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无知的乐趣”
文/刘荣跃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无知”通常带有贬义。但你知道“无知的乐趣”吗?
最近我阅读、翻译了英国散文名家罗伯特·林德的名篇《无知的乐趣》后,我自己也才意识到无知也是众多乐趣中的一种,所以更加认同作者的这一观点。
正如作者所说,你知道山毛榉和榆树的区别吗?
画眉和黑鹂的鸣叫有何差异吗?
你能够确定花鸡是否鸣叫吗?
你能确定布谷鸟的颜色吗?
你又是否知道,布谷鸟是在飞翔的时候,还是在栖息在树枝上的时候唱歌?
仅仅这几个问题,就会把很多人问得哑口无言,其他知识领域的问题就更多了。人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无论你再怎么学习钻研,无论你再怎么博学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
或许你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但是在其它领域你却很可能无知甚至是白痴。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知识、技术越来越广阔、精细,更新速度极其惊人,可谓日新月异。因此即使在你熟悉的领域,你都会发现许多陌生的东西。
但其实细想一下,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我们不是常说“学海无涯”吗?你再怎么学习都是到达不了知识的尽头的。这就产生了一种不同寻常的乐趣,即无知的乐趣。
无知意味着充满好奇,无知意味着可以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如果你什么都知道了,对于这个世界你还会有新奇感吗?对什么都没有了新奇感,你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辩证法,其中包含了深刻的辩证关系。这也是罗伯特·林德关于人生思考的结晶,是他的一个重要发现。他甚至将这篇文章的标题用作自己的一部散文集的书名,可见其份量。
我之所以对此十分认同,是因为自己也深有体会。就文学翻译领域而言,自己在里面打拼了二、三十年,应该说比较熟悉了,然而我确实感到自己这方面的知识还相当有限,真是“越学越知不足”!
翻译所涉及的知识相当广泛、庞杂。作为译者,你要面对那么多作家,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思想和风格,他们的知识范围无边无际。我自己面对一些问题时常有力不从心之感,甚至还会犯下可笑的低级错误,这不正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表明的问题吗。
因为,你再怎么钻研都根本无法穷尽如汪洋大海一般的知识。但又正如作者所说,无知“并非完全是可悲的,我们从这样的无知中不断获得发现的乐趣”。因为无知,你才可能怀有好奇,进而拥有发现与探索的欲望,而那又是怎样的一种乐趣啊!探索人生的奥秘,探索你没有发现的东西,这个世界因此而充满了无穷魅力。
再看看作者文中的几句妙语,进一步领会他关于无知的乐趣的解读。“无疑,科学家至今也毫无理由为其不为人知的无知悲哀。假如他们无所不知,那只是因为你我几乎一无所知。”科学家已经是很有知识的了,但他们仍然有“不为人知的无知”,他们也毫无理由为之悲哀。
坦然面对自己的无知,才会变得更加有知,否则就会像有些人那样“半罐水响丁当”。“假如他们无所不知,那只是因为你我几乎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多么精辟的辩证法。
你我总是多少知道一点什么的,所以他们不会无所不知,对于有些东西仍然是无知的。“人类所知的最大乐趣之一,就是进入无知的世界去寻求知识。毕竟,无知的极大乐趣就是提问的乐趣。丧失这种乐趣的人……已经开始变得僵化。”
假如没有了可以寻求新知识的无知世界,那你就再也提不出任何问题了,你的生活会变得多么单调乏味啊!变得僵化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我很喜欢作者文中最后那句话:“我们忘了苏格拉底之所以凭借其智慧闻名,并非因为他无所不知,而是因为他在七十岁才意识到自己仍然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的知识和智慧够多了吧,我们有多少人能和他相比呢?我最近读了《理想国》一书,对于他的那种智慧和思辨能力佩服无比。
然而,“他在七十岁才意识到自己仍然一无所知”,那我们普通人不是无知得无地自容了吗?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为自己那一点点知识沾沾自喜,而应当在精神上永远都不满足,永远都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我们就会从无知的世界中发现、挖掘出新的东西,从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喜悦――这便是无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