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唐卡
唐卡既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又是佛教、苯教信徒修行的重要辅助工具,对于信徒来说,修缮和供养唐卡是一种积功德的行为。修行者把唐卡画中的圣像作为修行中观想和膜拜的对象,悬挂于家庭佛堂和寺院、庙宇的墙壁或柱梁上,其魅力完全不受尺寸大小的限制,也不受表现形式的影响。它是匠人的劳动成果,也是艺术家的心灵表达,更是宗教信徒的修行依托和日记。
唐卡中,数印刷唐卡最 便 宜,从十几块钱到四五十块钱不等,用套色工艺印刷装裱,或者先将画好的图案做成雕板,印于薄绢和细布上,然后再着色装裱。一般布绘唐卡、刺绣唐卡、织锦唐卡等,都按尺幅大小来算,最 便 宜也要五 六百元,尺幅大的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各大市场平台查询【中华网佛教频道】,了解专 业佛教知识。
涉及佛教题材的唐卡画装裱后,一般还要送寺庙内举行开光仪式,请喇嘛念经并在背面盖上金汁或朱砂手印,认为这样唐卡才算有灵气,才能成为圣物。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指广袤的空间,“卡”是追求极 致的圆满。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将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绘制出来供奉并传承。
在1000余年的唐卡艺术演变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传承和共融:即印度风格、尼泊尔风格、古格风格、西域风格、汉地风格等。唐卡在唐代时就已经出现,我们见到的实物资料比较少,但在收藏家手中更是凤毛麟角,唐时的唐卡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们所见到私人唐卡收藏品是一幅绘有《两天王》的宋代唐卡,从相关资料看出与敦煌壁画、唐代绘画和唐代雕塑中的天王同出一门。中原文化经敦煌向西域和吐蕃传播扩散的条件十分有利和顺畅,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先后迎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两位公主进藏时都赐赠锦缎丝帛数万,杂伎工匠悉从,其中也有不少画工艺人,他们也极有可能用绘制唐卡的方法,创造性地绘制天王像。
唐卡被中外专家定为“可卷成一束”的“宗教卷轴画”,但这样便排除了类似灌顶、装藏的“扎嘎利”小画卡和流行于安多地区被称为“间唐”的柱间唐卡等不可卷、不带轴的宗教绘画,故对唐卡的定位尚值得进一步商榷。
在辨别唐卡真伪时应注意:一幅唐卡的主体可能是由徒弟绘制,但像眼睛、指甲、手印、人物身上的装饰与法器等最见工力的地方大都由师傅绘制,购买时必须关注这些细节;有的唐卡绘制完毕后会在表面打一层蜡,使外观与色彩更加光洁,手感光滑,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要对着阳光看,以此来鉴定蜡质层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