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颖/娇小的母亲坚强的娘
2017母亲节专辑
娇小的母亲坚强的娘
陈海颖
我的母亲身材娇小玲珑。她五官标致,性情温柔,她从来不打我们,看我们时总是笑眯眯的。
母亲十八岁时,经人介绍,嫁给了我的父亲。父亲的工作单位是一个航运站,他是个世代在海上谋生的船民。父亲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语。母亲刚来到船上生活时,很不适应,一天呕吐好几次,身体软绵绵的,但她依然干活,摇橹、捞沙、担石子,一样不少。水上人家很迷信,当新媳妇的母亲要每天早上给祖先的神位烧香,必须香烧完了才到天亮,不管晚上干活干到多晚、多累。母亲还要做一家人的饭,家人有的要吃软软的饭,有的要吃硬硬的饭,于是母亲把烧饭的大铁锅倾斜了,让锅里的水一边多一边少,一锅饭母亲烧起来要特别用心,才能不让饭烧出来有的太烂了,有的还是生米。这些,母亲从来没有向我们抱怨过,都是父亲和我们聊天时,有一句没一句地透露出来的。
直到二姐出生后,父亲和母亲东借西借,借了一些钱,另外买了条九吨大的船。那是我们的新家,父亲和母亲在这条船上,一共养育了我们六个兄弟姐妹。我有一个大哥,三个姐姐和一个弟弟。航运站里有一间航运小学,我们都是在那里上学。那时我们很穷,父母只能让孩子轮流着读两年书,好认识一些字,除了大哥,他多读了几年,后来在那个学校当老师。在那个物质匮乏、买肉和米都要凭票子的年代,父母养的孩子又多,那凭票子买回来的粮食和肉,根本就不够我们吃。
母亲让父亲用木条在船尾处钉两个笼子,笼子里养三、四只鸡和三、四只鸭,那将是我们过年时的美味佳肴。平时,父亲一有空,就拿上母亲编织的大网兜,划一条小船到河边或竹排旁,捕捉石头缝、木排底下的鱼虾。父亲总有收获回来,母亲欢天喜地,劏鱼、洗虾。我们小孩子围在母亲身边,看母亲干活,我们会用小手指头戳戳一条鱼,又拿一只虾放在船板上看它爬行。母亲挑出最大的几条鱼蒸熟了,让我们吃顿新鲜,其余的腌了晒成鱼干,虾做成虾米,存放好,不时蒸一点鱼干让我们解馋。
哥哥或姐姐在岸上的学校读书,母亲等他们放假回来,就用虾米蒸水蛋。水蛋里浮沉着鲜红的虾米,水蛋上漂着碧绿的葱花,一蒸熟,香气四溢。母亲笑吟吟地在每个孩子的碗里装一些,看着我们吃得香喷喷的,自己一口也不吃。
母亲不但对儿女和颜悦色,而且对周围的人也总是面带笑意。我们的船常常停靠的码头上,有一家粮所,粮所旁边住着几户人家。母亲到岸上去买东西,在集市上碰到那些人家,会热情地打招呼,帮她们提拿一些物件;平常在船里看见有老人在埠头打水,母亲也会走上岸,帮她们把水提进屋里。偶尔母亲做了萝卜糕,就拿出碗来,每个碗里盛几块,让我们拿给有孩子的人家,说给孩子吃,那些人家的大人微笑着推却说:哎呀,拿回去吧,拿回去你们吃。我们放下装着糕的碗,撒腿跑回船去。她们就含笑冲着我们的背影喊:你们真是太客气了,过一会我把碗送还过来。
粮所里打米时会有一些碎米,碎米不但便宜,而且不用粮票买。粮所的周姐问母亲:粮所里有碎米卖,你要不要?母亲听了,高兴地说:要!要!你看我们孩子多,又能吃,能卖给我们一些,真太谢谢你了。周姐笑着点了点头:看你平常这么热心,我就喜欢你这样的人!那时的碎米很紧俏,一出来就立刻被抢光,我们的船又常常外出了。周姐总会留起一些碎米,等我们靠岸时喊母亲去买。正因为母亲对人的真诚赢来了好人缘,让我们在那个年代也能一碗一碗地吃饱饭。
也因了母亲的好人缘,我们的船能多做运输,多赚钱。谁家建屋子要运海沙、石子、水泥的,都介绍我们去做。母亲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人脉越来越广。后来,有人介绍我们的船去做工程——清理河涌里的淤泥。这个工作比较好赚钱,于是母亲跑起了业务,去找工程来做。那时候,二姐和三姐已经十五、六岁左右了。父母赚了一些钱,于是多买了一条船,让二姐和三姐负责驾驶。再赚了一些钱,父亲还想再买船的时候,母亲不同意了。她说在海上生活,终日风里来浪里去的,不但辛苦,而且觉得自己像无根的浮萍,到处漂泊,她不要让孩子们这样生活下去,她要让自己的女儿们也能像城镇上的年轻人一样,穿得整整洁洁到工厂去上班。
于是母亲四处打听,终于在航运站附近买了一块地。我们用自己的船在海里捞沙,用自己的船搬运石子、水泥、钢筋、砖块什么的,再请了几个建屋子的工人,很快,一间二层的房子建成了,我们别提有多兴奋。第二年,我的三个姐姐都到岸上的一家服装厂去上班了。我和弟弟最小,我们有幸读了最多书。
我的母亲,一个双肩单薄、只读过六天私塾的女人,她是那么有见地。她不但温柔、呵护着我们成长,还让我们往后的一代代过上安稳的生活,不再四处漂泊。在我心里,我对母亲不仅仅是热爱,更多的是敬佩。
作 者 简 介
陈海颖,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广东省散文诗学会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广州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短篇小说》、《金山》、《江门文艺》、《三江都市报》、《内蒙古工人杂志》、《五月天》、《三水文艺》、《南沙文学》、《吴江日报》、《三晋都市报》,有多篇文章获奖并被选入各种文集。
“河南文学”是河南省阅读学会下属的一个纯文学公众平台。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国各界征稿(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
本平台每周一、三、五更新
投稿邮箱:zzzuojia@126.com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冯新林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