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蒙/他凭什么成为中国作协会员(随笔)
作家刘枢尧
他凭什么成为中国作协会员
苏小蒙
中国作家协会会徽
不久前的一天,接到文友刘枢尧的电话。他高兴地告诉我,他申请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事,已经中国作协批准。也就是说,从此,他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了。
电话那头,可以想象到他的激动和兴奋。
刘枢尧是我们郑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一名干部,业余时间喜欢写作,近几年来,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中篇小说《第一个军礼》《一无所有》《战俘》《上等兵徐满天》《我的朋友徐万提斯》和短篇小说《关家寨人物》《太阳雨》《寻找美丽爱情》《知青客栈》等约30多篇70多万字。虽然早己是我省作家协会会员,但他并不满足,加入中国作协,可以说一直是他的夙愿。尽管现在不少人对作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体制说三道四,不过刘枢尧认为,自己作为一个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只有加入中国作协、成为中国作协会员,才是对他创作水平和作家这一身分的认定,同时也标志着他在文学创作上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我觉得他的这一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因为中国作协是我国文学创作组织的最高机构,我国当代最有才华、最显优秀、最具实力的作家几乎都在这个团体。作为一个写作者,能与这些大家为伍,无疑是一种荣耀。
不过,让我有点儿诧异的是,按照中国作协章程的规定,要想加入这一组织,最起码得出版有二三本书,这也是对加入中国作协申请者的最起码要求。据我所知,刘枢尧虽然在报刊上发表了那么多作品,但至今尚未有一本书问世。记得去年,他还把他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整理了一下,编妥了一本中篇小说集和一本短篇小说集,先后与好几家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在当今出版业也注重经济效益的市场机制下,让他自筹数万元资金用于出书,对于工薪阶层的他谈何容易?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别说出版有两三本书,他连一本也没有。那么,他凭什么能够光冕堂皇地加入中国作协,成为中国作协会员呢?
有人悄悄地对我说,这家伙肯定走了“后门“!
中国作协大门
如果说走了“后门“,也不足为奇。如今这社会风气,恕我直言,哪个行业没有潜规则呢……
就在大家疑神疑鬼之际,恰好一位在中国作协工作的朋友,也是中国作协的理事出差路过我们郑州,顺便邀我和几位文友聚聚。因为他工作的性质,在宾馆闲聊之中,才解开了刘枢尧之所以能够加入中国作协、成为中国作协会员的不解之谜。
原来近些年来,由于新闻出版行业实行市场化运作,只要有钱,出本书并非难事。因此,在中国作协入会的不少申请者当中,别说出版有两三本,十几本书的也大有人在。”不过,这些书都是自费出版的。且不说有些书内容不敢恭维,简直是粗制滥造;尤其是印数,也就那么一两千本,更甚者,五六百本都有……虽然出版有那么多书,你能承认他是作家吗?依我看,只能算个写手而己……"我的这位在中国作协工作的朋友这样对我说。
想想,他这一看法不是没有道理。
我就认识某机关一位领导,为了附庸文雅,确实自己掏钱出版了好几本"大作“。这些书可谓洋洋大观,印刷精美,装订豪华,但是翻翻那些内容,净是秘书替他写的工作报告、工作总结以及在大会小会上的讲话稿等乱七八槽的东西,这些能称得上货真价实的作品吗?可是,他却以此为资本,多次找到我,想让我把他引荐进作协里……如果仅按中国作协的章程要求,只要出版有书,就可以加入中国作协、成为中国作协会员,那么,说得不客气点儿,这种人只能是滥竽充数!
在中国作协工作的这位朋友告诉我:针对这种现象,近几年来,中国作协在吸收会员方面,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那就是不以出书论资格,而以作品认作家。凡是没有出过书,但发表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尤其是在文学期刋上发表有一定数量作品的作家,也可以成为加入中国作协的条件之一。
我认为中国作协的这种转变观念、审势度势、与时俱进的做法确实是英明之举,不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
中国作协会员证
据我所知,近些年来,虽然出书不难,有钱就可以搞定;但是要在报刋上,特别是在文学期刋上发表文学作品,那可以说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因为在多媒体纷呈的今天,报刊社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强调质量,否则就会失去读者,失去了读者,就失去了发行量,失去了发行量,难完有一天会关门大吉……编辑们面对这种严峻的生存危机,在作品的取舍上,那绝对是不敢敷衍了事的。虽然在现实社会的大背景下,不能说没有“关系稿"、"人情稿"的存在,但相对有钱就能出书而言,报刋社在质量方面的把关还是比较严格的。不能说报刋上推出的文学作品篇篇精彩,但可以说大部分是经得起读者检验的。就以我的文友刘枢尧为例,在报刊上发表了那么多中短篇小说,我站在一个从事几十年文艺编辑的角度,认为他的小说都是比较优秀的,无论是在思想深度上、故事叙述和艺术表现上,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水平,赖好整整,出个两三本书不成问题。虽然由于经济原因至今未能出书,但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个作家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刘枢尧这样没有出书的作家大有人在。我认为中国作协把他们吸收到自己的组织中来,无疑更加体现了中国作协"团结、服务、引导、繁荣"这一宗旨。
没出过一本书,仅凭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而加入中国作协,成为中国作协会员,从刘枢尧身上,我不仅为他感到庆幸,同时也为中国作家协会在吸收会员上这一务真求实的做法击掌叫好!
不过话又说了回来。关于自费出书,我们不能以貌概全,其实这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一种出版模式,也是比较成功的模式。在我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些相当有价值的书也是难以出版的,你不让它自费出版,难道让它洇没于废纸堆里?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决不能因为"自费“而否定它的价值!就拿我国现代诗人臧克家的名著《烙印》《罪恶的黑手》、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著名作家萧军的成名著《八月的乡村》,甚至包括鲁迅先生的一些著作,当年都是自费出版的,你能因为"自费”而贬低它在文学史上的作用与价值?
还是用我国文学界老前辈巴金先生的那句老话作这篇文章的结束语:一个作家,不管他加入这协会那学会,都是要以作品立身的!
2017年5月于郑州
作者简介
苏小蒙,本名王明信。男。1946年3月生。1964年3月参加工作。原在郑州三棉当工人。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工人作家的身份活跃于文坛,陆续发表一百多万字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杂文等作品,出版有长篇回忆录《我当工人的日子》一书。
曾任郑州市职工影视评论小组组长、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秘书长、河南青年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后来先后供职于《郑州工人报》《经营消费报》《河南新闻出版报》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系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队伍领军人物之一。
现已退休,任河南省阅读学会常务理事。
“河南文学”是河南省阅读学会下属的一个纯文学公众平台。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国各界征稿(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
本平台每周一、三、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达 林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