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养生的总原则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养生的总原则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法于阴阳
岐伯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按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总原则去做,我们就能够健康长寿,能活到一百岁。那么这八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法于阴阳”,就是效法阴阳。什么叫阴阳?阴阳有外在的阴阳和内在的阴阳,这是我们古代的古圣先贤给我们提出来的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阴阳的思想,阴阳之道。外在的阴阳就是宇宙自然的阴阳,内在的阴阳就是人体内的阴阳。两者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就养生来说,是指内在的阴阳要效法外在的阴阳,也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要按照宇宙自然的阴阳规律来做。中医养生很简单,看病实际上也很简单。什么叫有病?有病就是阴阳不和;怎么治病?治病就是要调和阴阳;病治好了,就叫阴阳调和。好多人以此来取笑中医,说你中医怎么就知道阴阳,就不知道别的东西啊?这种看法是十分浅薄的。“阴阳”里面有非常深刻的含义,这反映了宇宙万物的本质规律,当然也反映了人体生命的本质规律。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法于阴阳,实际上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把握生命本质。养生首先要效法外在的阴阳,也就是天地的阴阳。要按照一年中太阳的运行变化,一个月中月亮的变化,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变化,来养护我们的生命。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有一年的变化,出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地球自转一周就有了一天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白天为阳,黑夜为阴。月亮绕地球一周就有了一个月中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一共有晦、朔、弦、望四种月相。四种月相就是两对阴阳。月亮正圆的时候为阳,月亮没有的时候叫阴。还有上弦月下弦月,也分阴阳。养生要效法天的变化、太阳和月亮的变化,比如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这就叫效法阴阳。这都是《黄帝内经》提出来的。养生还要效法内在的阴阳。养生要内求,要往里看,在体内修炼。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阴阳,这个阴阳是与外在阴阳一一感应的,只要符合阴阳了,就能长寿,就能健康。符合天道的养生方法:和于术数“和于术数”,这里提出一个“和”字,这句话字面的意思阴阳天地是说要符合术数。术数就是方法、技术,方法和技术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黄帝内经》养生是有很多数字的,它告诉我们一些方法,符合这些方法,就行了,这是总的原则。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和”字。实际上,“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可以归结为一个“和”字。人只要“和”了就能健康,就能长寿。《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和”的思想。“和”字在《黄帝内经》里有大量的描述。这四个字表面上看是要跟术数相“和”。其实术数只是天地阴阳的具体体现,真正的“和”是跟阴阳的“和”。“阴阳和”是总原则,包含了精和神要和,身和灵要和,人与天要和。我将这个“和”字分成四个层面。第一,人跟自然要“和”。也许我们会说:“这一点很容易,我怎么会与自然作对?”可是仔细想一想人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在破坏大自然、破坏生态平衡,这样的事我们还做得少吗?第二,人和社会要“和”。生活在这个社会,不要什么事都看不惯,总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样的人怎么能快乐起来。第三,人跟人要“和”。我们总是要与具体的人打交道的,每个人的性格、个性都是不同的,加上每天遇到不同的事,可能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心情烦躁,那你和他打交道时,可能会不顺利,不顺心。这时如果你心平气和,如果能为他人想一下,你就不会生气。至少你要想一下:我不能以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样久而久之,你就做到了人与人的“和”。第四,人的心和身、形和神要“和”。心和身、形和神是不可分的,互相影响的,这一点不仅《黄帝内经》,中国其他经典里都是反复强调的。这四点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具体表现。“和”了就能健康,“和”了就能长寿。当然如果不“和”,就不会健康快乐,也不会延年益寿。故宫文化解读:太和·中和·保和现在我们来简单地看一看一个充分体现“和”文化的建筑——故宫。很多人都去过故宫,在故宫的中轴线上,建有前三殿后三宫。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有一个“和”字。太和、中和、保和,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养生文化的精髓,养生说到底就是要达到这三个“和”。所谓太和就是大和,就是要最大的和,最大的和就是达到上节所说的四个层面的“和”,这样才能叫“太和”。“太和”是目标,是最高境界。“中和”“保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要做到太和,就必须按照两条来做:第一要中和;第二要保和。中和,就是要守中道。中医为什么要叫中医?很多人认为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实际上不对。中医是什么意思?就是中和的医学,要把阴阳调成平衡、中和的状态,“中”是与邪相对的。一个人感受邪气了,就有病了。调到平衡、中和状态了,就没病了。我们人都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它们的关系呢?也要中和。《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我们要把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放在一个中庸的状态下,不要过激也不要不及,那就达到了中和。还有更重要的是要保和,要保持住这个“和”。一个人一天两天做到中和,并不困难,难的是始终保持中和。如果说今天按照“中和”去做了,而明天没有这么做,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同样达不到太和的境界,达不到养生的效果。我们要把“中和”变成一种习惯,养生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的习惯,按照这个“和”来做,我们都可以达到“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的目的。所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养生的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