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镇-得胜镇】 秦楚明珠地,古今圣贤人
得胜镇地处竹山县西部鄂陕交界处,据“西楚门户”、扼“鄂陕咽喉”,省道白竹路穿境而过,是鄂西北著名的省际“口子重镇”,有“秦巴小汉口”美称。
得胜集镇全景
———秦楚明珠地
得胜镇历史悠久,景色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传说中因王母娘娘游历而得名的“圣母山”,有武则天赐名的“圣水寺”、“圣水贡茶”,有载于清朝同治年间县志的竹山八景之一的“金莲洞”,有古建筑“陈家大院”,有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的石拱桥珍品——“长寿桥”。
圣水寺山门
圣水寺仙水飞流直下
圣水圣景区鸟瞰图
依托得胜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境内的乡贤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资源;努力培植文化旅游景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挖掘长寿桥、金莲洞、古尔塔、圣水寺等旅游资源,拓宽特色旅游空间,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金莲洞风光迤逦
古建筑-陈家大院
【文化古建筑】长寿桥
得胜古桥-长寿桥
长寿桥位于湖北省竹山县得胜镇,在建筑风格上独具特色。全桥长32.3米,宽6.4米,高9米,是一孔净跨15米的石拱桥,用糯米加石灰粘砌而成。此桥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历经洪水冲刷,均安然无恙,已列为当地文物保护单位。桥的正身由大小不同型号的石块组成,共计365块,象征一年四季365天;桥栏由36根石柱、31块精雕石板衔接而成,暗指一年24节气,最大月份31天;桥出口拱顶处,刻有一条石龙,栩栩如生,朝向北斗。桥为东西走向,东头石块上刻有太阳图案,西头石块上刻有月亮图案。以预示此桥能享天地之灵,日月之光。说来也巧,桥成之日,“溪水陡发,将填桥眼的木、石自然冲走,不劳人力,其事非偶然也。”(据《乡贤志》),因此取名“长寿桥”。桥中有一碑文,刻了六条禁令,诸如,禁桥柱羁畜,禁桥栏磨斧,禁积粪堆灰等,“若违禁罚钱一串、酒一席、戏一本”。至今碑文清晰可见。
——古今圣贤人
得胜镇得天独厚,胜地多情,人杰地灵。有清咸丰丁已年皇封"孝谦方正"加五品顶戴,捐资修路、架桥、改河治水、办义学、修文庙,为民造福的陈杰祥;有清道光十年,从军边关,奋力御寇,为国捐躯的太子少保、勇烈将军孟宗福;有著名花鸟画家,曾任国家书画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书画协会主席的袁白涛。
【得胜名人-陈杰祥】
陈杰祥
陈杰祥(1799~1879年),宇瑞征,竹山县得胜镇庙垭人。周岁丧母,19岁丧父,祖母养育成人。
11岁受业于李东山,后随伯父陈愚谷在江汉书院深造。因乡试不第,弃学经商,被奸商蒙骗,变产还债,家境遂衰,但仍关顾乡里。1832年(道光十二年)春,拐卖妇女盛行,杰祥要求官府严令禁止,又劝导乡里捐钱赎回被拐妇女,使被害者夫妻团聚。他在自撰“生基牌序”中写道:“颓风败俗之习,若贩人口、委-、逞横暴诸端,毕力挽回,期归醇正。”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起,领导竹山文庙、两斋书院、考棚、兴贤馆、文笔峰诸建筑工程的兴建。十余年竭尽心智,功绩卓著,获绅缙赠“正谊明道,劳谦有终”的匾额,官封八品。1852年(咸丰二年),经湖北巡抚龚裕奏准授杰祥孝廉方正头衔,给六品顶戴。1857年奉命总管团练,加封五品顶戴,例晋为政大夫,得赠“蔚然人望”、“才当一面”匾两块。1867年(同治六年)参与《竹山县志》修撰。家居二虎山麓时,自撰门联:“迹居在山林,往来尽走诗书客;设身处田亩,时刻常存尧舜心”。
杰祥博览,颇懂中医,对诉讼、辩驳堪称奇才。一生急公好义,最善抑强扶弱,其学识、智慧、才干、品格在鄂陕边区竹山、白河一带留下极佳口碑。1879年在故里病逝。1909年重修庙垭文昌宫后,张功助(陕西白河人)在宫设馆教书,曾提诗照壁追念杰祥:“何年宫殿附流星,却共铜驼感废兴。桂剩残垣疏月影,松余半榻老龙鳞。口碑石勒悲前事,沧海桑田变古今。深幸诸君能继志,知天犹为丧斯文。”
【得胜名人-袁白涛】
袁白涛
袁白涛(1900—1975年),竹山县得胜镇人。
幼年在私塾读书,自学国画、书法和金石篆刻。1924年,在湖北省立农业高级中学就读。1926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早期党员。曾任武昌工人学校教导主任、武昌第一纱厂工会和武昌造币厂秘书。国共破裂后,转入地下工作。历任武昌山后区街迈支部书记,武昌县委组织科长,武汉市委交通科长,南京、上海互济总会组织科长、秘书,沪东区互济会主任职务。上海“1.28'’事变后,国民党向日本投降,袁白涛等组织群众--声援义勇军,不幸被捕入狱。西安事变后出狱到武汉,奉中共武汉办事处主任董必武令到郑州13军游击司令部任秘书,再先后转到洛阳抗敌后援会、中共豫西特别委员会、洛阳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兼八路军办事处处长刘子久又委派其到河南伊川、洛阳等地从事地下工作,任-部长。身份暴露后,又转入河北民军第一游击司令部任秘书,转战于太行山一带,继而再度转入地下,公开身份系洛阳益友商行经理。1940年冬,组织机关被破坏,只身逃往西安。1941年,在西安被叛徒告密被捕入狱,后被党外民主人士营救出狱,因受特务长期严密监视无法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在西安靠卖画、教书谋生。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国画研究室主任、西北美术工作者协会办公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办公室主任、美协民盟小组长、西安各界人民代表、救济会委员、西安清理-案件委员会委员、保卫和平大会委员。1965年,返回祖籍竹山。
袁白涛作品
袁系著名花鸟画家,对旧体诗、书法、篆刻亦颇有研究。著有《百花诗集》、《誊墨斋诗稿》、《落叶诗存》等作品。有数以千幅计的国画、数百方印章问世,惜均因-散失。其作品50年代曾流传到朝鲜,70年代由外贸部广交会收购出口。他与齐白石、叶浅予、赵望云、黄胄、邱石冥、张寒彬等著名画家交谊甚深。“文革”期间,被武斗致残,1975年逝世。
【得胜镇精神文明创建】
近年来,得胜镇牢牢把握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大力实施扶贫、信用、生态、文化、平安、健康"六大工程",建设茶场、大桥、石底、八道关、圣水、庙垭、界岭等多个规范化建设示范村,培植评选“十星级文明户”2694多户。深入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常性开展“好家风”系列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十星级"系列创建活动。
十星级农户评比、公示
传承好家风专题巡讲
【稻香诗社-民间文化繁荣发展】
“稻香诗社”成立之时
——诗社链接:
得胜镇稻香诗社于2016年6月成立,原名“草根诗社”,2017年10月由县文联更名为“稻香诗社”。诗社成立的初衷是大家在一起交流文学,拒绝黄赌毒等低级趣味,共同学习,提升自己,感化他人。诗社的宗旨是“以文会友,以诗咏志,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诗词的学习和创作,讴歌新时代,引领新文明”。
历经三年,发展会员22人,覆盖11个村,涉及在职4人,退休者3人,商人6人,农民9人,共有党员8人,在培入党积极分子4人。主要成就是创办内部刊物《稻香诗》,编印正刊11期和号外2期,登载诗词2100多首。县以上刊物公开发表60多首。诗社受到《今日竹山》、竹山电视台、《十堰周刊》、《十堰日报》、《湖北日报》和新华社以及《半月谈》等诸多媒体机构的广泛关注并被多次报道。
诗社的奋斗目标是:近期目标,到2020年,诗社骨干成员达到20人,全镇14个自然村基本实现村村有骨干有3人以上的诗歌创作小组;中期目标,到2030年诗社骨干会员达到50人,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健全诗词学会、书画协会、文艺轻骑兵等功能,真正的把稻香诗社建成广大农民文化生活的俱乐部。
稻香诗社诗歌欣赏:
一
秋禀精华醉稻香,无边金穗尽文章。
千言漫道田园秀,万里云天焕彩妆。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位于秦巴山腹地的竹山县得胜镇文峪河谷地满目秋色,“稻香诗社”发起人陈欣荣有感而发,作诗一首。经常与诗友一起作诗,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二
茶乡云雾绕碧空,满目青翠暗香浓。
村姑玉手翻绿浪,陆仙醉饮十星红。
在得胜镇圣水村村头看着茶圣陆羽的雕像,诗社成员江盛泽作诗《茶乡咏》。
三
岁逢丁酉又重阳,西水流觞人未央。
雁过山巅叶欲红,虫鸣草地菊初黄。
文思一脉接秦楚,诗意万千起稻香。
期许明春百草发,清风雅致遍庸乡。
诗社渐渐名声在外,引起竹山县文联主席王素冰关注,他建议将“草根诗社”更名为“稻香诗社”
2017年以来,“稻香诗社”共编印11期社刊,另加1期《重阳特辑》、1期《脱贫扶志我先行》宣传特辑。诗社成员和积极分子共创作诗词、诗歌3000余首,《稻香诗》刊用2100余首,公开发表在县、市刊物上的有60多首。
稻香诗刊
随着 “稻香诗社”的发展壮大,引起得胜镇党委政府高度关注,拨款为诗社添置了打印设备,鼓励和支持诗社发展。该镇大桥村委会也给诗社安排了一间办公室。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让陈欣荣鼓足了干劲,他计划在该镇14个村每个村至少发展3名诗友。王素冰对 “稻香诗社”寄予厚望,他希望诗社能把 《重阳特辑》打造成城乡互动、文化浸润的地方品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稻香诗社”的社员虽然都是基层劳动者,但因为对生活的诗意追求,让他们 “与众不同”。有人说得好,无需臧否诗社成员的作品,让人感动的是诗歌与一个个鲜活虔诚的生命个体发生关系时所散发出的光辉。
稻香诗社清明诗会
编 辑:何程
图/文:得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