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经师易遇 人师难求”?(下)

文/李志阳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樊浩

正心正举

智慧才是教育的目标。

爱因斯坦之所以能成为享誉世界的、卓越而智慧的科学家,我想是因为他能时时忘掉自己是一个大科学家,因为他能“忘”,所以能跳出物理学的范畴,观察物理世界以外的世界,了解物理学以外的观点。

一切的知识,对追求智慧者只是心灵居坊里的谷,一切概念都只有唤起感悟引发共鸣的作用。你必须把所得的知识化成你自己的血肉,培养清澈的心灵,才能流露出活泼的智慧。

对东方人来说,像讨论知识那样去讨论智慧,就不是智慧。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提示了人类获得智慧的一个普遍法则。

智慧最大敌人是执着,不论是执着于知识,还是执着于名利,一旦执着,智慧之门就被你自己封闭了。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大人即圣人,圣人乃智慧的最高结晶。赤子之心纯一无伪、无执着,所以能涌现智慧。

世上没有一个有智慧的人不具有赤子之心的,因此单纯、善良、富有感受惊奇的能力,成为智慧之人共有的特征。

人只要一念向善,赤子之心便当下呈现,孟子就是紧紧抓牢这一点,教人扩充四端(仁、义、礼、智),因为他深深了悟到,发自内心的善念,只要能念念相续,扩而充之,就能使我们挣脱小我躯壳的限制,打破观念和范畴,直达人生至善的境界。

人到此境,则通体是慧,生活充实而有光辉。

被誉为“亚洲精神高峰”的禅家传心法时,从不用长篇大论的说教方式,因这种方式至多只能使你的心灵充塞了观念和范畴,增长你的执着。禅师用一些奇奇怪怪,异乎寻常的方式传法,就是要扫除你心中已有的观念和范畴,破除你一切执着。执着一除,智慧之门重开,这时候处处皆可自悟。

当除掉一切执着时,自会使你感到现实人生一片虚无,四无依傍,这是一个关卡,也是一个考验,能再跃一步,便入智慧之门,此刻才能了解,失掉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这就是智慧的历程。

我们读禅宗公案,时常看到这个禅师闻到花香悟道,那个禅师打破杯子悟道,有的夹断脚悟道,有的夹断手指悟道,有的是洗澡时突然悟道,有的是跌跤时突然悟道,真的无奇不有。

不过,这各种各样的悟道方式告诉我们三件重要的事情:

一是,悟道者一定要靠自己的实践,不依靠外来的力量,连师父都不可依靠,只是一个启发;

二是,悟道没有一定的时空,也没有特殊的机缘,他们只是时时准备好自己,进修、历练、成长,并耐心等待完美刹那的开启;

三是,在日常平凡生活中保持一种直观的精神,使自己不错失良机。

香严智闲禅师求道的经验是禅宗史上著名的公案。

香严智闲禅师英俊敏捷,拜见沩山灵祐禅师,灵祐禅师知其为法器,希望进一步激发其智慧,对他说:“我不问你平生学习了解过的经论,我要你试着道一句父母未生你之前,你还没有投胎、不变东西的话来,我来给你印证!”

智闲怔住了,不知道如何是好,沉吟半天,把生平觉得最精彩的经句说出来几个,并加上自己的解释,但是灵佑禅师不给他印可。智闲只好请求,灵佑禅师说:“我可以为你说明,可是那是我的见解,不是你的,对你的眼目又有何益呢?”

智闲失望地回到禅房把平生收集的经典语句都拿出来检点沉思,却没有一句可以见到自己的眼目,他颓然而叹:“画饼不能充饥。”于是放了一把火将文字全部烧了,拜别沩山灵祐各处行脚。

一天,他在山里整理草木,抛起的瓦砾偶尔打中竹子,砰然作响,那一响突然唤醒了内在的某种东西,超越了他从前的期待与指望,打开了他禅心的钥匙,彻底醒悟了。于是,他焚香叩拜灵佑禅师道场的地方,感慨道恩情胜过父母!

香严击竹开悟的故事,使我们知道,人人内在自我都是一切具足的,储满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没有任何东西必须向外寻求,我们需要的只是老师的点拨开启开关,做好准备,直观万物。

正如孟浩然有诗云:

夕阳连雨足,空 翠 落 庭 阴。

看取莲花净,应 知 不 染 心。

并不是事物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而是当一个人消除诸种执着在一片天清地宁的心境中,事物成了触悟的媒介,顿时心光流郁、无物无我,直达万物与我为一体的境界。

一个人只要能随时召持光风弄月的胸怀,就能随处触机而悟,爆发出智慧的火花。

人类获得新知识,必须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建立假设,然后遵循逻辑的程序加以推论,方会有得,其中的过程是必要的。

智慧与知识的不同点之一,就在于超越这些过程,排除一切思考的规则,直达目的。

它不是将各种精神形态予以充分的归纳分析而得的结论,只是依据部分的经验,就能触类旁通,有此全盘的悟解,才是智慧的表现。

它不是天生的原始想象力,而是知识与实践经由辩证的发展得到的统一形式和浑化的境界。

如果说直觉就是一种创造,那它是经过类似的历程发展出来的心智能力的高度表现。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不论是论古还是道今,都能使它活生生呈现在眼前。他能从旧事物中发现新的意义,也能从新的事物中再现旧的价值。他能从平淡中见神奇,再化神奇为平淡。

拨迷见智

人格教育最重要的因素在人,教养的过程在接受典范人格的熏陶。

开启自在之门

教育是遗忘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人能留存的东西。

禅门中百丈怀海禅师有一句话为千古传诵,他曾对弟子黄檗希运说:“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

真正的老师是期待自己的学生超越自己,胸怀广大,远见卓识,人品高尚,能这样赞叹自己的学生,越发让我感受到百丈的伟大之处。

师德现状不容乐观,重道德是中国传统君子人格的本质,自强自省、重义轻利、仁爱孝悌等是君子人格的内在特征,而容貌庄严、诚信明礼、言行一致、和而不同等则是君子人格的外在风度。

教师应以君子人格要求自己,务本敬业、主动学习、经常自省、谨言慎行,切实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中国人尊师重道,知识的教育必须不断创新,人格的教育则不然,一个伟大的人格,其光辉在历史上往往历久弥新,后人人格教育的基础建筑在爱的实践上,目的是培养均衡、调和的人格。

西方哲学有句名言:“教育是遗忘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人能留存的东西。”所指的这种教育,也是教育的最崇高的理想,更是一个健全社会必须奋力追求的目标。

(0)

相关推荐

  • 教育的尊贵,在于其对健全人格的塑造

     编辑 / 陈明 我发现,朝霞更眷顾那些普通人:赶早课的老师学生,赶早班的白领蓝领,赶早市的商贩农民:朝歌里多是普通的声音:隐入树丛的虫鸣,燕雀的叽叽喳喳,以及村庄里的一两声狗吠牛哞.正是这些普通人普 ...

  • 竹笺 | 什么是通识教育

    竹笺筱语: 说起现在的教育就有点自伤身世了,我就是典型的失败品.到了二十五岁,才自我觉醒,上学不如自学,脱胎换骨,重头来过.体制教育,产业化,格式化,模块化,让教育这么个充满温情敬意的行业,变身为冷酷 ...

  • 为什么说“经师易遇 人师难求”?(上)

    文/李志阳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从古至今,老师是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是一份糊口的技术活,更是一份垂范的良心活. 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合格的 "经师"也许并不难做到,但是要做一位人 ...

  • 【南师谈师道】听南怀瑾先生解读 “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

    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 中国古书上有两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老师有两种,一个是经师,一个是人师.古代所谓经师,是教各种各样知识学问的.下自现在的幼稚园.小学老师,上至大学里教硕 ...

  •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杨静

    世界上有一种最苦而又最快乐的职业,那就是老师: 人世间有一种最美好的情意,那就是师生情.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谊就像坚不可摧的钢铁,就像永不停息的波涛,就像太阳散发出的熠熠光芒温暖人心. 01 02 0 ...

  • 也谈教师和家长不读书:业师易得,人师难求

    最近网上有一篇文章引发热议.<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一群不读书的父母! 仅仅看到标题,我就想严重表示不敢苟同.首先,万事万物如果绝对了,就容易发生偏颇:其次,我以为又是一个标 ...

  • 南怀瑾老师:能影响自己一生的“人师”难求啊(今日教师节)

    中国<礼记>上有两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老师有两种,一个是经师,一个是人师.古代所谓经师,是教各种各样知识学问的.下至现在的幼儿园.小学老师,上至大学里教硕士. ...

  •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以公历9月28日的"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正体现了"尊师重道"的绝佳精神. 当然,教师节的意义不单在于彰显此种文化传统.事实上,教师的辛劳与 ...

  •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老中医一直用这个方剂,巧妙加减,治疑难杂症

    一.黄连温胆汤的沿革 黄连温胆汤即温胆汤加黄连而成.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6味药组成,温养胆气为其主要功能,用于治疗胆寒所致之大病后虚烦不 ...

  • 真心难遇,知己难求(精辟)

    欢迎光临稻香居人图书馆 ​世上人无数,真心最难遇,朋友有很多,知己最难求.人世间,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擦肩而过的都是过客,并肩同行的都是缘分.识人无数,未必都能成为朋友,朋友无数,未必各个都能走心. ...

  • 《培养接班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培养接班人> [作 者](美)威廉·白翰姆(William C.Byham),(美)奥德丽·史密斯(Audrey B.Smith),(美)马修·皮尔斯(Matthew J.Paese)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