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添强文章丨代言的权柄与责任(一) 儿童戏编剧大师 Suzanne Lebeau 工作坊反思
👆发现更多儿童剧学习文章
代言的权柄与责任(一)
儿童戏编剧大师 Suzanne Lebeau 工作坊反思
文/王添强
尊重孩子,剧本能说出小朋友内心,能用他们的眼光看世界,发明开朗,丰富,活泼的言语,让儿童接触真实世界,是著名儿童剧作家 Suzanne Lebeau 的信念。她于1975年开始从事专业儿童剧创作工作,超过四十多部脍炙人口的法语儿童剧本,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作为加拿大法语区编剧家,她获得“魁北克艺术家奖”。因为是从事儿童剧作,所以获得“国际儿童青少年剧场联盟 ASSITEJ 剧本奖”。因为以法文作为写作语言,所以获“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更因她对剧场的贡献,获“加拿大国家戏剧学院奖”。四十多年的努力,能够包揽舞台艺术创作范围的大部份重要奖项,应该算是世界少数。
网络讲座及工作坊已经成为新常态,这个发展及习惯,对国际交流又不一定是坏事
三小时的网上演讲打开交流序幕
我们有幸请到 Suzanne Lebeau 与进行夸地交流,首先是二月二十日一场免费FB直播讲座作热身,之后三月六至二十日,一连三个周六上午 Zoom 工作坊,最后活动在国际儿童剧场日当天完成。
Suzanne 对儿童戏剧创作的教导,很有启发性与深度,也很具挑战性,为了让香港戏剧界朋友有机会深入了解她的儿童剧编剧哲理,特意写了这篇讲座与工作坊反思,让未有时间参与的朋友们,亦可以分享她的讯息,让大家慢慢思考。期望日后与她,可以有更长期的合作关系。
Suzanne Lebeau
儿童就是没有发言权的一群人
她在讲座一开场就强调:童年,在人类历史、文明及思想发展中,一直被认定是短暂的状态,儿童是正在“被制造”的人,没有哲学论述详尽展示孩子内心的想法。Infans (儿童),这个拉丁字词就是“不说话的人”,语义简单明确,婴儿与儿童就是没有发言权的人。并且一再强调儿童剧不要为孩子提供美满而虚假的世界。她强调儿童发展过程受到成人巨大影响,特别在参与剧场欣赏的事务上,经常都没有选择权,在过程中又没有反对与议论的权力,不满也不被允许离场。
儿童一直在人类文化历史上被认定是“正被塑造的人”,很多事务上都没有话语权
成人的善意每每造成巨大影响
虽然儿童看戏出现被独裁操控的现象,但其实都只是成人“善意”的偏执,可惜成人不知道不良的影响已经存留。儿童剧场经常一不小心就会充斥着成人的“说教”,或美好幸福世界的“假象”。但其实儿童每天从生活其他途经,都已经接受到一个不一样的“残酷世界”。
剧场讯息建基于关系不平等,儿童剧创作人员因此必须知道自己拥有双重的权柄的责任,一方面承担艺术家重要的想法,一方面又能表达成人的意见,同时必须理会及专注儿童的角度。
作为学员,这一刻我感到无比震撼
听到这番演讲言论,我内心产生巨大冲击及反思。原来我们责任如此巨大,儿童在剧场没有发言权,所以戏剧工作者有责任,扮演成人与他们之间的桥梁,所以我们要摆脱单纯代表家长及成人世界所提出的理念与想法,同时还要成为儿童的发言人,在剧场让他们进行对话。
儿童戏剧工作者如何平衡两者的权利,成为我当时脑海浮起的的问题?如何扮演协助孩子寻找自我,看到真实世界,但又不是一个人工化“平行时空”的“温心福袋”,更不是一个“美好的虚假世界”呢?而儿童在剧场之中,提供真实而残酷的世界,如何可以让小朋友反思及理解呢?
掌握儿童题材,认识儿童心理还不足够,还要知道儿童的想法
过去,我们深信已经努力在儿童文学、童话、绘本去寻找题材,通过历史上成功的作品,尝试建构并掌握通向儿童的主观感觉。同时尽力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及成长的窍门与需要,于是可以提供适切他们的内容,与他们能够明白的手法。现在从 Suzanne 告诉我们,知道这些没有错,而且很好,但远不足够。
我们更需要从他们身上学习,了解儿童的思绪。儿童戏剧工作者必须努力克服成人眼中看待的儿童,与孩子看法其实不同的不安感觉。我们需要通过接触儿童中纠正自己的看法,正如孩子努力制造自己成为一个成人一样,儿童剧工作者要努力制造自己内心拥有一个儿童,而同时是一个拥有洞察世界的睿智艺术家,及一个爱护孩子的家长。
不要障碍孩子接触真实世界的道理不难明白,如何执行才是关键
Suzanne 说,世界儿童剧场普遍现象,因为成人想保护儿童的理由,所以把儿童“包围”(entourer )在成人安全概念的框架内。成人没有恶意,只是怕孩子受到伤害,于是他们化身成文化“审查员”,阻隔着孩子接触真实世界的机会。尽管真实世界有点危险,但如果孩子不知道,伤害可以更大。
我明白不要提供虚假世界给儿童的道理,不难明白,就是不提供那些主题公园式的表演。关键是儿童戏剧工作者可以运用什么手段与方法,提供真实世界给他们,而没有引导错误及做成不良影响呢?还有如何确保讯息是适龄儿童明白而不会受到感情伤害呢?于是Suzanne 讲述她探索儿童想法的研究方法,很值得大家参考。
儿童观剧时,原来会心意相连
Suzanne 七十年代,开始从事戏剧工作就发现,儿童世界所运用的语言十分生动、活泼与奇趣,远远超过当时的很多儿童剧本。他们在剧场的反应,直接而一致,投入与失去兴趣的步伐很有默契,而且互相刺激,心意相通,成为集体“连锁反应”的“共同体”。
这个经历成为她四十多年的追求动力,努力从孩子身上寻找,他们的“共通语言及想法”。于是当年在“两度房子之间的月亮”写作后,她花上三个月时间去学校与孩子一起上课,开始收集他们的想法。
两度房子之间的月亮(A moon between two houses )之后,
Suzanne 就开始了长达几十年,探讨儿童心思意念的创作研究
Suzanne 每个剧都会在儿童之间进行研究
Suzanne 完全浸泡在孩子之中,把故事与他们分享,知道他们的想法、喜好,接受、反对及厌恶什么。之后,这个系统就发展成她每个剧作过程的基本功课与动作。
她这个大胆行动,正正提醒我们,要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学习,才能真正写出好的儿童剧作品。当然,疑问马上在我脑海浮现。体制上作家与儿童接触用什么身份呢?政府及学校又扮演什么角色呢?香港儿童剧作家在艺术发展及教育上,又有什么身份呢?
疑惑是找到答案的动力,最好的启示不是答案而是问号
如何说服学校接受作家进驻学校研究儿童的举动?
这些关乎死亡、暴力、自闭、欺凌、社会争议,以致战争的题目,家长如何看待呢?与孩子接触要用什么态度,才能真实知道孩子的想法呢?向孩子询问问题的方向及原则,又在哪里呢?
作为一个从事儿童剧三十多年的人,心中疑惑依然不小,何况那些年轻的戏剧工作者呢?
不过,从90年代与东欧开始接触的经验,前卫及先进的艺术创新理念,都需要长时间沉淀与研究,才能获得答案。所以“疑问”就是当下学到的最大功课,正如儿童学习,因为疑问所以追求答案,儿童戏剧工作者也因为疑问,所以将来有找到答案的机会。
总结讲座,预备进入之后的工作坊
总结整个讲座,Suzanne 说明童年是什么?强调童年是一个真实生活的阶段,不是以后任何一个人生阶段的附属品,所以儿童剧不是为孩子未来需要什么而做动作,更加不应把成人世界的“训话”传递给他们,更加不要把虚假的幸福世界麻醉他们。
之后,她与我们分享儿童的限制及困难,孩子认知及学习的能力其实不弱,只是他们未必能够胜任运用成人原话与成人交流,让成人认识孩子的想法,掌握他们的语言,并知道他们的心思意念。
最后,她介绍自己四十年来,如何与年轻观众接触,通过进入学校小组收集想法,每天从儿童身上学习。
幸福不是必然,Three Little Sisters 里重病一样在儿童身上发生
表达孩子的伤感,要用简单而象征的手法,才能感动儿童而不至于伤害
戏剧充满真实世界的悲伤,但又有希望,那一条使孩子快乐的红绳就是象征
策划这个交流活动之初,早知道内容艰涩,意义重大
2019年一月十一日,第一次在首尔冬季儿童艺术节听到 Suzanna 演讲-教育与艺术。她只是讲述现时教育制度的缺乏,与艺术活动对孩子的重要,概念的前卫与创新已经火力十足。
艺术节期间的交流,我已经知道她是香港及华语儿童剧创作工作者正要寻找的启蒙老师,必然受益匪浅但必定争论不绝,要成功吸收大师的功力,预备工作必然不能怠慢。
用了一年时间去筹备,以儿童剧表演型式作突破口作分享及讨论
整个计划打响头炮的是,2020年一月九日“给未来的信:儿童剧场文本放映及讨论会”。期望与大家分享儿童剧变化万千的型式作开端,如何超越传统舞台剧的历史源流,与表达社会现实大胆题目的手法。
感谢UA院线借出K11的活动场地,放映多出世界知名,脍炙人口,而题目与内容非凡的作品,十年前韩国的《达拉故事》,感动世界,儿童剧讲述韩战与死亡的经典;西班牙的《Maravillas de oriente》,一出刻意复古的戏剧,展示中古时期伤残艺术家参与的街头卖艺,而这些街头作品竟是儿童剧的启蒙;奥地利与台湾九十年代合作的《乖乖三头龙》,一出六十年代东欧戏偶儿童剧风格的原始样貌作品,让我们知道儿童剧发展到今天的源流;日本八、九十年代的《四季Four Seasons》,一出混合抽象几何及诗意的无语言经典作品,介绍世界无语言潮流发展的情况。
K11的放映及座谈会很受欢迎,可惜已成绝响,感谢UA支持儿童戏剧
借儿童文学,增加儿童戏剧题材的供应
接下来,2020年七月,连续在立场专栏写了三篇“儿童青少年戏剧创作母题”,分享如何从童话、绘本及儿童小说中吸收养分。之后,由世界发展走回香港的儿童文学。
2020年十月二十八日“童声童戏”的Zoom与现场讲座,请来香港儿童文学作家周蜜蜜女士介绍香港儿童文学的发展及作品,同时我讲述儿童文学改编成戏剧的各种手法,开展儿童戏剧题材与儿童文学关联的讨论。
2020年十一月,更邀请到香港及台湾两位重量级儿童文学创作及理论研究大师,香港的阿浓,与台湾的林文宝教授在“港台儿童文学大师讲座”讲述两地的发展,及对“儿童戏剧创作”的启发。
文章、直播等一连串活动,希望大家容易消化 Suzanna 的艰深内容
为了使大家对儿童戏剧的创作原则有更多了解,特别在2020年底于立场专栏撰写了三篇“何紫九个“儿童文学”特质与“儿童戏剧”的关系”,使大家更明白儿童文艺创作的规范与准则。
更于2021年三月二十七日在 Suzanna 讲座后,举行一个“给未来的信(二)”的FB直播,集中以八出明日艺术教育机构的经典作品,讨论儿童剧写作中序幕的功能,角色立体、象征与比喻对儿童剧场的重要性,平淡生活、严肃、战争、死亡、环保的题材如何可以让儿童投入,还有儿童剧是否可以反映本土低下阶层的困难生活,没语言及婴幼儿剧场又如何创作呢?
并且把这些内容在立场专栏发表成四篇“儿童剧捕手”,让大家更了解儿童剧创作如何实践。整年的动作,做足功夫,好使大家能消化 Suzanna 讲座与工作坊的艰深内容。
仿古的街头卖艺表演, 正是给当年欧洲人士发现儿童剧场表演的启蒙
忆想你的童年,作为开通大家与年轻观众心思意念的默契
讲座提出了众多疑问,之后的三天工作坊是否可以从中获得解答呢?第一个工作坊 Suzanna 要求学员写出“五个能形容你童年、或可以形容你童年回忆的词语?”作开端。
Suzanna 要求我们通过回忆,回到自己童年的感觉,以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短暂经历,去跟年轻观众接触,通过回忆与当代小朋友作对比,解决我们不容易仿效加拿大到学校建立学习小组收集想法的行动,用自己的童真去领悟其他儿童。
强调我们必须分享及思考彼此之间这些词语中,看到什么?这些词语能够形容大家的童年吗?能够形容你认识的小朋友吗?这些词语是否过于刻板、偏颇印象,及对小朋友的误解呢?
Suzanne 要我们知道“童年”是一个确实存在的过渡期,儿童对于当下的这一刻,是以绝对实在的方式生存,发掘创作者自己当年的过渡期,就是描述其他儿童过渡期的最佳方法。
正如很多人理解,儿童真的需要学习,但这个学习不是成人所想像的情况,事实上我们当年与现今小朋友一样,是在游戏、观察、模仿及别人示范之中,慢慢去进行摸索。学习与成长是儿童这一刻的终身目标,他们不是被训诲而因此认知,我们儿时如此,他们也一样。事实上,儿童戏剧工作者与儿童之间,是有一种教学双长,互相学习的情况。
儿童并未如成人想像中的脆弱
儿童并非很脆弱,需要受到成人绝对保护。
事实上,现代城市儿童,都在矛盾与压力下生存,每天都承受着发生在他们身边稀奇古怪的暴力与不安。Suzanne 指出,成人很多时候把对两岁前的保护,投射到所有孩子身上,以为他们真的不能应对。
事实上,成人只是不能理解及接受儿童的解决方法。成人对儿童面对挑战,经常理解为他们应对能力不足,原来他们可能只在思考解决答案而停顿一下,怎至已经知道答案,只是没有权力去实施。
例如 Suzanne 提出,当她研究“儿童参军上战场”题目的儿童剧时,发现残酷的杀戮镜头并未吓怕孩子,原来孩子觉得最震撼,是这些儿童战士“生存而没有希望”比“死亡更痛苦”。
儿童其实已经有预测后果及应对问题的态度与能力,这些比成人更通达的人生哲理,显示出他们的坚强。
儿童参军的悲伤戏剧The sound of Cracking Bones
不同地域的儿童状况不一样
成长、教育,社会环境,成人的态度与表现下,儿童教育及儿童戏剧的世界完全不同,这是 Suzanne 给我们的提醒。
不同地域的儿童状况不一样,使我们明白为什么 Suzanne 只跟我们讲述笼统的真实世界,而没有讲述具体的例子,因为每地的真实面貌与社会承受能力不一样。
话说魁北克就有一个被父亲性侵的十岁女孩,四、五年间被不断施暴,原来受害人数多达三十多个女孩的同班同学。最后这个爸爸在监狱中被杀,而小孩及母亲需要逃离家园免被歧视。儿童戏剧需要描述的正是这位小女孩心路历程,而非这个骇人听闻的悲惨世界,每个地方的承受能力不一样。
儿童不需要审判世界上的是非黑白,只要在受苦中,协助他们拥有坚强的人生态度就足够。不同地域的儿童剧,阐述的现实生活题材不同,演绎手法变得十分重要。
工作坊第一天,最后的挑战与功课
“为谁而写作”是 Suzanne 给我们第一天的最后挑战,这是我们要寻回作者心中儿童的原因。
知道自己心中的儿童,与儿童心中的自己,成人的童年,童年的成人有什么分别,剧作就有力量。
只讲儿童剧的理念,很多参与者包括我在内,马上有一个疑问,工作坊不是要教我们如何去写给儿童的戏剧吗?为什么不从技巧入手,直接了当从儿童喜欢的内容,向他们表达的写作能力出发呢?反而要从童年的回忆字词开始,又讲了一大堆理念与原则呢?当 Suzanne 出了功课“给童年的一个朋友的信”,我的思考,马上豁然开朗。
这个工作坊不是教导正在学习写作的青少年,而是给一群已经成长的成年人,而我们希望写作给儿童。
写作技巧及表现手法可以慢慢掌握及填补,反而理念及哲理必须清晰。童年的五个字词之后, Suzanne 这一个功课,要求我们写一封信给童年的一个朋友,正正是一个很好的承接学习步伐。
童年回忆字词,是回到过去生活的闪烁片段。一封给过去朋友的信,就是这些闪烁星光的具体投射,反映出真实发生过的丰富感情。
没有真实感情,再秀丽与成熟的技巧,为谁而写都是枉然。剧本技巧与格式可以恶补,文字修辞的能力,可以逐步加强,真挚的感情,才是感动儿童的最大力量。
下一篇,与大家分享 Suzanne 在工作坊中,讲述“儿童剧场的本质与功能”及“儿童与剧场的连结”,当然还有不同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