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理由
那年在南京进修,有一次请假回家,因为下大雪,天寒地冻,公共汽车停开,回到学校已经是三天以后的事了。系主任找我谈话,并让我谈谈对旷课的认识。我絮絮叨叨说了许多旷课的理由,什么下雪了、路不好走、家中的事多……系主任一直静静地听着,末了才微笑着说到:你旷课,是不是理由多就不是旷课了?我猛地愣住了,是呀,“理由”再多,也改变不了旷课违纪这一事实。旷课违纪了,还有什么理由可言呢?
其实,无论是谁都会有意无意地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古代出兵打仗前,都要找个理由,好“师出有名”。春秋的时候,秦国去攻打郑国,本来此事与晋国无关,可晋国为了争夺中原霸权,就想趁秦军疲惫之时去搞他“一下子”,但那时秦是有恩于晋的,没理由可不行。好在主战的晋军统帅原轸找到了一个“理由”,那就是郑国和晋国同姓,是本家,秦去攻打自己的本家,不就是攻打自己吗?于是就在“崤”这个地方埋伏了一下秦军,结果大获全胜。虽说春秋“无义战”,但无论谁也没有丢掉“理由”这块“遮羞布”。就是希特勒也懂得,要发动侵略也得有个理由,于是有了波兰“主动”攻击德国的“事实”,于是德国打入波兰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可见找个“理由”是多么的重要。
曾听到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唐山地震时,有个巨大的房梁,一头压住了女人的下半身,另一头死死压住了男人的上半身。房梁太长,只能移动一头,但另一头下的人就会被房梁上面的废墟再次掩埋。救援战士想尽了办法,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女人是京剧团的演员,男人是京剧团的团长。男人和女人都想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他们的“理由”也都是那样的充分。男人说,救她吧,她是个有前途的姑娘……女人说,不,救他吧,他是我们的团长……可团长的“理由”似乎更充分:我是党员,有责任保护群众的利益和生命。说完,他用尽平身的力气,唱起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京剧段子《共产党员越是艰险越向前》: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拣重担挑在肩……女人早已说不出话来,只任泪水在脸上流淌。女人被救出来了,房梁的另一头轰然倒塌,但那铿锵的曲调依然弥漫在整个废墟的上空……那女人、那男人,为自己寻找的都是“死”的理由,都是为了证明对方有“理由”活下去。假如换一个角度,女人认为自己“有前途”、男人认为自己是“团长”,那谁有“理由”去死呢?事实上,做什么事会找不到一个“理由”呢?
古有“理”直才能“气壮”、“理”屈就会“词穷”之说,可见关键在于一个“理”字。但如果寻找“理由”的时候,我们都是从“本我”出发,“我”字当头,那必然会是“理不直,但“气”仍“壮”、“理”虽“屈”,但“词”不穷。像古代的一些不义之战、像希特勒、像一些杀人犯、贪污犯……在挑起战争、违法犯罪的时候,有谁“理”屈过、“词”穷过?他们理由再多,也只不过给人留下笑料罢了。惟有像“团长”那样的男人、那样的共产党员,才会流芳千古,永远受到人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