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文化隐藏的无尽空虚
文 | 毒哥 x 罗琳
微信公众号 @毒鸡汤(ID:du-jitang)
壹
巴黎圣母院被烧,996是否科学,西安奔驰4S店也要蹭波热度。
短短一个星期内,数不清的大事小事轮流登上头条,媒体新闻以及各自媒体的不间断更新。
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疯狂爆发,我们对喷井式的信息应接不暇,甚至手足无措。
我们被动着接受着信息,草草扫完一条新闻,然后迅速切换下一条,说不清是用脑子读新闻,还是用惯性。
即便我们再怎么批判这种“速食文化”,还是难逃一劫。反正就是看看看,刷刷刷。
“速食文化”带来的“浅层阅读”危机也愈演愈烈,无限量批次生产且从不间断的讯息,让我们失去焦点、失去专注力。
“长期的碎片式阅读,让我们仅仅止步于浅层理解,阻碍我们的认知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你现在想想,你能记得自己昨天获取了哪段完整的信息吗?
只要通网、有电视、出过门的人,都知道巴黎圣母院着火了,但你看了那么多条信息,了解了巴黎圣母院的历史了吗?你知道是哪块玻璃烧毁了吗?知道是谁烧的了吗?
我猜啊,你心思根本不在那个上面。
你只在乎许志安出轨了,郑秀文原谅了这些花边新闻。
贰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鲍尔斯提醒道,在数码时代,我们正失去生活的深度:思想的深度、情感的深度、人际关系的深度以及工作的深度。
鲍尔斯认为,失去深度的时代,是一个“极端数码主义”的可悲时代。我们自以为能控制微博、MSN、手机,却没想到很多人,却被这些数码产品所控制。
我们缺乏了对信息的再次加工和重新思考。别人指东,你就往东走,缺乏自己的认知和判断。
别提如何将知识和信息变成力量,就您这样,怕是成了信息传播的一个“载体”,自媒体就喜欢你这种不会思考的人,帮助他们煽风点火,制造流量。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莫名其妙的成了信息时代的牺牲品。
叁
我们好像也意识到了“速食文化”的冲击,所以我们变着法子,让自己回归深度阅读。
我曾不止一次刷到过书单推荐。
什么“年度必读书单”、“年轻人必看的十本书”、“人生不容错过的十本书”,我并不是吐槽书单有什么不妥,我只是觉得,我们对于书单和购书这件事,好像热情双倍,但是当你把书买回家后,好像再也没有翻开过。
我们对书单的执着或者是迷信,反映的是“不知道读什么书的焦虑”,而买书也成了缓解焦虑的唯一捷径。
毕竟在大多数人心中,有一个恒等式,那就是“买了书”=“看过书”,只要枕边放上一本书,心里就踏实了。
大多时候,买书被看作是消费主义风潮中,一股逆流而上的清流,莫名被贴上了“高级感”的标签。买包买衣服未必要晒,但买书,一定要让全世界知道。
买书的消费者,被推崇到了消费链的最顶端,不是因为书本身有多贵,而是知识是无价的。这样一来,逼都好装了不少。
到头来,到底读过几本书不重要,但我买过多少书,倒是可以拿出来当个谈资。当你还在满足自己物欲的时候,我已经在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了。切,这已经比你高级不少了。
身处消费主义时代,连阅读这么本真的事,都可以披上消费主义的外衣,我们不自知的被消费主义“同化”,然后陷入消费漩涡,再也爬不出来。
本意是追求深度阅读,但其实,你只是在追求购物的快感。
肆
匆匆忙忙在小本本上列下数条flag,等到一天结束,检查自己能完成几项。
“推倒flag”这件事,像是速食文化的繁衍品,表面上看起来做了挺多事,但究竟质量如何,好像你并不在意。
说来可悲,这些事情拼凑在一起,就是我们的日常,被割裂、被碎片化的日常。我们拼命抓住很多东西,占有很多东西,但往往我们什么都得不到。
就像看完碎片新闻、购齐书单上的书、划掉所有flag,我们空虚依旧。
我们既沉不下去,又快不起来。速食文化的危害,就是这么潜移默化。既丧失了整合自己思维的能力,又没有理解对方见解的耐心。
别说精读一本书了,就连这篇区区2000字的文章,恐怕你都是一目十行地看完的吧。
文 | 毒哥 x 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