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中线,以脊柱行拳习太极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和美太极

练拳时,有很多老师经常会提到上有百会穴,下有会阴穴,打拳时这两点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其实这条直线就是人体的中线。太极拳的中线:中线是百会、膻中和会阴这条人体的正中线!

所谓中线原则,有两个概念:

首先是敌我双方的身体中线。防护范围不用左右偏离这条中线太多。对手如果对中线失去了控制,就可以立即进攻。在相对而立的情况下,应该保持和对手之间形成侧向而立的姿势。即不能给一个正面,也不要给一个正侧面。这样即使不做动作,对手的直线进攻也是打在一个斜面上。
其次,假设两个人身高臂长完全一样。速度也一样。如果用同样的招数,在进攻时肯定是互相击中。这时两人之间也有一个中心线。
其实武术要说简单,也非常简单。就是如何快一点抢占中线,击中对手,而不被对手击中。简单的道理需要深刻的体会。因此要知道太极拳对中线的要求也是很严格滴……
周身一家、上下相随、完整一气是内家拳武技的重要特点,在盘架与推手中只要具备这种状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太极推手中,化劲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如何能将来劲来势化得空透,是拳家花尽心思追求的状态,也是能发放空灵的基本前提。
练太极拳,许多人曾有过疑惑与茫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修练太极拳,除了有明师指点以外,个人的悟性、恒心与实践勇气是造就拳技成功的重要基础。
《太极拳论》对太极的解释精微之至,然对太极法门(拳诀、心法、具体练法等)并不提及,原因是法门不具有真正的终极适用性,它是一种具体方法,往往只是阶段性的。“骨坚筋长关节活,意定神凝气势整”,这句话已经将太极拳体松心静、自然圆活、整体合一、内劲收敛入骨的要求予以准确揭示。

在这里,就上面的要求予以阐述: 

一是身体中线整体位移 :
中线是人体自然存在的重力线,是自然界地球引力集中作用于人体质点(重心)而形成的引力线。由于人体具有对称性,故这条线通过人体体内并处在居中位置。守中用中目的在于,维持自己平衡稳定的同时,控制对方的重心而使其立身不稳(拔根),故发放时能随心所欲。
推手时,自己中线的整体位移与中线定轴旋转,可以保持整体合一的状态,并能非常巧妙地化解对方的来劲来势。这与中定的要求是一致的,因为中定并不是身体定住绝对不能移动之意,而是指中土不离位——重心于支撑面内的移动尽可能要小,中定时于整体合一的状态中便能借助地利以内功将对手击出。
然而,中线的整体移动(前进、后退、左挪、右闪等)在实战中便能使身法极尽灵活之能事。
二是中线定轴旋转 :
这里的旋转不要囿于“上下一条线,全凭左右转”的思想。太极拳正确的身法是,百会引领,竖项含喉,命门微鼓,腰脊贯直,涵胸松腹,平胯圆裆,曲膝松踝,尾闾下插;这里,并不是“百会——会阴”一条绝对垂直于地面的标准线,而是要强调“尾闾——两脚根连线”一个垂面的状态,换句话说,尾闾无形铅垂线指向两脚跟内侧的连线,一脚全虚时(如踢脚),尾闾则指向另一脚的脚跟。
显然,人体中线与这条无形的尾闾铅垂线是自然重合的。因此,中线定轴旋转,就是这一尾闾无形铅垂线的定轴旋转。欲转必定轴,不定身必乱,手脚身随此无形定轴左右转动,要同时同步(而不是有先有后),则太极整体合一、弧形圆活的状态自然得到。正如圆规划圆,只有定住一脚才能周圆。
当身体不转动时可以作中线的整体位移,尾闾则发挥舵手的作用,微微调整运动的方向。注意,身体转动时不宜位移,否则,身形必散乱。
三是圆切线化劲的原理 :
在太极拳运动中,圆切线化劲是最佳的不受力化劲,比起杠杆化劲、合力线化劲不知要巧妙多少倍。推手时,与对手融合,无论接不接手,在意道上两人封闭于一个无形的圆球中,而自己本身也是一个空通的圆球。
凡推手接手处,宜使对方来劲来势处在我的圆切线处,无论是局部的弧线还是整体的圆球道理都是一样的。圆切线化劲可以上下左右旋转运化,由对方来劲来势的偏向决定。凡旋转时必须按照中线(尾闾)定轴旋转的道理。
在意道上,自己不能出现左右前后的偏差,意识要均匀分布于周身皮表吸融对手,接手处必能融尽自己周身,也能于接手处知悉对手细微的变化,其意图将不攻自破。
人体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的太极球,其局部运化要服从整体运化,而在局部化劲中也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故必须依赖及时有效的还施对手的劲路回路。只有整体圆球的圆切线化劲,才会空透,也才发人迅捷,或于其人身后(如以指按其背脊)施加四两劲足以制之。

能看到此文说明咱们有缘,那就告诉你个秘密,

打拳时可体会手要跟着中线走一走:

1.这样即能够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又能够随时进攻对方,因为太极拳创编的原始目的就是技击。

2.手跟着中线走,劲是整的,不散。有利于保持身体中线整体移动,守中用中。

因此“求中线”是太极拳行拳走架时的重要要领,身体不能前俯后仰,左歪右斜,需中正安舒,方能支撑八面。 这个坐标、原点就是自身的“中正”,既为立身中正。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0)

相关推荐

  • 读过此文,你就知道你的太极拳为什么练不好了??--宁波太极道院

    太极拳是什么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拳用阴阳来做理论支撑,太极拳就是一开一合,一虚一实. 我们通常看一个太极拳,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阴和阳.阳就是看得见的肢体运动.阴是我们看不见 ...

  • 太极拳迈步如猫

    太极拳迈步如猫

  • [拳经分享]以脊柱行拳的太极秘法

    拳经曰:"命意源头在腰隙",一柱顶千斤,人上体的重量,手.臂.肩所承载的工作,就靠"脊柱"这一柱,柱为上下用力:拳经曰:"上下一条线,两手空灵转&qu ...

  • 太极秘法——以脊柱行拳,对你百分百有用!

    来源:拳風武术(風形拳) 太极秘法 为什么我们患脊柱病的过程总是很隐形?这是因我们在日常的行走坐卧中,显意识是不关心脊柱的,都是四肢自作主张,想干嘛干嘛.时间长了,人的身体就散了,完全是一团碎片.本来 ...

  • 太极秘法——以脊柱行拳

    摘录者按:拳经曰:"命意源头在腰隙",一柱顶千斤,人上体的重量,手.臂.肩所承载的工作,就靠"脊柱"这一柱,柱为上下用力:拳经曰:"上下一条线,两手空 ...

  • 太极以脊柱行拳才是王道

    形意拳.站桩养生.太极拳.开胯 欢迎武林朋友分享转载收藏.我们一起振兴国术. 这是从网络里找到的一篇文章,从题目里可以理解到太极拳行拳时主要关键点,这正是如拳经里说的那样:以腰际为轴,刻刻留意在腰间. ...

  • 太极以脊柱行拳才是王道,身法正确了,拳就进步了!

    "立身中正,其他的肢体的摆放也是很重要的,全身松开,但不要下垮,因为受地心引力的影响,我们的身体很自然的就下垮,松开,就像一把伞一样把整个身体打开,而不是往下垮.我们全身的关节只是一个一个的 ...

  • 太极秘法—以脊柱行拳

    拳经曰:"命意源头在腰隙",一柱顶千斤,人上体的重量,手.臂.肩所承载的工作,就靠"脊柱"这一柱,柱为上下用力:拳经曰:"上下一条线,两手空灵转&qu ...

  • 脊柱行拳才是关键

    为什么我们患脊柱病的过程总是很隐形?这是因我们在日常的行走坐卧中,显意识是不关心脊柱的,都是四肢自作主张,想干嘛干嘛.时间长了,人的身体就散了,完全是一团碎片.本来四肢都是脊柱的仆人,现在仆人都觉得自 ...

  • 以脊柱行拳,对你百分百有用!

    ♥ 山人与你准时相约,每日06:25 ♥       为什么我们患脊柱病的过程总是很隐形?这是因我们在日常的行走坐卧中,显意识是不关心脊柱的,都是四肢自作主张,想干嘛干嘛.时间长了,人的身体就散了,完 ...

  • “骨肉分离”“脊柱行拳”“身如气囊”……练拳得找到这些感觉

    练太极拳时身上的感觉反映了习拳者太极拳水平的高低,是关系着我们能否步入太极拳殿堂.获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关键所在. 身上有了太极感觉,我们就能在享受太极拳的快乐中健康长寿:缺少感觉,练拳如同做操,费力不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