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脚跟劲的根本作用及巧妙运化

太极拳走架是导引心性的舞蹈,俱生直觉智光,超越自我,无争无畏,如幻如化,每每当下不造作任运等持。
通过筋脉气机运化,当脚后跟踩蹬在地面时,反弹力同步传导上升,通过大腿内侧的筋脉传导,由于人体结构的天然作用,筋脉把反作用的力转化成劲道,到达尾闾时,转化成一种波形式的劲,称之为气机,上升并且使脊柱充满。这个气机从哪里来?是脚跟一蹬,通过脚筋转化变成劲,再传到丹田和尾闾变成了气机。所以说,脚后跟不可思议,太极拳离开了脚后跟,离开了照海穴,太极拳找不到立锥之处,丹田运化便会无根、无原动力。
两脚后跟劲运化比喻成两只山羊在顶劲,犄角顶着形成力偶,产生一个对撞力,通过脚筋转化成两股劲道传递到尾闾,再转化气机上行,此时就可以挺起脊。特别是小架的武式太极拳和活步桩杨式小架太极拳更离不开脚下生根,利用筋脉天然特性产生的弹簧劲,到达尾闾、命门、脊背,产生的力偶、前后脚虚实的转化就是两股气机阴阳的转化,然后充斥贯满大椎穴和脊柱,在大包穴进行开合,此时大包穴自然便有了气机。如是运化走架,自然顺应大周天规律。
从照海穴感受脚跟劲上转至大椎穴,大椎穴鼓满气,下颌藏喉,胸前两侧上端中府穴松放,耳垂根上提,自然产生了虚领顶劲,眼目发亮具神气,眉心舒展。如果头部有意顶起来,易产生高血压、阳亢,命门火不归位,人心好斗好强。观照守中大椎穴时,心地清明,自然产生虚领顶劲,能够让心气松沉松空,心处气机平和。
大椎穴具气自然产生乌龟背。乌龟之所以长寿,是乌龟背后充满了无限的生机。练太极拳的目的,是要让自己的脊背产生无限纯阳之气机,这样才能达到养生延寿的效果。中枢神经、纯阳之气的经络、督脉全部在背后交会。每个人后背的灵敏度是超过正面的,所以说,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把挺起脊这个功夫练到家,此称“脊背太极”,是直觉和妙用。
由此可见,后跟劲是太极拳走架的根,同时后跟上来一寸的地方女膝穴可以调节全身气机的平衡。
两腿虚实变化产生一个对拉牵掣劲道,武式太极拳特别讲究对拉拔长。对拉拔长的目的是为了让内气驱使潜转,让腰胯“公转”同脊背“自转”的意气折叠,螺旋缠丝运化,造成了全身混元之气,称之为意气圈。整个人在意气圈(又称生物磁场)中包围着,在意气圈中盘架运化,这是同“轮胎”的原理相应。给轮胎一个实点,就会产生无量无边的虚点,展现一个实点,所以说太极拳“虚”是体,“实”是用。“虚”是太极拳灵机神明,因此无条件要把身体形体和意识放空虚化,使身心充满了无限的气机。松沉到丹田,把丹田之气培养起来做什么呢?是为了充斥脊柱,让脊柱更加强壮,聚气藏神,让神明得到涵照培养。
太极拳入门要把后跟劲练通达,松沉以照海穴来掌控。照海穴是脚下的眼睛,很灵动有玄机,是强化丹田及肾的要穴。松沉到一定程度,照海穴充满气机,产生反弹力,使胯与肩合且稳当。比如,脚后跟一蹬,照海穴有感觉,那么劲道就发生,然后在脊背产生一个平衡劲道即中定劲。
行拳时,身体是由什么在推动呢?是腰、脊柱气机在推动。脊背有眼睛即大椎穴,如方向盘,腰胯是轮胎,两臂两肘是前轮胎相照相应、平衡平行拉动,安心在大椎穴,留意在腰间。在开合盘架时要把大包穴的气机合到腰胯,再由腰胯足五里穴合气托住(裹裆吞阴)并具悬浮上升之感,并且掌控保持胯的“水平位”平行走势,行架固定相对“静态”,如水面上行驶的船,平稳且又不离脚下如水浪般虚实暗劲灵动的承托。松沉肘尖的少海穴,让大包穴两肋松放,导引上丹田的气机和下丹田的气机交汇至关元及气海处。观照胯保持水平态,此处是身法的要处。两肋松放、含胸拔背合胯,这样松放松沉进行开合,腰胯平稳如船在水面上灵动且平稳行走。
练太极拳,所有的压力尽是中丹田气机的不和,即心处所产生的“自我”的压力,所以两肋要松放,肩井穴、天宗穴松放,特别是观照中府穴气机松沉,此时大椎穴自然充满气机,再进行对拉走架,双手要留意坐腕处的阳谷穴及神门穴二处具气即可。
太极拳每一个架式,每一个虚实开合是充满了立体的、立圆和平圆的潜转与气机,即“轮胎”原理的效应,始终充满了无处不对拉、无处不平衡、无处不虚实、无处不矛盾、无处不阴阳、无处不中和的态势。感悟解读“轮胎原理”的理念,有利把内在气机练成“球人”的灵动和浑圆,此为太极拳古往今来的玄机奥妙之处。
要练好太极拳,定要练好脚跟劲的运化;要练好太极拳,定要把脊柱气机练好。强化了脚跟劲(脚下太极)、强化了脊柱的力量(脊背太极),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入门并掌控了太极拳的精髓。
松沉丹田蓄劲不是目的,是技巧,借助如弹簧对地面的反弹力令丹田生根,激活先天气机转化为纯阳之气,进入脊柱,从而强化脊柱产生中定凌空劲之气机,表现出来也是虚灵顶劲的生发之源头,否则双重站煞,有损膝盖骨。
太极拳的尾闾正中,在脊椎上产生中定线,是通过尾闾正中来实现。如果没有脚跟劲这个点,尾闾是无法起到作用。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在脚跟处找到天然无尽暗劲源头,才能把脊椎竖起来。上下对拉,脚跟往下,大椎穴往上吊,两端暗劲对拉延伸拔长,脊椎挺起来,脊柱通透贯气,就容易达到尾闾正中。尾闾正中是走架的根本点。意守观照大椎穴,立足脚根挺起脊,真正太极的灵通在背后。耳根往背后听,心安住,神庭开明,眉心显空,应声无住,无所不住,空谷回音,清明空灵,无挂无碍。
足五里穴内扣内合,容易松胯。臀及腰部合围向前向两侧包拢,两膝有内扣之意,胯下有外撑之意,小腿直立,全身产生对拉劲,如大包穴与足五里穴对拉、大椎穴与尾闾穴对拉、神阙穴与大椎穴对拉。神阙穴吸纳后背大椎穴自然拱起,全身无处不对拉。全身站通了之后,身体很快发麻、发胀、发热,神气并具。
虚中实,实中虚,更具灵动,如手挥琵琶时右脚跟心气定位松沉,但同时左脚大拇指收缩略内旋内扣,涌泉穴略拱含虚,前后虚实腿产生腾挪之意气圈,否则左脚全虚、落空松懈违背太极原理。起承转合中的合即合虚,所谓的虚是心气意一体运化圆融。
综上所述,太极盘架走化始终是脚下劲道的运化和脊背劲道的交会引掣潜转,不离虚灵中的圆融,是趋向心性光明中和之道。
传说中太极拳史上武禹襄家族尽心尽力成就了太极拳圣杨露禅,才有如今灵气智光具足的太极国术。如今武式太极拳鲜为人知,遗忘一隅冷落一角,观其思想丰富灵机,武禹襄割舍名利仕途,毕生尽力暗耗神伤研习太极拳导引之术,述说心中神人“王宗岳”,二人时空相照穿越,同病相怜相惜,不离不弃一体不二,传承太极动态精神造福后人。
习练太极拳多吸收前人思想的精髓,有了思想便会觉悟;觉悟了,自然就会出生灵慧,同心性本体,相应相照。
太极拳走架每每动作皆是内在气机和精神的灵性舞蹈,自然俱生直觉智光;反之只是散手竞技格斗动作而已,或者说是活动经络关节的动作。因此太极拳走架过程中,思想是灵魂,是深处的暗劲,是气机心性。思想上不同层面的解读和觉醒,会体现出不同气势和神态灵机。
总而言之,走架虚实,柔和圆通,如水自净,明心空灵,禅心相照,无我无相,无争无畏,如幻如化,每每当下不造作任运等持。盘架推手及静坐站桩,进一步体验:松柔、虚净、空灵、清明,圆融。日久了,太极拳智光灵气自然上身上心,大受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