、过路黄之佐,相以为用,利湿消疸之效更加专峻;蒲公英、板蓝根清热败毒;藿香叶芳化宣行,以防上述诸品寒凝留滞之弊,所以说藿香是茵陈三黄汤的增效剂。诸药相合,使疫毒瘀热之邪,分解于中焦;借大黄通腑泄热之力,排逐于下焦。有形之邪出于谷道,无形之湿利于水道,取其前后分消之意,而退黄降“酶”作用较快。
平麦逍遥散
功效:疏肝健脾,扶正复元。
主治:为各类肝炎恢复期的巩固剂。
方药:柴胡80g、当归80g、炒白术100g、白芍100g、茯苓100g、甘草30g、生麦芽100g、平地木100g。打粗末,每次25g,水煎1次,1日2次分服(不服第二煎)。
歌诀:逍遥散去薄荷加生麦芽、平地木。
按:逍遥散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日本汉方医殊为尝用,且早有报道。本方以生麦芽易薄荷加平地木,2味相伍,功能疏达和中,活血柔肝,以增强其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效。因此,生麦芽和平地木作为治肝病确是逍遥散的增效剂。本人常以此方与朱氏复肝散交替服用,治疗早期肝硬化,或用作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腹水消退后的维持剂,或单独服用,尤其作各类肝炎恢复期的巩固康复剂,效果甚好,故乐于荐用。
开络涤饮煎
功效:苦辛开络,健脾涤饮。
主治:悬饮(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难消者)。
方药:生香附15g、旋覆花12~15g、广陈皮12g、生半夏15g、云茯苓30g、生薏米30g、葶苈子15~20g、白芥子12g、生黄芩15g、紫丹参20S、生姜3片、大枣4枚。注:倒取药汁时,必须用纱布过滤。
歌诀:胸液难消胸膜炎,半夏薏香生药先;
陈旋苓芥葶苈子,姜枣丹参芩共煎。
按: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属“悬饮”之类。主方为十枣汤,因药力猛峻,副作用大,长期以来医家不敢轻用,病家亦难接受,是为弊端。本人仿《温病条辨》“苦辛淡合,芳香开络法”,取香附旋覆花汤加减之,拟订开络涤饮煎。重症可配服香戟胶囊(见专用胶囊篇),同样具有破癖逐饮、消坚行水的作用,服药全过程很少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使病人的水饮不知不觉地消于无形之中,且能控制渗出。
方中香附生用是保全其辛燥化湿,行气开结的固有疗效,用以加大推动旋覆花消痰、下气、通络、行水的力度。旋覆花、葶苈子、香戟胶囊等均为性猛耗气,味恶伤正之品,遵循“衰其半而止……”的准则,当胸腔积液显著消退后,酌情减量,或用旋覆花的全草──金沸草,加大剂量,比较稳妥。临证接诊此病,一般已是用大量抗结核(抗痨)药或胸穿的经治病例。其一,胸腔积液不多,但难以消除者;其二,胸腔积液泛滥每抽每渗者;其三,少量胸腔积液或包裹性积液久久不能吸收者。一般服10~20剂,每见奇功。不过包裹性积液,非常顽固,必须配服水蛭胶囊,方见消水散结之功。
八味苓桂术甘汤
功效:温阳化饮,利水强心。
主治:支饮(肺源性心脏病伴心衰及其他充血性心力衰竭)。
方药:茯苓30g、桂枝12g、炒白术15g、炙甘草6g、制附片10~15g、北五加皮8~10~12g(另包)、葶苈子15~25g、丹参15~20g。
歌诀:支饮射肺又凌心,温阳利水病方平;
桂苓术甘参附葶,北五加皮方效灵。
按:慢性支气管炎按三焦辨证,其发展趋势是由肺(慢性支气管炎)及脾(肺气肿)传肾(肺心病)。病在上焦(肺)治之较易,传及中焦(脾)治之较难,罹入下焦(肾)治之更难。由于肾阳虚不能温化,脾气虚旋运无权,以致水饮上逆,凌心犯肺,气、水、瘀三邪互结,形成“水在心”的“支饮”之证。按照《金匮要略》的治法是“心下有水饮,胸肋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这一名方为“温药和之”治疗痰饮病之大法而设。然则单以“和之”除对于“气短有微饮”的部分轻型病例外,其他留饮,未必胜任。魏荔彤说:“言和之,则不专事温补。即有行消之品,亦概其例义于温药之中,方谓之和之”(《金匮要略本义》)。此确为经验之谈。
本人以苓桂术甘汤为基本方,加入活血逐水、涤痰降气等“行消之品”即为此义。附片配北五加皮,大温心肾之阳,阳能化气,气能行水,水饮一除,阳光自现;丹参配葶苈子,活血逐饮能消除肺淤血和肺水肿,有力地减轻和改善心脏的负荷,很快缓解由缺氧而引起“目眩”的肺心脑病症状。经方加味,功力相济,心衰能很快得到控制。
五加皮有南北之分,南五加皮属五加科,色黄白,有类似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北五加皮属萝藦科,色枯黄,有毒毛旋花子甙样的强心作用,因气味恶香,故通称为香加皮。据调查当前药房,均为此物,有毒,服后有胃肠反应的副作用,但确有强心之效。应用时,当精审剂量,把握分寸,配方应另包,便于病家识别。偶有反应,可以减量或捡去。
膏淋分清饮
功效:分清去浊,滑利通淋。
主治:膏淋(乳糜尿)
方药:射干15~20g、泽泻30g、萆薢15g、车前子15g、石打穿20g、半边莲25g、半枝莲20g、石韦30g、冬葵子12g、台乌药10g、川牛膝10g。
歌诀:膏淋分清用二莲,射乌萆泽伴车前;
二石牛膝通溺道,分清别浊此方先。
按:射干又名乌扇,功能降火、解毒、散结、消痰,是上焦药。用于治疗乳糜尿,据报道为一医家在治疗扁桃体炎的过程中偶尔发现,重复之,果验。其功效:“苦能下泄,故善降;兼辛,故善散”(《本草经疏》)。大鳖甲煎丸用之,取其“消痰、破癥结”的作用。本病为湿浊滞留下焦,以致尿如膏脂,清浊不分,然宣泄散结,消痰破瘕可作先导,故用之为君;再合大阵淡渗涤浊之品的泽泻、车前子、萆薢、石韦等导其败精浊腐,浊去溺自清;半枝莲、半边莲、石打穿为民间治疗斯症的验方,功能:活血行滞,通络涤浊;冬葵子、台乌药滑利水道,行气开闭,借川牛膝之导药下行,推浊生新,合奏分清去浊,滑利通淋之效。我治乳糜尿,把握通、固、涩三步。主张“通”而通得干脆利索,除虚实夹杂,特殊情况外,很少通、涩兼用,待浊邪清除,尿液转清,乳糜尿测定为弱阳性或阴性时,再“固”,以健脾益气,兼摄肾纳之剂(益智仁、怀山药等),最后拟用益气敛精,收摄下元之剂(芡实、石莲子、山萸肉等)巩固之。夹凝块、尿滞者加益母草20~30g、蝎蜈胶囊2粒,1日3次;乳糜血尿者加生茜草15g、红苍术12g;证见气虚不摄者去半边莲、半枝莲加黄芪25g、炒白术12g;湿热下注者加苦参15~20g、炒苍术12g。服药期间,限食荤腥油腻之品,一般服用8~16剂可能获效。本人曾收治1例:吴姓老媪,年62岁,患乳糜尿25年,手术治疗已2年,依然无效,处方8剂,仅服4剂获效。
化 石 散
功效:消坚化石,活血通淋。
主治:石淋(泌尿系结石)。
方药:海金沙100g、生鸡内金100g、真琥珀100g、海浮石50g、木香30g、硼砂10g。研极细粉,每服3~5g,每日3次。用连钱草50g,煮水送下。
歌诀:松庭秘笈授张君,琥珀浮石合二金;
硼砂木香同研粉,连钱煮水化石淋。
按:此方为六安(沪籍)名医史松庭先生家藏之方,以前均自制备药,秘而不宣,谢世前授予余。方中海金砂、海浮石为常用之溶石剂;生鸡内金,张锡纯谓:“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均能消之”,甚则“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已为当代临床医家治疗肝脾大、内脏结石常用之品;琥珀功能活血散瘀,利水通淋,导药力直达尿系;硼砂虽有小毒(《四川中药志》),但用量很轻,功能调节尿液之酸碱度,使之成为碱性,以利于溶石;木香则行气助溶。本方具有溶坚排石、利尿通淋的综合作用。本人拟用连钱草煮汤送下,以加强推排之力。肾与输尿管结石(不大于1cm者),往往用总攻强排未见排石者,运用此方缓溶徐导而见排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